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本文來源 | 福建南大門官網

攝 影 | 許少求

晚飯過後,又該出去散步了。

這個暑期,我對晚飯後的散步是越來越重視了,散步已成為我晚間必不可少的“功課”之一。

節氣雖早已立秋,卻依舊熱。屋裡,熱;屋外,也熱。但與其悶在屋裡,弗如出去走走,散散心。

一到外面,熱氣騰騰,人聲鼎沸。今晚何其熱鬧?哦,猛然間想起,今日乃農曆七月初七,正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七夕”之於中國民間,同樣有著濃濃的民俗文化氛圍。而熟悉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故事的人們,近年來,又把農曆七月初七演繹成了中國的“七夕情人節”。今晚外面多起來的這些男男女女,或許正借這良辰美景,在尋找意中人,使自己成為這“七夕”之夜的主角。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的“情人節”,乃是上元佳節“元宵”,而非“七夕”。豈不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嗎?而“七夕”,民間又叫“乞巧節”,傳說是婦女們在這一天,向天上織女乞求手藝,使自己成為心靈手巧之人。

甭管它什麼節,我走我的。我悠哉悠哉沿著“二通道”走著,來到了水利局前面。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只見這裡人頭攢動,圍了很多人,還搭起了帳篷。在搞什麼活動?我擠進去,想瞧個仔細。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原來是詔安經常夜騎的那些人,正在進行才藝展現,烹製美食。只見一個炸油條的攤子,擺在水利局門口,爐火正旺。一人滿頭大汗,肩上披條汗巾,一身短袖短褲的運動服,一手拿捏著麵條,一手熟練用刀切著。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初看還以為是來這裡擺攤賣油條的,仔細看,原來操作之人正是這支夜騎自行車隊伍的負責人——沈錦義律師。而此刻的他,就跟一個炸油條的沒有兩樣,手藝嫻熟得很。隨著面塊一塊塊下鍋,油鍋旁兩人幫忙撈著,不一會兒,一條條香噴噴的油條便出鍋了,大條得很。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原來,詔安這支夜騎隊伍,近幾年的“七夕”夜,都有出來搞活動,烹製美食,供路過之人免費品嚐。除油條外,幾個隊員還現場榨了花生漿。而這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物資、材料,包括桌、椅,一切器材,均由隊員分頭籌備。帳篷裡擺著幾張小桌子,桌子旁圍著一些小椅子,就像炸油條賣豆漿的攤點一樣。他們還帶來了功夫茶具,一邊泡茶,一邊招呼行人進來喝茶。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這支隊伍裡,會各種才藝者較多,會書法者現場揮毫潑墨,會對聯者吟詩作對……圍觀者越來越多,圍觀兼品嚐的也不少,品嚐後讚不絕口,場面熱鬧!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一些載客的摩的師傅,中途停下來補充能量,一些家長帶著小孩,盡情品嚐著……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這支隊伍裡,有不少認識我的,見我散步走得大汗淋漓,便熱情邀我進來歇歇,也品嚐一下美食。

香噴噴的大油條,配一碗濃濃的花生漿,著實不錯!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品嚐完,我卻在想:七夕夜,乞巧節,他們有此手藝,莫不是也向天上織女乞求而來?

作者:

沈益群,自號“梅花三弄”,中學高級教師,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個性簽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人生信條:鐵肩擔道義!

七夕偶遇——在詔安二通道轉角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