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這是一場發生在上個世紀初的戰爭

它是兩個鄰國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戰爭

看起來,它是日本與俄國的戰爭

實際上它涉及了數十個國家的利益

因此

很多人稱它為:

第〇次世界大戰

1905年9月5日,日俄戰爭結束

日俄戰爭發生在1904年春到1905年秋,但實際上,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在十年前就點燃了。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海戰,中國慘敗,除了要賠償2億兩白銀,還要把臺灣及周圍島嶼、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馬關條約簽訂,日本對中國的掠奪,才剛剛開始

然後,俄國人不開心了。

按理說這是中日兩國的事,賠再多錢,割再多地,跟你有什麼關係?

原來,俄國早就把遼東甚至整個中國東北視為自己嘴邊的肥肉,而遼東就是這塊肥肉裡最鮮美的那部分。

為了保證這塊肥肉在自己吞下之前不被別人搶走,俄國拉上了德國、法國,要求日本修改《馬關條約》,放棄割讓遼東,這就是——三國干涉還遼。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遼東半島

日本在甲午海戰中消耗了大量元氣,所以它在綜合評估了雙方的實力之後,十分屈辱的被迫把遼東還給了清政府。為此,清政府支付了日本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

遼東半島,這只是掠奪計劃的一部分

當然,3000萬兩白銀相比於遼東半島,實在是不值一提。日本自認為吃了大虧,對俄國恨之入骨,這樑子就算結下了。

其實日俄戰爭從根本上來說,是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中國的領土和利益而發生的,輸了,則白白付出無數將士的性命,一無所獲,贏了,將贏得整個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以及這片土地上的所有財富,這個好處沒人能夠拒絕。

因此,這場戰爭註定是不可避免的。

三國干涉還遼成功後,俄國自認為對清政府有功,強行索取了在中國修建鐵路和駐軍的特權,1898年,又強行租借了旅順、大連,逐步霸佔了整個遼東半島。

俄國就這麼兵不血刃的獲得了中國東北這塊肥肉上最鮮美的那部分,得償所願。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以解救自家大使館為名,入侵北京和天津。雖然這個名義找的有點蹩腳,但他們好歹還是奔著北京去的,俄國則不同,他藉口鎮壓東北的義和團拳民(雖然東北壓根就沒有義和團),發兵15萬,幾乎完全佔領了東北。

在其他國家拿到好處,陸續撤軍後,俄國卻一點也沒有撤軍的意思——眼看就要實現“黃俄國”計劃(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建立勢力範圍)了,走是不可能走的。

這回輪到日本不開心了,它拉上英美等國家干涉俄國,要求撤軍。俄國在綜合評估了雙方的實力之後,也十分屈辱的被迫交還東北,承諾一年半內全部撤軍。

於是,俄國對日本的恨變成了恨之入骨。

1

這場戰爭遲早都要打的,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雙方開打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打架的兩方。

這場戰爭看起來是發生在日本和俄國之間,實際上在這兩國背後,站著許多“看不見的參戰國”。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中國變成了一塊任人分食的大餅

日本雖然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但要讓它單挑這個堪稱巨無霸的俄國,心裡還是發虛的。好在它身後站著兩個支持者:

1英國

英國曆來把俄國視作爭奪中國的競爭對手,他十分擔心俄國獲勝後會乘勢南下,損害自己在中國長江流域的利益,於是他在1902年1月30日與日本簽訂了盟約,支持日本。

2美國

為了保證與中國的貿易在後者領土被瓜分後不受影響,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不影響列強在中國的利益),然而統統被俄國拒之門外。為了打破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壟斷地位,美國也支持日本,並夥同英國給日本提供經濟援助。

同樣,俄國背後也站著兩個支持者,雖然這兩個支持者與日俄戰爭並沒有什麼利益糾葛:

1法國

法國與俄國簽訂過同盟關係,他自然站在俄國這一邊。不過他並不希望俄國抽調太多的軍隊,以免削弱對德國的壓力,法國希望德國一直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態勢。

2德國

與法國相反,德國殷切希望俄國積極東進,想讓俄國大量抽調身在歐洲的俄軍,使俄國對德國的壓力減小。

從上述的國際形勢上來講,日俄之間的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的需要,也是背後這幾個國家的需要。

諷刺的是,這場不得不打的戰爭,註定是要在中國的領土上打的,這大概是反應當時中國地位的絕好案例。

2

那麼,站在擂臺上真正單挑的雙飛實力如何呢?

如果以綜合國力來比較的話,俄國完勝:俄國人口有1億4000萬,常備軍105萬,後備役375萬。海軍方面,俄國擁有大小戰艦200多艘,並且相對於日本主要靠購買,俄國已具備自己生產主力戰艦的能力。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當年的沙皇俄國,面積很大很大

不過,俄國雖然擁有如此懸殊的實力優勢,卻也存在著幾個重要的問題:

1

對待戰爭的態度不夠端正。俄國似乎對自己士兵的戰鬥力很有信心,他們認為,1個俄國士兵能打3個日本士兵,這場戰爭根本不需要打,只需要派點部隊去散個步,就可以教訓一下日本人。

2

後勤混亂。打仗最需要的是武器、彈藥,而前線作戰部隊領到的,卻是後方源源不斷的送來的用以供奉的神像。俄國兵力的90%都在歐洲,東北的部隊只有10萬人,戰艦60艘。從歐洲運兵過來的話,火車開一趟需要6個星期,每天只能開2,3班。

3

戰術思想落後。在己方的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情況下,俄軍的主要戰術思想居然還是一百年前對付拿破崙的白刃戰術,強調用大規模步兵衝鋒,與敵人近身刺殺。

在鐵甲戰艦對壘的時代,俄軍的海軍統帥還停留在帆船時代的海戰水平,在加上部隊的作戰方針有部分皇室成員干涉,最終為戰爭的勝負埋下了伏筆。

相比之下,日本雖然綜合國力完敗,但對待戰爭的態度明顯比俄國認真的多。日本人口只有4400萬,兵力約40萬,後備役約200萬,戰艦80艘,遠遠不及俄國的實力。不過,日本有自己的優勢:

1

日本後方離戰場很近,可以瞬間在戰場投入全部兵力和全部戰艦,相比於俄國糟糕的運輸能力,日本能在瞬間形成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2

日軍有大量軍官留學過德國,部隊的戰術思想和軍事素質都高於俄國。

海軍雖然數量不多,但性能優秀,規格統一,海軍軍官接受過留學深造,戰場指揮能力很強。

3

俄國雖然自信的認為1個俄軍能打3個日軍,但它仍然計劃用14天的時間集結——消滅日軍所需兵力的三倍——40萬人,然後堅守半年,等集結更多的兵力後一舉擊潰日軍,登陸日本,生擒日本天皇。海軍方面,一味強調保存實力,海軍與陸軍各自為戰,毫無聯動。

日本的計劃則是趁俄軍準備不足,以突襲的方式殲滅俄軍在太平洋的艦隊,奪取制海權(這一點與後來的偷襲珍珠港很像),然後在俄國援軍到達之前,殲滅東北陸地上的俄軍。這是一個積極進攻,速戰速決的計劃,雖然有一點冒險,但實為可行。

所以當時的情況是,俄國希望時間上拖的越久越好,以便於自己再好好準備準備,日本則希望越快越好,以便在俄國援軍抵達之前迅速形成戰場優勢。

於是在1904年2月8日午夜,由日本揭開了戰爭的序幕。

3

縱觀整個日俄戰爭,其實就三場主要戰役,其中兩場陸戰,一場海戰。

1旅順爭奪戰

旅順是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在這場戰爭裡扮演了兵家必爭之地的角色。誰佔有旅順,誰就獲得了全局意義上的制海權。因此,對於俄國來說,這是自己在東亞的根基,必須死守。對日本來說,這是威脅自家海上運輸線的命門,必須拿下。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紅圈即是旅順所在位置

而日俄戰爭,就是從旅順爭奪戰開始的。

旅順爭奪戰的日軍指揮是被日軍軍界奉為軍神的乃木西典,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稱呼——肉彈將軍。乃木西典對現代化的軍事戰術並無研究,而是依舊停留在大規模步兵集團敢死衝鋒的戰術水平。結果漫山遍野的日軍毅然決然的衝向俄軍的陣地,全部變成了俄軍的活靶子。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被日本奉為軍神的肉彈將軍乃木西典。。

第一次大規模衝鋒發生在1904年8月19日,乃木集結了大量步兵發動敢死衝鋒,結果在5天的時間裡傷亡了1.5萬人,攻擊失敗。

第二次發生在一個月後的9月19日,這一次,日軍的目標之一是一座叫做203號的高地(俄軍的防禦體系樞紐,這裡可以觀察到旅順全貌),但這也不是日軍的主要目標。

乃木1894年曾經佔領過旅順,而且僅用時2個小時。有過佔領旅順的經驗,卻依然沒有意識到203高地的重要性,這充分說明乃木不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官。

在付出6千人傷亡的代價後,攻擊失敗。

10月15日,俄國抽調了波羅的海的海軍艦隊,出發增援東亞戰場。消息傳來,日本震驚。一旦這支艦隊與俄軍的太平洋艦隊會合,將嚴重威脅日本的海上運輸線,日軍必須加快攻擊旅順的進程,於是日軍暫停了在其他區域的作戰計劃,全力支援旅順。

10月30日,乃木發動第三輪敢死衝鋒,失敗。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明治天皇

此時,日本國內產生了撤換乃木的呼聲,但明治天皇擔心重視名譽的乃木被撤換後會切腹自殺,堅持不換。

這恐怕也是乃木深感天皇的知遇之恩,並在天皇葬禮後切腹自殺,追隨天皇而去的原因之一。

雖然沒有撤換,但日本還是派了一位通曉炮兵戰術的將領支援乃木。

12月5日,經過慘烈的肉彈衝鋒+炮兵協同,日軍終於以陣亡1.6萬人的代價佔領了203高地。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203號高地遺址。肉彈戰術之後,日本把此地命名為爾靈山,建碑紀念

佔領高地前,日軍對旅順的俄國軍艦隻能盲打,此時,站在高地上的日軍可以看見旅順全貌,從而可以對俄國軍艦實施精確的炮擊。

一天之內,太平洋艦隊幾乎損失殆盡。

至此,俄軍大勢已去,剩下的俄軍軍心渙散,於1905年1月2日投降,旅順陷落。

2奉天會戰

奉天就是今天的瀋陽,旅順陷落和太平洋艦隊被殲滅,使日軍迫切的希望在俄國增援艦隊(即10月15日出發的那一支)到達之前,在奉天圍殲俄國陸軍,結束戰爭。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奉天(今瀋陽)

諷刺的是,日軍最終用25萬人包圍了奉天的37萬俄軍,並迫使俄軍撤軍。奉天會戰是陸地上最大的一次會戰,日軍以傷亡7萬人的代價殲滅了12萬俄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雖然日本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在東北戰場上,日軍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


沙皇迫於國內壓力太大,自己的統治已有所動搖,只能繼續增兵,並把希望寄託在那支增援的艦隊上。

3對馬海戰

毫不誇張的說,俄國這支艦隊的增援本身就是一個奇蹟。艦隊本名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覆滅後,沙皇震怒之下,把波羅的海艦隊改名第二太平洋艦隊,增援東亞戰場。因此,這支艦隊的增援路線是從歐洲開到東亞,很遠很遠。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按照國際法規定,俄國處於戰爭狀態,軍艦不允許停泊在中立國的港口,因此這條航線一個補給站都沒有。為了保證航行,軍艦上堆滿了煤,甚至甲板、機房、浴室、臥室都堆了煤,軍艦上下髒亂不堪,士氣極其低落。

1905年5月底,這支艦隊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的必經之路——對馬海峽。

航線圖,出發的那片海域就是波羅的海,艦隊經過地中海時分兵,一路過地中海後往南與一支艦隊會合,一路直接前往印度洋,再全部會合

此次航行歷時7個月,從波羅的海出發,全程超過3萬公里。大量士兵、軍官死於航行途中,士兵毫無鬥志,對日本海軍的動向毫無偵查,一無所知,而作戰計劃倒是十分簡單:邊打旗艦邊往海參崴跑,沒了。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對馬海峽和海參崴

反觀日本,卻是對這支艦隊的動向瞭如指掌。

戰鬥過程不必多說,只說結果: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38艘軍艦,沉沒22艘,7艘被日軍繳獲,6艘逃跑至菲律賓(被扣留,戰後歸還俄國),只有3艘到達海參崴。人員陣亡4830人,被俘近6000人。

日本損失3艘魚雷艇,陣亡117人,受傷587人。

4

至此,俄國徹底宣告戰爭失敗,日本獲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

1905年9月5日,日俄簽訂合約,俄國在中國遼東、東北的所有特權全部移交給日本,並割讓部分庫頁島給日本。日本至此全面控制了中國東北和朝鮮,獲得了極大的財富和資源,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15萬軍人的生命。

慘勝。

5

日俄戰爭的影響,決不只是一個國家戰敗受罰,一個國家戰勝獲利那麼簡單。

對幅員遼闊的俄國來說,這只是一場發生在局部地區的局部戰爭,沒有傷到國家的筋骨。何況戰爭的傷亡比日本少的多,大概4萬。但此戰失利大大影響了沙皇的威信,動搖了沙皇的統治,為後來的十月革命埋下了引線。

日俄戰爭: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他國戰爭

東鄉平八郎,與乃木西典相對,是海軍的“軍神”

對日本來說,這是一場拼上了全國之力的戰爭,難怪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對將士說:“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這倒是實話,如果日本真的戰敗了,以俄國的綜合實力,確實可以登陸日本,生擒天皇,滅亡日本。

為了這場戰爭,日本欠了近10億日元的債(英美的),所以在戰後的條約上,日本向俄國開出了30億日元的天價索賠款,卻不幸遭到了沙皇的拒絕:一分錢沒有,不服的話,接著打!

日本只能放棄,因為它早就拼盡了國力,而俄國在歐洲卻仍然有幾百萬的軍隊,再打?拿命打?

對列強來說,無疑是對俄國失望的,如此龐大的帝國居然敗給了蕞爾小邦,尤其是德國,一眼就從此戰看出了俄國的孱弱,以至於在一戰中敢冒著兩線作戰的風險,一邊向東打俄國,一邊向西打其他國家。

對英美來說,他們看到了日本強大的實力,尤其是對日本海軍,感到深深的忌憚。這也為後來日本橫掃東亞,勢不可擋之時,英美卻不聞不問埋下了伏筆。

回到日本,這場戰爭的勝利給了日本民族極大的民族自信,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黃種人打敗白種人,這種勝利的精神刺激給日本全體國民注入了一種迷之自信——他們確實是受天照大神庇護的民族,以至於後來在二戰中面對綜合國力高出無數個層級的美國,日本也敢傾全國之力,一戰到底。

日俄戰爭的勝利,給了日本太多對外侵略的自信與瘋狂。

這是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戰爭。日俄兩國為了爭奪在中國的利益,在中國的土地上打的熱火朝天,最終勝利的代價就是獲得在中國的一切利益。

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一直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