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內高手,種地也能把敵軍給滅了

在歷史上,有一位"大內高手"(皇家警衛隊——羽林軍成員)出身的武將,年輕時上戰場砍人的本事相當高強,而到了老年,他的打仗功夫竟然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高境界,在一次戰爭中,他愣是用種地的方法把敵人給整滅了。

他,就是繼衛青、霍去病之後又一位西漢軍界巨星趙充國(前137—前52年)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打小就性格沉穩,勇武過人,羨慕將帥打仗,喜讀兵法戰策,騎兵成了他的最佳選擇。後來漢武帝選拔"皇家警衛隊"(即羽林軍,負責護衛皇宮)戰士,趙充國由於出身不錯又擅長騎射,光榮入選。

這位大內高手,種地也能把敵軍給滅了

趙充國

公元前99年,趙充國隨漢武帝的大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右賢王。一開始漢軍打得還挺順,但不久右賢王就以超過漢軍數倍的兵力包圍了漢軍。李廣利多次指揮突圍,都被擋了回去。漢軍傷亡慘重,糧草匱乏,隨時可能落得一個全滅的慘況。危急時刻趙充國自告奮勇,組織了一支由100多名猛男組成的敢死隊,親任隊長,拼死玩命,奮勇突圍,殺出一條血路。緊接著李廣利指揮全軍跟進,終於衝出了包圍圈!回到長安後,李廣利在漢武帝面前大讚趙充國,武帝甚為驚喜,親自接見了趙充國,還把趙充國的衣服扒光,仔細驗看了他身上的20多處傷痕。武帝被趙充國的勇氣徹底征服,對其大加封賞。

這位大內高手,種地也能把敵軍給滅了

李廣利

漢武帝去世後,趙充國成為漢昭帝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哪裡起火,昭帝就把趙充國派去滅火。公元前80年,武都地區(今甘肅南部和陝西西南部)少數民族氐人叛亂,趙充國出馬,立即搞定;不久匈奴騷擾邊境,趙充國又出馬,再次迅速獲勝,生擒了匈奴西祁王。趙充國因功被提升為後將軍(漢軍最高軍職之一),成為西漢軍政界的重量級人物。

前74年,漢昭帝病逝,昌邑王劉賀繼位,這皇帝整天耍流氓瞎胡鬧,據說即位27天內就搞出了1127個爛事兒。總攬朝政的大將軍、大司馬霍光忍無可忍,決定廢掉這個敗家孩子。於是霍光在未央宮召開了一次"關於廢掉昏君、重立新帝"的重大會議,身為軍界巨頭的趙充國也列席參加,會議上趙將軍強烈支持霍光的正確決策並積極發言。會後不久,新皇帝劉詢即漢宣帝登基,趙充國因功被封為營平侯。

這時候的趙充國戰功也有了,權利也有了,地位也有了,政治影響力也有了,但他最輝煌的時候還沒到來呢。他的事業巔峰竟然是在76歲高齡時取得的。這趙老爺子真是了得!

前63年,地處甘肅青海一帶的羌族部落在先零羌部落首領的鼓惑和率領下,聯手發動了大規模叛亂,漢宣帝派人鎮壓,但被剽悍的羌人打得一敗塗地。兩年後,漢宣帝決定派出一個強力統帥出征西北,76歲的趙充國挺身而出,自信地對皇上說:幹這事,沒有比老臣我更合適的了!漢宣帝又激動又感動,便讓趙充國掛帥遠征。

這位大內高手,種地也能把敵軍給滅了

攻城

趙充國年輕時是一位勇猛殺敵擅長玩命的主,但老年時他的用兵之道已變為穩健持重和謀算至上。趙老爺子到達前線後並不急著出擊,先派人偵察敵情。羌族一些部落表面聯合,其實並不團結,趙充國剛來,幾個部落首領就開始窩裡鬥了。趙充國得知這種情形後特高興,他開始對羌族玩起了兩手並用——政治瓦解加軍事打擊:能忽悠的部落就給忽悠到漢軍陣營來,忽悠不住的就派兵狠揍!

在這些部落中,鬧騰得最厲害的就是帶頭大哥先零羌,趙充國便把它作為狠揍重點,他指揮漢軍趁先零羌毫無戒備之際發動突襲,先零被打得連滾帶爬沒命地逃,而趙老爺子卻並不急著追,而是在敵軍後面慢慢跟著。有人建議他應該全速追擊全殲敵軍,趙充國卻說:"窮寇勿追,追急了他們會和咱拼命的。咱就這樣慢慢地追,他們會快快地逃。"就這樣,漢軍在後面不緊不慢地追,越是這樣羌人越慌亂(被折磨的感覺),他們像被狼追的兔子一樣亂竄,逃到道路狹窄的地方,好幾百人都掉到到河裡淹死了,還有500多人無奈地投降了,漢軍俘虜了10萬多頭牲口和4000多輛運車。

先零羌被打成重傷後,趙充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咱不打了,全軍放下武器、拿起農具,集體種地(屯田)!為此他還連續給漢宣帝上了三道奏章,大侃種地的好處,堅定地說只要種地就能把敵人給種敗了!一開始,皇上和朝中大臣們都不同意,但他們架不住趙充國玩命地闡述真理,漢宣帝最終決定,罷兵屯田。您想想,這打仗可是費錢的事兒,而種地不但省錢還賺錢呢。所以說,趙充國的種地業績不但有利於平亂,還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省的百姓給軍隊提供糧食了。

趙充國種地這招果然奏效,漢軍在西北開始瘋狂種地,而羌人由於被漢軍痛打後陷入絕境,內部自動分裂了,大部分羌人都投降了趙充國。公元前60年,種地高手趙充國凱旋長安!

趙充國勝利班師回朝後決定告老還鄉,皇帝批准他離職退休,安度晚年。公元前52年,趙老將軍去世,終年86歲。為了紀念他,漢宣帝下令在未央宮畫上他的畫像。漢成帝即位後,又對趙充國紀念了一次,令大文豪揚雄寫了一篇文采飛揚的《趙充國頌》,把這位逝去的將軍大大誇讚了一番。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