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演員胡歌?

胡歌選擇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的原因:

胡歌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兩個方向:一個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系,一個是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

成績出來,胡歌在中戲的專業成績排第二名,在上戲的專業成績排第三名。但在最後,胡歌沒有選擇成績好一點的中戲導演系,而是選擇了上戲的表演系。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誠地表示:“家裡條件也一般,我得先解決生計問題。之所以選擇去上戲學表演,理由很簡單,我就是想先掙錢。”

這種坦誠的想法在許多人聽來,可能會生出某種偏見,認為一個這麼重視賺錢的人,怎麼能成為一個好演員呢?

實際上,胡歌早在年少時代就已經通過多種“文藝技能”來賺錢了。他的父母打小就將他送入一個叫”小熒星藝術團“的文藝培訓機構,讓他學習唱歌、朗誦、演小品等文藝課程。在十四五歲的時候,胡歌就已經是一個拍過廣告、當過主持人、進過劇組演戲的“小明星”了。

許多接觸過他的廣告導演、製片人或者僅僅是身邊的普通朋友,都認為他有著極好的當演員的條件。他外形帥氣,氣質陽光,人又機靈,很受大家的欣賞,覺得他就應該去演戲,當演員,當明星。但處於青春年少時期的胡歌並不買這些欣賞的帳,甚至還一度有牴觸情緒,總覺得:“你們為什麼只看我的臉?”

不難看出,胡歌在年少時期就更希望人們能看到他更多的東西。他一直是個有自己想法的人,哪怕是成了非常有名的演員、明星,他也還是會選擇去做一些能夠提升自己內在的事情。這正是他被許多人喜歡的人格魅力之一。

如何評價演員胡歌?

胡歌真正成為演員之後

真正成為演員之後,胡歌很早就實現了“賺錢”的目標,甚至在出演《仙劍奇俠傳》裡頭的“李逍遙”之後,他收穫到的名與利,超過了他的預期。他沒想到自己能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學生,一下子就成了備受觀眾喜愛的明星。

“李逍遙”成了許多年輕人青春記憶裡的一個重要元素,《仙劍奇俠傳》也掀起了仙俠劇的風潮。這部劇為胡歌的演藝之路帶來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但卻因為一場車禍,讓他遭遇了“演藝之路差點戛然而止”的風險。這場車禍發生在2006年8月,胡歌在拍攝《射鵰英雄傳》期間,從橫店回上海的途中,所乘車輛與一輛貨車發生追尾。車禍帶走了胡歌助理的生命,胡歌本人則幸運地與死神擦肩而過。

這樣一場車禍,顯然對胡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是臉部、脖子縫了一百多針留下的一些疤痕,而更多是心理上的影響:他算得上是經歷過生死,也就更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這對他日後的演戲,也有很大的幫助。

2007年復出之後,憑藉《仙劍奇俠傳》、《射鵰英雄傳》、《天外飛仙》、《少年楊家將》等電視劇帶來的人氣與口碑,胡歌的演藝事業呈現了一幅大好的景象。尤其是在主演《偽裝者》和《琅琊榜》兩部熱播劇後,喜歡他的人越來越多,在業內的口碑也越來越好。

如何評價演員胡歌?

胡歌車禍後的改變

作為一名演員,作品能夠得到觀眾的喜愛,當然是一件值得榮耀的事情。但像胡歌這樣有追求的演員而言,僅僅被觀眾喜愛是不夠的。他知道,自己的表演需要得到更為專業的打磨,自己的閱歷也需要更為豐富的經歷去充實,如此一來,在熒屏上才能呈現更好的角色詮釋。

他能夠在遭遇車禍時仍保持樂觀與堅強,能夠在拍戲時給工作人員留下極好的印象,能夠在大紅大紫時選擇暫停工作去學習,種種這些,都讓胡歌的人格變得更有魅力。許多人喜歡胡歌,欣賞胡歌,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所出演的作品,還因為他本身的人品。在許多和他接觸過的同行或粉絲口中,胡歌是一個親和、溫柔、努力、敬業、懂禮貌、高情商、低調踏實的“演員”,而不是一個狂妄自大、實力薄弱、虛有其表的“明星”。

我個人對胡歌的印象始於他在《仙劍奇俠傳》裡的演出,但那個時候並不喜歡看仙俠劇,對他也並不感冒。並且坦白講,在《琅琊榜》之前,我對他的印象還多少有些偏見,覺得他是一個靠顏值吃飯的明星。之前有一個朋友特別迷胡歌,我都還覺得有點難以理解。但在看過《琅琊榜》以及《偽裝者》之後,發現他其實並不是那種只靠顏值立足的明星,而是有演技的實力派。

我開始對他產生了一種瞭解的興趣,知曉了他在年少時代的一些故事,也知道了他出道以來經歷過的順遂與坎坷,也瞭解到了他對演戲以及對生活的理解。發覺胡歌之所以能這麼受人喜歡,是有理由的。他為人謙和低調,對人心懷感恩,演戲會用心琢磨,對作品有追求,對自己有要求,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演員。

而這其中最讓我改變印象的,是他參演話劇《如夢之夢》的故事。

如何評價演員胡歌?

胡歌參演話劇《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是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極具創造性的作品,該劇分為上、下兩場,長達八個小時。該劇以環繞形式的劇場做演出,觀眾坐在舞臺中央,能夠近距離觀看演出,感受話劇的魅力。胡歌飾演其中的“五號病人”一角,有著很重要的戲份,從頭到尾,貫穿始終。該角色是一位身患絕症的建築師,糾結於痛苦的過往和離奇的夢境。要把這個角色演好,需要有紮實的表演功底。

眾所周知,話劇表演和電影、電視表演有著很大的不同。比起對著鏡頭可以來很多遍的電影、電視表演,話劇表演沒有重來的機會,必須要有精準的拿捏。胡歌在大學時代就很重視話劇舞臺的歷練,在參與多部劇集的表演之後,內心也十分渴求出演話劇。畢竟,比起電視劇,話劇更能提升一個有追求的演員的功力。

但在選拔“五號病人”這個角色的演員之初,《如夢之夢》劇組並沒有考慮胡歌。等到劇組有人提到胡歌時,製作人王可然還專門花了不少時間去對他進行了解和研究。他看了胡歌車禍後的一些採訪視頻,覺得胡歌經歷過這樣的驚險,在表演中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演繹。經過和胡歌的溝通,最終定了他出演“五號病人”。

如何評價演員胡歌?

包括賴聲川、王可然以及《如夢之夢》其他演員在內,都對胡歌臺前幕後的表現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臺上,胡歌對角色的拿捏非常到位,八個小時的演出,一絲不苟地呈現角色該有的情緒狀態,讓觀眾收穫一場好戲;臺下,胡歌為人處世的親和謙卑,讓所有人都覺得好感十足。

這樣的表現並非隨隨便便就可得來,而是經過了足夠的努力與用心換來的。據稱,胡歌在每一場戲開演前,都會進行認真的排練。他獨自背個包前往排練場,每次排練都會被一群粉絲圍繞,爭先恐後地要簽名。他耐心地一一答應,有時候簽名就得籤個半個小時以上。而在演出正是開始前,他會早早地躺到舞臺的病床上,在觀眾進場時就進入角色的狀態。

這顯然是一個好演員才會有的態度,如此這般,自然就能出來好的作品了。當你瞭解到胡歌的這些故事,就會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他了。一個擁有良好外形的演員,願意沉下心去打磨自己,願意抽出時間去學習提升自己,本身就是一件很給人好感的事情。

如何評價演員胡歌?

而作為演員的胡歌,總是在自己最紅的時候,不忘自律,也不忘自省。他多次提及林依晨曾對他說過的一段話:“演戲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

胡歌很認同這句話,也在用他自己的行動來踐行這句話的意義。作為觀眾,我們當然樂意看到一個不把自己當明星的演員以一種非常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演戲這件事兒。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