坤恒私募基金月报(2018年8月)

一、市场回顾

宏观经济

8月份PMI指数超出市场预期,逆转前两月下滑趋势,但内外需走势仍不容乐观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8月份PMI指数超出市场预期,逆转前两月下滑趋势,非制造业继续维持稳健较快运行格局,表明经济短期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但内外需走势仍不容乐观。

市场行情

沪深股市再度延续调整走势,月内低位振荡

8月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沪深股市再度延续调整走势,月内低位振荡,沪指20日最低探至2653.11点。整体来看,

沪指全月下跌5.25%,收至2725.25点。当月上海市场日均成交金额1249.12亿元,环比下跌15.68%。

沪深A 股规模指数中,大中小盘指数表现皆欠佳。中证1000跌幅最大,跌幅达8.74%;跌幅最小的为中证100,跌幅为4.11%;沪深300指数月内跌幅为5.21%。创业板全月下跌8.07%,中小板指全月下跌7.99%。

8月份沪深300指数日均成交916.50亿元,环比下跌12.68%。8月末沪深 300 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3.02倍,与上月末13.63倍水平下降明显。从行业来看,主要消费市盈率最高,滚动市盈率为40.11倍,与上月44.54倍水平有所下降。金融地产行业估值水平最低,滚动市盈率为7.89倍,市净率为1.23倍。

8月份主题及行业指数同样表现欠佳,超380条主题行业指数下跌,仅有10条上涨。沪深300电信上涨7.66%,涨幅居首;中证酒指数下跌15.59%,跌幅最大。8月市场风格指数全面下跌。跌幅最大的为500成长,跌幅为7.95%;180价值跌幅最小,跌幅为2.47%。

债券指数方面,8月份债市喜忧参半。

中证综合债指数上涨0.01%,中证全债指数下跌0.05%。分期限看,长期的中证10+债指数下跌1.08%、中证10债指数下跌0.13%。中证1、3、7债指数涨跌幅分别为0.29%、0.24%和-0.04%。中证国债、中证金融债、企业债指数涨跌幅分别为-0.43%、0.08%和 0.17%,中证短融指数上涨0.41%。

二、私募新闻

私募新“牌照”来了!中基协增设“资产配置类”管理人

8月29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五)》,正式明确了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的申请条件和相关要求。中国基金业协会表示,自2018年9月10日起,拟申请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的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在线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目前,私募机构的登记主要体现为三类,一是证券类,二是股权类,包括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人,三是其他类。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作为新生事物,还未有统一定义,但从中基协对其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些许苗头。对于申请条件,中基协从机构和产品两方面进行了规定。

从机构上看,中基协对实际控制人、股权稳定性和高管都做了具体规定,一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仅可控制或控股一家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且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机构中,至少一家已经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普通会员;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机构中至少包括一家在协会登记三年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该管理人最近三年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年均不低于5亿元,且已经成为协会观察会员。二是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书面承诺在完成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登记后,继续持有股权或实际控制不少于三年。三是机构应具有不少于2名三年以上资产配置工作经历的全职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具有不少于两名五年以上境内外资产管理

相关经验(如投资研究、市场营销、运营、合规风控或者资产管理监管机构或者自律组织工作经历等)的全职高级管理人员。

从产品上看,中基协对资产配置类基金主要提出了三项特殊要求,一是初始募集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二是在存续期内封闭运作,且不少于两年,三是对于组合投资的要求,即采用基金中基金的投资方式,80%以上投资于已备案的私募、公募基金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资产管理产品。

三、私募复盘

私募业绩回顾:管理期货策略连续三个月夺冠,事件驱动策略垫底

月度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为管理期货策略(2.83%,蝉联冠军),债券策略(0.43%)位列第二,套利策略(0.27%)位列第三;

正收益基金占比排名前三的为套利策略(73.33%,蝉联冠军)、管理期货策略(69.23%)、债券策略(68.47%)。本月正收益基金占比前三名同为上月前三名。


坤恒私募基金月报(2018年8月)


各策略私募基金8月份平均收益及正收益占比

FOF/MOM基金红黑榜

组合基金的本质在于通过资产配置熨平组合风险,通过优选管理人或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从而达到提升风险收益比、提升投资体验的效果。


坤恒私募基金月报(2018年8月)


组合基金策略私募基金排名

数据:仅选取截止2018年9月6日公布8月及7月净值的基金;数据来源:Wind

本月受股市行情低迷影响,从数据看组合基金策略私募基金的整体表现不佳,月度平均收益-2.98%,取得正收益基金的占比仅为19.51%。

从已公布业绩的FOF/MOM基金来看,问鼎本月排行榜冠军的为东航金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金控”)旗下的“汇富FOF 2号”。东航金控是属国务院直接管理的53家大型央企之一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旗下专属经营金融资产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7 .8亿元人民币。拥有东航财务 、东航期货,东航国际金融(香港),汇添富基金,航联保险经纪等金融机构。2014年3月17日,获得中国基金业协会首批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本月中,东航金控旗下的汇富FOF 1号和3号同样榜上有名。

四、私募看市

明达资产 刘明达:熊市我觉得应该快结束了,从2015年去杠杆到现在差不多3年了,未来12到18个月可能会冒出一个结构性牛市

1.过去三年以来消费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60%,内需的强劲动力在未来很长时间是不会改变的。

2.经济增长的韧性,并不是靠基建,基建只是提供了一个经济稳定的支撑,核心还是靠消费。

3.消费领域是我们的投资重点,三到五年都不会改变。

4.当行业龙头公司已经获得比较稳定的市场地位的时候,股价的变化只是人心在动,其实它的价值还在那里。

5.想要成为时代的受益者,第一,要长期投资,第二,要类指数化投资。

6.未来十年对于股票组合资产长期投资,可能是历史上最好的十年。

7.互联网本身应该是一个工具,不能靠这个工具对绝大多数产业进行深度渗透,互联网不是万能的。

8.在产业更成熟的背景下,基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客观分析,人为的调控变得更有价值。

9.从2015年以来,与其说是去杠杆,不如说是集中的排除问题,给市场化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和聚投资:外忧成主要制约,国内积极信号还需等待

市场预期9月将迎来地方专项债集中发行,但银行信贷偏谨慎,基建投资见效且仍需时日。根据年初规划今年拟新增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35万亿,从前7月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情况看,前7月累计发行专项债约5500亿,其中大部分是置换发行。根据卖方测算,依然剩余约1.2万亿新增专项债额度。8月14日,财政部发文督促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工作,要求3季度末完成全年发行比例的80%,剩余额度应在10月主要发行。但从7月社会融资、信贷数据来看,表外融资依然处于大幅收缩的过程中,同时草根了解到的银行端房贷意愿看,资金投放意愿依然偏谨慎,并且且从资金投放到投资落地之间还存在较长的时间滞后。

故整体看,专项债投放拉动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逻辑是成立的,但是力度以及时间进度还需未来数据进一步观察,短期内对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向上催化的可能性不大。

上市公司中报利润增速普遍下滑,弱势环境下低估值更多体现防御属性而非向上催化。8月末中报披露完毕,据统计上半年A股非金融公司业绩同比增速约22.5%,较一季度下滑2.5个百分点。主板业绩表现相对平稳略有降低,中小板、创业板业绩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创业板业绩增速由一季度的约30%大幅下滑至11.1%,业绩回落幅度显著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也基本印证了3季度以来创业板指相对于主板的大幅补跌。当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沉的环境下,低估值具备一定的底部支撑作用,但也并非是市场拐头向上的催化,市场磨底的行情预计仍将继续。

9月外部风险再次升级为主要矛盾。一方面,美方就自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的议案将于9月上旬公布的最新决议进展,从此前的中美副部长级官员代表谈判以及美方召开的企业听证会结果看,不宜对此抱有相对乐观的态度。从相对悲观的角度考虑,如若继续就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出口下滑和输入型通胀将对国内经济形成压力。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预期,9月美联储大概率迎来年内的第三次加息。此前鲍威尔在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的鸽派表态,市场对年内加息4次的预期开始松动,但不排除本次议息会议后市场预期再度转紧的可能。且当前美股处于历史高位,若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外部市场的卖压在情绪上对A股也将形成压力。

逢低坚定布局核心品种,做好结构性波段机会。综上,短期A股市场可能仍然缺乏可预见的有力向上催化,大方向上中短期仍将以震荡调整为主。但同样在估值下有底的震荡区间内,2700点下方也不会过度悲观,市场受情绪波动造成的阶段性持续下跌则是合理的布局机会。我们坚持看好行业景气良好、当前估值安全边际足够,且未来业绩存在进一步向上催化的品种,包括煤炭、化工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等。

声明:本文转自”坤恒投资“。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