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打造「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

前言:昆明盤龍區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的研究使龍泉文化的挖掘取得長足進步,眾多秉持剛毅堅卓精神的大師不僅為龍泉留下珍貴的歷史文化,更影響著一代代昆明人,繼往開來。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打造“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院長洪海波(右一)向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楊皕(中)介紹研究院工作。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張薇 實習記者劉璐璐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一直以來,研究院立足本土,致力於研究和展示盤龍區及龍泉古鎮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間藝術,梳理抗日戰爭時期在龍泉古鎮生活工作過的一批文化大師及抗戰遺址。

致力於龍泉文化研究 打造“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

龍泉古鎮作為 “中國精神故里”,為研究院提供眾多值得研究的內容。抗戰時期,曾居住過的聞一多、梁思成、林徽因、馮友蘭、朱自清、金嶽霖、嚴濟慈、傅斯年、李濟、王力、錢端升、蔡希陶、李方桂、顧頡剛、吳唅、梁思永等知名學者。還曾聚集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清華大學航空研究所、北平靜生生物研究所與雲南合辦的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等9所頂尖學術機構,此外,還有北大基地和中央機器廠。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院長洪海波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就是為龍泉文化做學術與文化研究做支撐。今後,龍泉古鎮的發展不論如何都不可異化。“我從小就熟悉龍泉地區,從兒時至少年時光在雲南農大生活,如今在做這裡的文化研究,我們就是要做到本地人研究當地的文化、歷史。”經過對龍泉文化的深入挖掘,更加確立了龍泉古鎮“院士之鄉”的稱號。研究院作這個文化的承載實體,通過對35位人文及科學大師們在這裡前後八年的生活經歷,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珍貴遺蹟、遺產,由政府機構做支持,把文化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輸出給群眾。

洪海波介紹,為向群眾展示龍泉文化,研究院做了很多努力: 2017年6月5日,舉辦“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會員書畫展”;2017年9月22日,舉辦“龍泉古鎮院士之鄉雲陶藝術作品展”;2018年1月25日,舉辦“2018年龍泉古鎮·院士之鄉迎春活動”,展示傳統文化;2018年1月31日,舉辦“2018龍泉古鎮年貨民俗文化節”;2018年2月7日,舉行新春茶話會,為中國院士之鄉文化建設出謀劃策等。通過舉辦具體的活展覽、展出、影視、戲曲等奠基性質的落地活動,使龍泉古鎮、“院士之鄉”的文化傳承下去,做成中華大地上的“金字招牌”。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打造“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

昆明市盤龍區委統戰部授予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盤龍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站”名稱並掛牌。


生活在龍泉古鎮 切身感受濃濃文化氛圍

在龍泉古鎮,流傳著這樣的花燈詞:“離城不遠龍泉鎮,名家名人多得很,三十五位院士曾住此,世間奇蹟天下聞。”

自1938年,“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昆明、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來,這片土地便染上濃厚的文化氣息。據研究,生活在龍泉古鎮的院士多達三十五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遷於此後,龍頭街便成為當時國統區內藏書最完整的圖書館。抗戰期間,眾多聯大學子投筆從戎,馮友蘭為此寫下西南聯大校歌,以頌師生壯志不屈。

在龍頭街居住、生活多年的龍泉街道辦事處寶雲社區司家營村民小組晉平珍書記表示,生活在龍泉古鎮,自然深受這份文化氣息的薰陶。俊發集團在這裡起了一座座高樓,讓村民們安居樂業。晉平珍感慨道,作為重建龍泉古鎮與俊發城的開發商,俊發集團承擔著建造俊發城這座大型城市綜合體以及修繕片區歷史文化建築的任務。俊發城將吸引更多人定居在這裡,貼近這塊充滿歷史文化的土地,感受抗戰年代學者的錚錚鐵骨,與這份大文化的厚重氛圍。

洪海波表示,俊發城為龍泉古鎮今後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俊發集團積極相應雲南省人民政府的要求,打好“三張牌”,將俊發城打造成為集居住、辦公、旅遊度假、科普愛國教育、人文歷史等主題於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為市民提供包括學校、醫院在內的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商圈的日漸成熟也大大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帶動龍泉古鎮地區的發展。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打造“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

雲南工學院教授、雲南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熊慶來第四子熊秉衡為龍泉古鎮文化院題詞。


做好龍泉古鎮歷史文化研究 望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來到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記者看到5樓的幾個展區,都有不同主題的展覽同時進行。洪海波告訴記者,龍泉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打造龍泉文化,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將建立“龍泉古鎮歷史文化暨抗戰文化名人研究推廣展示平臺”,重點打造“龍泉古鎮歷史文化展覽館”、“中國院士之鄉文化紀念館”和“昆明抗戰文化名人紀念館”,配合“龍泉古鎮歷史文化旅遊區”的建設和宣傳工作, 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學術態度,做好研究整理和開發推廣工作。“龍泉古鎮歷史文化展覽館”、“中國院士之鄉文化紀念館”和“昆明抗戰文化名人紀念館”建成後將成為公益文化展示基地,將免費對公眾和遊客開放。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打造“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

著名滇緬抗戰史專家、昆明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戈叔亞在昆明市盤龍區龍泉古鎮研究院龍泉公益講壇進行主題為“滇


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研發工作的逐漸開展,得不到足夠的研究經費,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的工作進展緩慢,在名人舊居中發掘的文物、老照片,從龍頭街村民手中收的古傢俱……細碎的工作都需要資金支持。“希望得到政府相關部分大力支持,或者有意投身此行業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或公益贊助,讓研究院把這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下去,讓更多人知道這裡,認識龍頭街、龍泉古鎮文化以及這段不可磨滅的珍貴歷史、文化。”洪海波如是說。

今後,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將聯合寶雲社區以及周邊社區籌辦更多相關活動,通過名家寫春聯、旗袍秀、根雕木雕、國學禮儀、長街宴、戲劇表演等傳統文化活動展現龍泉古鎮多樣性的民俗、民間文化,讓更多雲南人、春城市民認識龍頭街、瞭解龍泉古鎮、更為真切地感受龍泉古鎮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