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善於用兵,給皇帝做思想工作更有一套,真是全面的良將!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趙充國善於用兵,給皇帝做思想工作更有一套,真是全面的良將!

漢宣帝看趙充國遲遲不肯跟羌人交戰,就寫信責備了趙充國。看到皇帝責怪自己膽子小,趙充國是誠惶誠恐,可惶恐過後他冷靜了下來,他覺得自己身為國家將領,為了國家安危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主張,於是他再次給皇帝上書。

遙祝陛下聖安,臣前些日子,看到您給都尉的詔書,您讓他選擇熟悉羌人的人出使罕部,告訴他們漢朝大軍就要來了,漢朝是不會誅殺罕部人的,以便瓦解羌人聚眾造反的陰謀。臣深深為陛下的折服,陛下這麼做不但功德無量,也實在是妙極一招,不是臣這樣的人能比的。我就斗膽按照陛下的意思,派羌族的雕庫去宣傳天子的大恩大德。

現在罕、開部落都已經知道陛下的意思了,其實最不識好歹的還是先零,他們自己有四千多騎兵,再加上其他部落的五千騎兵,一直在做戰鬥的準備,我看他們的意思,就是想等待時機侵犯我們的邊境。現在如果我們把先零放在一邊,去攻打已經都不想冒犯我們的罕部,這實在不是陛下您的初衷啊。

臣記得兵法上是這樣說的,如果進攻力量不足,那隻做好防守就該沒問題。兵法上還說,真正會打仗的,是會控制別人,而不是被人所制。如果罕部真的會入侵敦煌、酒泉,我們就該整治武器,養好戰馬練好士兵,等待他們的到來,這樣用養精蓄銳的軍隊去攻打疲於奔命的敵人,才是取勝之道。現在陛下擔心兩郡的兵馬不足難於防守,就主動對敵人發動進攻,這正是放棄制服敵人的戰術,而選擇被敵所制的方法,我覺得還是不妥當啊!

先零的羌人為了和漢朝作對,才主動和罕、開部落解除了前仇簽訂了盟約,可他心裡始終還是怕罕、開部背棄自己的。臣私下裡琢磨,先零現在肯定很想讓罕、開部落處於險境,這樣才能鞏固他們的盟約。如果我們先攻打罕、開部,那先零一定會去支援他們,現在正是敵人馬肥草盛的時候,不說我們攻打罕、開能有多大勝算,肯定是給了先零對他們施恩的機會。如果他們的聯盟得到了鞏固,就會有更多的部落加入他們,羌人的精銳部隊就會達到兩萬多人,到那個時候,再想消滅他們,就要用幾倍於他們的力量。臣恐怕國家的憂患和負擔,就不是兩三年的事了,就要用十幾年來估計了。

臣受到天子的厚愛,父子同為朝廷要員,我現在官做的挺大,年紀也七十有六了,如果陛下讓我去做什麼,就算粉身碎骨我也沒有二話。只是,我對用兵還是比較熟悉,我覺得我們只要先打敗了先零,什麼罕部、開部和其他亂七八糟的部,就都不用發兵就能降服。如果先零被打敗以後,罕、開部還不服氣的話,我們等到正月再去打它們,這既符合用兵之道,又符合用兵的時機。如果現在發兵打它們的話,我實在是看不出來對我們有什麼好處,請陛下明鑑。

趙充國的這封奏章是六月份遞上去的,到了七月份接到了皇帝的回信,就按照你的辦法做吧。

得到了皇帝的認可,趙充國馬上就發兵去到了先零部的駐地,先零部在那塊可是待很久了,他們還以為趙充國安家過日子不動彈了,結果毫無準備,看到漢軍的大部隊來了,他們就丟下車輛輜重,打算渡過湟水逃跑。由於逃跑的道路過於狹窄,趙充國吩咐手下,要慢慢的追趕敵人。

屬下不理解,老大,人家都說追逐的時候,就該以快取勝,我們幹嘛這麼慢?

趙老大就跟他解釋,這就是所謂的窮寇莫追,我們要是慢慢的追趕,他們就會光跑不回頭,要是追的急了,他們就該回頭和我們決一死戰了。這番話說的大夥是心悅誠服。

趙充國這次收穫可不小,敵人掉到水裡淹死的有幾百人,投降和被殺的有五百多人,還俘獲了馬牛羊十萬多頭,車子四千多輛,算是一個大勝仗。

漢軍追到了罕羌地盤的時候,趙充國下令,不許焚燒村落,不準在田裡割草放牧。罕羌人一看,這漢軍果然說話算數不打我們了,都十分的高興。罕羌的首領靡忘派人來向趙充國請示,我們來到這裡也是迫不得已,現在希望將軍准許我們回家。趙充國不敢做這個主,就把情況稟奏了皇帝。還沒等天子的答覆到來,靡忘就熬不住親自向漢軍投降,趙充國設宴款待了靡忘,讓他回自己的部落去,告訴大家漢軍的優惠政策。

手下有不少人替趙充國擔心,老大,靡忘可是反賊是國家的要犯,你不能這麼久放他走啊。趙充國笑了,諸位,你們這只是按照公事公辦的原則,怕自己受牽連吧。要替國家大局考慮,就該這麼辦。

還沒等趙充國的話說完,皇帝的回覆就到了,把靡忘按贖罪論處。

就這樣,漢軍沒有動刀兵,就收服了罕部的羌人。

罕部搞定了以後,先零雖然沒有徹底垮掉,可羌人陸陸續續的也有一萬多人向漢軍投降了。趙充國估計著局勢已經基本定型了,就打算撤回騎兵,派人在那裡屯田,慢慢的降服羌人了。那時候已經是秋天了,一方面操勞過度,另一方面也是年紀大了,趙充國就病倒了。

皇帝得到消息之後,給趙充國發來了慰問信。將軍辛苦了,聽說你得了風寒腿腳疼痛,可要保重身體啊。老將軍年紀大了,萬一您有個三長兩短,我怕這後續工作就沒法開展了,所以我已經下令讓破羌將軍去給你當個副手,趁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在十二月攻打先零,老將軍如果實在身體不方便,就多休息一下,讓破羌將軍和強弩將軍帶兵就可以了。

趙印知道自己老爹的脾氣,他肯定還是會據理力爭不想出兵的,可自己又不敢討罵,就派門客去勸趙充國。

老將軍,如果我們大軍出擊,真的會發生全軍覆沒國家顛覆的危險,您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可以的。如果出擊不出擊都可以,只是從哪個更優的角度出發,您就沒必要再和皇帝爭了吧。前幾次皇帝就已經在責備您了,如果這次不合他的心意,皇帝火了動了殺機,您就自身難保了。自身都難保了,那還怎麼為國家效力啊!

聽完了兒子的好心,趙充國長嘆一聲,哎,你們這是不忠啊!如果朝廷早點聽我的話,羌人的事情能鬧到這樣的地步嗎?以前皇帝讓推舉巡視羌人的人,我推舉了辛武賢,可丞相和御史讓皇帝派出了義渠安國,結果把事情給搞砸了。

在金城湟中地區穀子每斛八錢的時候,我告訴耿中丞,只要買過來兩百萬斛穀子,羌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原因大家自己琢磨)。可耿中丞只向朝廷做了一百萬斛申請,最後還只買了四十萬斛,那義渠安國兩次出使西羌,就用掉了將近一半,這羌人才肆無忌憚的反叛了朝廷,這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啊。

這些都已經是事實了,現在我最擔心的還不是羌人,如果我們在這裡被拖的時間太長,萬一哪天周圍的蠻夷動了心思,他們也起鬨造反,那可不是羌人作亂能比的了,就是再牛逼的人也沒法收拾殘局了。為大漢江山社稷考慮,我還是堅持以守為攻的策略,當今聖上不是昏君,還是要給他進忠言的。

趙充國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組織好了語言,就給漢宣帝上書闡明瞭自己的屯田計劃。

陛下,老臣聽說,軍隊是用來揚善懲惡的,所以用兵一定要謹慎行事。我現在率領的人馬,一個月要用掉,糧谷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鹽一千六百九十三斛、乾草秸稈二十五萬零二百八十六石。這些都是要老百姓負擔的,如果戰爭不能徹底的終結,那百姓的負擔就要一直背下去。

除了這個百姓負擔的問題,如果羌人作亂不能徹底解決,那其他蠻夷就有可能效仿,會讓陛下以後更加擔憂,這絕對不是陛下想看到的。通過前面的事情我們已經看到了,對羌人用武力,效果不明顯,對他們用計謀,那療效是相當的顯著,所以臣還是不贊同對他們動武。

陛下,臣現在給你說一說我的屯田計劃。當初羌人叛亂離開了家園,我派人目測了一下,被他們荒廢的田地再加上可以開墾的土地,大概有兩千頃左右。當初我們設置的驛站也都被破壞了,我前些日子派士兵進山,砍了大大小小六萬多顆樹,都放在河流的邊上。

我希望能撤回手下的騎兵,剩下的士兵留下就行了,大概有一萬零二百八十一人。我算了一下,他們每個月,用谷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零八斛。我把他們分別駐紮在要害之地,等河裡的冰一解凍,就讓他們順水而下運木頭,這樣既可以修繕驛站疏通溝渠,還能在湟陋以西的道路上修建七十座橋,讓我們的道路可以直通鮮水附近。

等可以春耕的時候,給大家每人分二十畝地去耕作,到了四月份草長出來以後,再從附近郡縣徵集本地騎兵和胡人騎兵各一千人,每十個人配上兩匹馬,讓他們作為耕田人的巡邏大隊,保衛大家的安全。到莊稼收成了的時候,可以用來充實附近的金城郡,這樣就能給朝廷節省大大的一筆開支。

對了,現在朝廷運來的糧食,足夠一萬人吃上一年了,以後就不用運了,臣這裡把屯田的地點和所需用品清單奉上,希望陛下批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