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如何与其交流?

家长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如何与其交流。和很多家长一样,大家都想公正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对孩子有耐心。大家知道,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充满挑战,大家都想帮助孩子,给孩子以支持和教导,教孩子如何更有效地处理问题,如何建立健康、稳固的人际关系。然而,一心为孩子好的愿望和把这些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

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如何与其交流?

教养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还涉及人性的另一个维度,而这一维度是过去专家们给父母提供的建议中从未涉及的:优秀的教养方式还需要情绪上的指导。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科学研究发现,情绪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研究者发现,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生活的幸福。这种能力如今被称为“情商”。对父母而言,情商意味着觉察到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具有共情、抚慰、引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对孩子而言,他们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会的,情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读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应对生活中高潮与低谷的能力。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在这个鲜活的小世界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感知自己的情绪,了解了他人是如何回应我们的感受,读出了他人眼中的希望或恐惧,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希望和恐惧。在这个情绪学校里,不但家长对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会影响孩子,父母还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告诉孩子,他们是如何处理情绪的,夫妻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一些父母是非常有天赋的情绪导师,而一些家长却糟糕透顶。

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如何与其交流?

怎么做才能成为孩子的情绪导师呢?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简单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发现大多数父母都可以被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给孩子在情绪上进行指导的家长,另一类是未在情绪上给孩子指导的家长。并把那些与孩子共享情绪的家长称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他们就像运动教练,教给孩子应对生活中艰难与坎坷的策略。当孩子表现出愤怒、悲伤或恐惧等情绪时,他们不会抗拒,更不会忽略孩子的感受。相反,他们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把情绪化的瞬间当成教给孩子生命中重要课程、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

在研究中,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这样说道:“如果女儿伤心了,这就是一个需要我陪伴她的重要时刻。我会对她说,我想和她谈谈,想知道她的感受。”女孩的爸爸认为,女儿伤心或生气时,也是最需要自己的时刻。爸爸表示,给女儿安慰让他感觉自己最像个父亲,而且这种感觉是与女儿相处的其他时刻所没有的。“我需要在她身边,告诉她一切都会好的,她能战胜这个问题,甚至收获更多。”爸爸这样说道。

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如何与其交流?

这种情绪回应方式是研究中见证的诸多成功亲子关系的典型。这个过程具有以下五个必备的步骤,包括:

一.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二.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三.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四.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

五.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情绪变得激动的时候,如何与其交流?

当父母在情绪上给予孩子指导时,孩子的复原能力和适应性也会提高。在艰难的时刻,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同样会伤心、愤怒或害怕,但他们更懂得安慰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回归原有的生活。总而言之,这样的孩子的情商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