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内高手,种地也能把敌军给灭了

在历史上,有一位"大内高手"(皇家警卫队——羽林军成员)出身的武将,年轻时上战场砍人的本事相当高强,而到了老年,他的打仗功夫竟然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高境界,在一次战争中,他愣是用种地的方法把敌人给整灭了。

他,就是继卫青、霍去病之后又一位西汉军界巨星赵充国(前137—前52年)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打小就性格沉稳,勇武过人,羡慕将帅打仗,喜读兵法战策,骑兵成了他的最佳选择。后来汉武帝选拔"皇家警卫队"(即羽林军,负责护卫皇宫)战士,赵充国由于出身不错又擅长骑射,光荣入选。

这位大内高手,种地也能把敌军给灭了

赵充国

公元前99年,赵充国随汉武帝的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右贤王。一开始汉军打得还挺顺,但不久右贤王就以超过汉军数倍的兵力包围了汉军。李广利多次指挥突围,都被挡了回去。汉军伤亡惨重,粮草匮乏,随时可能落得一个全灭的惨况。危急时刻赵充国自告奋勇,组织了一支由100多名猛男组成的敢死队,亲任队长,拼死玩命,奋勇突围,杀出一条血路。紧接着李广利指挥全军跟进,终于冲出了包围圈!回到长安后,李广利在汉武帝面前大赞赵充国,武帝甚为惊喜,亲自接见了赵充国,还把赵充国的衣服扒光,仔细验看了他身上的20多处伤痕。武帝被赵充国的勇气彻底征服,对其大加封赏。

这位大内高手,种地也能把敌军给灭了

李广利

汉武帝去世后,赵充国成为汉昭帝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哪里起火,昭帝就把赵充国派去灭火。公元前80年,武都地区(今甘肃南部和陕西西南部)少数民族氐人叛乱,赵充国出马,立即搞定;不久匈奴骚扰边境,赵充国又出马,再次迅速获胜,生擒了匈奴西祁王。赵充国因功被提升为后将军(汉军最高军职之一),成为西汉军政界的重量级人物。

前74年,汉昭帝病逝,昌邑王刘贺继位,这皇帝整天耍流氓瞎胡闹,据说即位27天内就搞出了1127个烂事儿。总揽朝政的大将军、大司马霍光忍无可忍,决定废掉这个败家孩子。于是霍光在未央宫召开了一次"关于废掉昏君、重立新帝"的重大会议,身为军界巨头的赵充国也列席参加,会议上赵将军强烈支持霍光的正确决策并积极发言。会后不久,新皇帝刘询即汉宣帝登基,赵充国因功被封为营平侯。

这时候的赵充国战功也有了,权利也有了,地位也有了,政治影响力也有了,但他最辉煌的时候还没到来呢。他的事业巅峰竟然是在76岁高龄时取得的。这赵老爷子真是了得!

前63年,地处甘肃青海一带的羌族部落在先零羌部落首领的鼓惑和率领下,联手发动了大规模叛乱,汉宣帝派人镇压,但被剽悍的羌人打得一败涂地。两年后,汉宣帝决定派出一个强力统帅出征西北,76岁的赵充国挺身而出,自信地对皇上说:干这事,没有比老臣我更合适的了!汉宣帝又激动又感动,便让赵充国挂帅远征。

这位大内高手,种地也能把敌军给灭了

攻城

赵充国年轻时是一位勇猛杀敌擅长玩命的主,但老年时他的用兵之道已变为稳健持重和谋算至上。赵老爷子到达前线后并不急着出击,先派人侦察敌情。羌族一些部落表面联合,其实并不团结,赵充国刚来,几个部落首领就开始窝里斗了。赵充国得知这种情形后特高兴,他开始对羌族玩起了两手并用——政治瓦解加军事打击:能忽悠的部落就给忽悠到汉军阵营来,忽悠不住的就派兵狠揍!

在这些部落中,闹腾得最厉害的就是带头大哥先零羌,赵充国便把它作为狠揍重点,他指挥汉军趁先零羌毫无戒备之际发动突袭,先零被打得连滚带爬没命地逃,而赵老爷子却并不急着追,而是在敌军后面慢慢跟着。有人建议他应该全速追击全歼敌军,赵充国却说:"穷寇勿追,追急了他们会和咱拼命的。咱就这样慢慢地追,他们会快快地逃。"就这样,汉军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追,越是这样羌人越慌乱(被折磨的感觉),他们像被狼追的兔子一样乱窜,逃到道路狭窄的地方,好几百人都掉到到河里淹死了,还有500多人无奈地投降了,汉军俘虏了10万多头牲口和4000多辆运车。

先零羌被打成重伤后,赵充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咱不打了,全军放下武器、拿起农具,集体种地(屯田)!为此他还连续给汉宣帝上了三道奏章,大侃种地的好处,坚定地说只要种地就能把敌人给种败了!一开始,皇上和朝中大臣们都不同意,但他们架不住赵充国玩命地阐述真理,汉宣帝最终决定,罢兵屯田。您想想,这打仗可是费钱的事儿,而种地不但省钱还赚钱呢。所以说,赵充国的种地业绩不但有利于平乱,还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省的百姓给军队提供粮食了。

赵充国种地这招果然奏效,汉军在西北开始疯狂种地,而羌人由于被汉军痛打后陷入绝境,内部自动分裂了,大部分羌人都投降了赵充国。公元前60年,种地高手赵充国凯旋长安!

赵充国胜利班师回朝后决定告老还乡,皇帝批准他离职退休,安度晚年。公元前52年,赵老将军去世,终年86岁。为了纪念他,汉宣帝下令在未央宫画上他的画像。汉成帝即位后,又对赵充国纪念了一次,令大文豪扬雄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赵充国颂》,把这位逝去的将军大大夸赞了一番。

本文为李萌独家撰写,喜欢的,记得订阅本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