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黃維?

大不列顛的帝王


黃維在抗戰中表現英勇,值得稱讚。

黃維是黃埔一期畢業生,和陳賡大將是同班同學。當時,黃埔一期實際招收499人,及格456人。後來,由湘軍講武學堂合併到黃埔軍校158人,四川也送來的20餘人。黃埔一期最終畢業生是645人。他們那一屆知名的還有:宋希濂、杜聿明,徐向前。 黃維在抗戰中的表現,相當英勇。


1937年,時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的黃維,率軍參加淞滬會戰。他在有“絞肉機”之稱的羅店爭奪戰中,表現英勇。當時,日軍擁有艦炮和飛機支援,火力相當強悍。黃維毫不畏懼,親臨前線查看地形,還在戰鬥間隙教教導士兵正確的射擊姿勢。


最終,黃維的67師在堅守一週以後,其下屬三個團總計剩下不到一個團。其中,三個團長一死倆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去了。黃維一戰成名!但是,由於他指揮作戰死板,教條主義。因此,也落下了"書呆子黃維"的名聲。

1938年,黃維率軍參加了武漢會戰。黃維率領第十八軍,堵截日軍第九師團一部,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之後,黃維出任第五十四軍軍長,參加緬甸反攻戰鬥。

黃維認為,“抗戰不分國共”,他希望被認可。

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自己的同班同學陳賡俘獲。陳庚利用黃維“書呆子”的特點,引誘黃維兵團深入,將其圍殲。杜律明部隊為了接應老同學黃維,也被我軍全殲。


之後,他一直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經過27年的改造後,也就是1975年,黃維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

黃維女兒黃慧南迴憶,黃維被特赦以後,經常幫原來的國軍寫證明、說明他們的番號位置等情況,是否參加抗戰,是否在內戰中參加過起義。

黃維是個書呆子,但是,他在腐敗的國民黨中,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另類”。黃維為人做事“清正廉潔”,治軍軍紀嚴明,體恤士兵。

抗戰時,黃維出任54軍軍長。當時,剋扣糧餉,吃空餉是國軍的“優良傳統”。黃維發現士兵伙食不好,軍糧供應的質量太差,不是發了黴就是摻了砂石。吃不飽,怎麼打仗!?黃維為此向軍政部上報,跟何應欽大吵一架。何應欽本來想栽贓黃維,殺雞給猴看。

但是,黃維一向以清正廉潔自詡,根本不怕何應欽派人查他。這件事鬧到蔣介石哪裡。蔣介石雖然知道黃維的為人,但是,也不想得罪何應欽。最終,黃維一氣之下,帶著一家老小,辭職回鄉了。

不過,黃維對老蔣一直忠心耿耿。他被俘以後,也一直“不配合”改造。以研究永動機為名,拒絕改造。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三:黃埔軍校校長、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本文從純軍事角度看待黃維在淮海戰爭中的表現:

1948年9月,國軍以整編18軍為基礎組建第12兵團,是當時三大主力兵團之一。白崇禧不同意18軍軍長鬍璉出任兵團司令,蔣介石作了讓步,以黃維出任司令長官。

黃維,字悟我,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生。是18軍的老軍長、新制陸軍軍校校長。蔣介石的眼裡的“忠臣良將”:聽話、執行命令不打折扣,對蔣校長知恩圖報。

黃維學識淵博,有儒將風範。為人正直,孤傲、倔強,做事愛認死理。動不動就是“兵法雲”,是國軍中有名的書呆子。黃維不善搞人際關係、愛用私人。他的到任直接影響12兵團士氣。

黃維是個紙上談兵的人,直接導致了第12兵團的覆沒。18軍軍長楊百濤在臺灣臨死前說:黃維是個外行。看來性格決定命運,古來如此。

黃維上任後即遇到一堆棘手的人事問題,但呆板、固執的他不會處理,為戰敗埋下了禍根。

以胡璉整18軍為基礎組建的第12兵團,轄第10、14、18、85軍和一個快速縱隊,共12萬人馬。其中第10軍、14軍都是被全殲後,由胡璉重建的部隊,按理說胡璉是最合適的兵團司令官人選。

12兵團在華中剿總戰鬥序列。白崇禧認為胡璉不會聽命自己,就反對胡璉出任。蔣介石還指望華東決戰要桂系出力,於是做了讓步:雙方都同意黃維出任司令官,胡璉、吳紹周為副司令官。

黃維是軍事理論家,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緬甸反攻等,是18軍老軍長。這樣的資歷表面看毫無問題,但黃維性格古板固執,不會搞人際關係,一到任問題接踵而至。

第一:胡璉對擔任副司令官非常不滿,黃維當然知道胡璉在軍中影響力,一到任即告訴胡璉:自己是來過渡的,半年後司令官還是胡璉。最終胡璉找個藉口回家去了,兵團少了主心骨。

第二:第12兵團參謀長是蕭鋭,作戰指揮經驗豐富。但黃維上任時從軍校帶了一批教官來,其中韋鎮福、劉文修出任副參謀長,這兩位仁兄都是書呆子,沒有實際作戰經驗。

第三:吳紹周85軍並不想編入12兵團,沒有實際加入兵團序列。黃維想動員自己關係好的28軍加入兵團,方便指揮,最終沒有成功。直到戰前85軍才磨蹭歸建、整個兵團有2個師沒有到位。

豬將軍劉峙連看門都不會,沒有下令各兵團向徐州靠攏,黃維兵團還在大山裡兜圈圈。導致黃百韜兵團碾莊被圍。

1948年8月,參謀本部制定徐蚌會戰計劃。蔣介石派人徵詢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意見,杜聿明提出請蔣介石命劉峙執收攏徐州周圍各兵團的部隊,然後去東北指揮葫蘆島作戰去了。

徐州剿總司令長官劉峙忙於斂財,沒有下令各部向徐州靠攏,黃維12兵團遠在河南駐馬店、漯河一帶。面對徐州國軍分散狀態,粟裕抓住戰機,準備吃掉孤立在新安鎮的黃百滔第7兵團。

由於第三綏靖區何、張起義,華野部隊迅速南下。黃百滔第7兵團猝不及防,撤退中損失巨大。本應在曹八集掩護第7兵團撤退的李彌兵團,先行轉到徐州北佈防,以至第7兵團被圍碾莊。

東北迴來的杜聿明聽聞黃百韜兵團被圍,立即組織邱清泉、李禰兩兵團救援黃百滔,又命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黃維第12兵團迅速向宿縣攻擊前進,加入徐蚌會戰。

圖為12兵團副司令官胡璉

黃維第12兵團受命支援徐州,一路向宿縣攻擊前進,逐步進入中野口袋陣。

1948年11月8日,黃維接到馳援徐州命令後,立即下令兵團各軍(缺2個師)各自出發,在阜陽集結。第18軍行動迅速,15日抵達阜陽,即發動攻擊北渡潁河、西肥河,18日夜強渡渦河。

20日兵團主力第10軍攻佔蒙城。黃維的作戰計劃是,以蒙城為補給基地,一路沿蒙宿公路攻擊前進,遵照蔣介石和劉峙的命令攻佔宿縣。

而他的對手陳賡,按照黃維好鑽牛角尖的脾氣,在渦河、南平集、徐家橋逐次抵抗,步步將黃維引到澮河口袋陣。在中野部隊逐次放棄阻擊陣地後撤。部下規勸可能是圈套時,黃維不以為然。

黃維固執的認為,第12兵團連續突破中野陣地,是18軍強大戰力所致。在遼瀋戰役後,國軍上下認為大勢已去,士氣低落,戰鬥力一落千丈。黃維不知道局勢變化,輕敵冒進,是失敗之源。

第十八軍是陳誠土木系主力軍。


解放軍合圍之前,黃維本可以率兵團脫離包圍,與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匯合,獲得援兵和補給。

第18軍攻佔渦河、南坪集,其他部隊陸續跟進。此時各路偵查情報顯示中野部隊都在向12兵團靠攏,蒙城被解放軍重新佔領(後路被斷)。11月24日黃維召開兵團緊急會議。

黃維只提了攻佔宿縣的目標不變,就不再講話,問計於副司令官吳紹周、第18軍軍長楊伯濤。吳紹周剛歸建,不熟悉情況,楊伯濤報告了蒙城被解放軍重新佔領、退路和補給被截斷的情況。

楊百濤提出東南方向沒有發現解放軍,兵團應連夜向東南方向固鎮轉移,只有40公里路程,一個急行軍可以趕到,即可與李延年兵團匯合並獲得補給,再沿津浦線北進,可立於不敗之地。

黃維同意了這個方案,當晚下令24日由第85、14軍掩護第10、18軍,兵團向固鎮方向轉進。然而24日早晨黃維又改變了主意,仍命各軍北渡澮河,向宿縣方向攻擊前進。


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外號飛將軍。

黃維一夜間改變主意,以參謀失蹤為由停止轉進固鎮。下令兵團強渡澮河,攻擊解放軍阻擊陣地,浪費最寶貴的撤退時間。

第12兵團一大早就迅速渡過澮河,立即發動攻擊。這時楊百濤急衝衝趕來兵團部,責問黃維為何改變主意,黃維以傳達改變行軍路線的參謀失蹤、有可能計劃洩露為由搪塞。

不知黃維為何改變南進,但孤軍深入、退路被斷是兵家大忌。唯一選擇就是趁合圍未形成迅速轉進,向友軍靠攏。這是任何將領都能做出的決定,黃維身為軍校校長,連軍事常識都不懂。

如與李延年匯合,加上趕來的劉汝明兵團,3個兵團20多萬人馬,最不濟也可自保。李延年、劉汝明雖是雜牌,戰鬥力不強,但是掩護側翼、防守陣地還是有很大作戰能力的。





黃維用人不當,喜歡任用私人。參謀長住院後,兩個副參謀長居然是第一次上陣,胡亂指揮、貽誤戰機。

黃維在擔任18軍軍長時,用人喜歡任用私人,而不是憑能力戰功提拔軍官,讓部下心寒。擔任兵團司令後,黃維帶來一批軍校教官,其中韋鎮福、劉文修被任命為副參謀長。

戰前兵團參謀長蕭銳因闌尾炎被送往漢口治療,韋鎮福、文修均都是第一次上陣,沒有任何指揮作戰經驗,兵團頓失作戰指揮棟樑。作為精銳主力兵團初戰即指揮混亂不堪。

如24日晚制定往固鎮轉移時,參謀部制定的行軍是第85軍、14軍掩護第10、第18軍轉進。而2個主力軍戰鬥力強大,無需掩護,反倒第14、85軍慌忙跨越、轉移陣地,才進入掩護態勢。

12兵團將領對黃維指揮能力非常不滿,說:如果胡老頭(胡璉)在,我們怎麼會到這個地步。不得已黃維只好向蔣介石求助,請求務必讓胡璉迴歸12兵團指揮作戰。



25日下午黃維如夢初醒,下令執行固鎮轉進計劃。但為時已晚,第12兵團被圍雙堆集。

解放軍頑強阻擊下,第12兵團各軍攻勢受阻,下午四點黃維接到各種不利戰報,這才如夢初醒,下令各軍往固鎮轉進,白白浪費了11個小時,東南方向的缺口已經被解放軍堵上。

中野各部向後撤的國軍發起猛攻,幸虧第10軍和18軍看情勢不妙提早撤退。在中野發動攻擊前展開部隊,以數百輛汽車為屏障在雙堆集建立防禦陣地,掩護第14、85軍後撤才站住了腳跟。

11月26日,黃維第12兵團4個軍、一個快速縱隊,被中野包圍在雙堆集東西長10公里、南北5公里的狹長區域內。救援的部隊現在自己也需要救援了,令人大跌眼鏡。

此後為了救援黃維兵團,不但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死傷數萬、宋希濂兵團一個軍被全殲,甚至杜聿明為了救援12兵團,把徐州三個主力兵團也搭了進去。
華中


剿總司令官白崇禧,見死不救。

徐州杜聿明曾制定作戰方案:暫時不救黃百滔了,集中邱清泉、李禰、孫元良三個兵團,加上黃維、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全力攻擊中野,然後再調頭解黃百滔之圍。這個計劃被蔣介石否定,至此淮海戰役勝負已分國民黨敗局已定。


黃維組織第一次突圍失敗,束手無策。胡璉也來到雙堆集打氣,蔣介石更是下令要黃維兵團繼續向宿縣攻擊前進。

第12兵團被圍後,黃維召開兵團會議商議對策,決定27夜乘解放軍包圍未穩,以4個師齊頭並進的戰法突圍,第110師師長廖運周自告奮勇擔任先鋒,說已找到包圍漏洞。

不料廖運周早已是地下黨員,突圍時在陣前起義。解放軍放過110師,又迅速關閉出口,對國軍後續部隊猛烈開火。黃維見狀,只好下令兵團各部放棄突圍。

以中野的數量、火力,能圍住黃維兵團已屬相當不易,要快速殲滅第12兵團還有很大困難。黃維日子還算好過,控制幾十平方公里範圍,有簡易機場。唯獨缺乏糧彈補給,空投也是杯水車薪。

胡璉也乘飛機到了雙堆集,給12兵團官兵打氣,並調整了防守戰術,逐村爭鬥,反突擊搶奪糧食。蔣介石和杜聿明更是把黃維兵團當做重要的棋子,希望黃維靠自身力量往北攻擊前進。


淮海作戰總指揮官、參謀總長顧祝同。

黃維沒有依靠12兵團的戰鬥力,向固鎮攻擊突圍,靠攏友軍,仍然執行蔣介石命令,幻想攻擊宿縣。

第12兵團特別是18軍是國軍裝備最好的部隊,配置數十輛坦克和數百輛汽車、輕重武器8萬多件。北進和固守都是死路,唯一機會是往東南方向與李延年匯合,依靠其戰鬥力是可行的。

而固鎮方向的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雖然共有10萬人,但主要是地方雜牌軍,中野已派出2個縱隊阻擊。要依靠李、劉兵團解圍是行不通了,黃維應該不惜一切向兩兵團主動靠攏。

兵團近10萬大軍的糧食彈藥補給是巨大的問題,時間越久越困難。對蔣介石攻擊宿縣的命令,黃維不敢反駁,提出正確的戰法,一味的唯唯諾諾,不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道理。

最終在華野的協助下,黃維兵敗身俘,第12兵團全軍覆沒。即使到了最後決戰關頭,黃維也不能組織部隊有效突圍,而是下了個各自突圍的命令(實際就是各自逃命),真是可悲亦可笑。

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徐州剿總司令劉峙。



黃維第12兵團的下場,大背景是國民黨政權的失敗,從軍事角度講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蔣介石徐蚌會戰不合實際,每戰干預前線指揮。在國軍節節情況下,蔣介石早有兵退江淮的打算,但遲遲沒有行動,更是制定了不合實際的徐蚌作戰。又使用蠢將劉峙,一陣胡搞。

蔣介石干預前線指揮,朝令夕改。每一個被圍的部隊都想救,賠進去更多部隊。捨不得黃百滔兵團,賠進去一個黃維兵團;又捨不得黃維兵團,再賠進去杜聿明的3個兵團。

蔣命杜聿明救黃維兵團,杜聿明提出兵力不夠,救黃維至少要增派5個軍,否則就不能打,蔣應諾了又抽不出兵力,統帥無能累死三軍。

第二,決戰時國軍依然上演派系之爭。國軍派系相鬥,解放軍華野中野配合作戰。國軍華中、華東卻互相拆臺。白崇禧制約不了黃維,卻扣下了已經在武漢上船增援徐蚌戰場的宋希廉兵團。氣得蔣和白崇禧電話裡對罵又無可奈何。白崇禧只考慮桂系利益,見死不救,只望早點戰敗可以逼蔣下野,桂系掌權。

第三,主帥先求自保。杜聿明在黃百韜兵團被殲滅後,根本不想救援黃維兵團。而是希望黃維兵團能吸引住解放軍主力,好讓自己3個兵團能南撤。杜聿明嚴禁黃維突圍作戰:12兵團如果突圍成功,在沒有接應部隊的情況下,部隊突圍後也會潰散,還不如留原地拖住解放軍。

四,最重要的還是黃維自身能力和性格原因。黃維只會照搬兵法和理論,不知軍事常識、不知戰場變化、用人不當、不會團結將領,只聽上級命令聽不進下級計謀。黃維可能是個適合搞教育、搞技術,帶兵打仗不行,算得上是個紙上談兵之人。

  1. 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


黃維和第12兵團覆沒,再次印證了“性格決定命運”千古不變的哲理。

從軍事角度說,淮海所殲滅國軍是野戰主力,特別是黃維第12兵團和邱清泉第2兵團,是國軍最後的精銳野戰兵團。淮海之後國軍再無能力組織像樣的兵團級野戰。

黃維如推脫不加入淮海戰場,白崇禧必加以保全;沒有黃維兵團的增援,蔣介石和杜聿明就會放棄黃百滔,將徐州主力南撤江淮;如黃維不嘮叨兵法,能聽進部下建議,不至於被圍。

黃維如獨斷專行,在東南方向突圍與李延年匯合,能保全部隊不被殲滅。國共決戰的命運,就壓在這個性格有缺陷的書生身上,只說明一個道理:性格決定命運,自古如此。


菸酒閣大學士


史論縱橫早年間對黃維的瞭解也多是來源於《大決戰淮海戰役》中,當時黃維兵團浩浩蕩蕩,氣勢洶洶的奔往徐州,結果就被包圍了,在杜聿明準備率領部隊南逃之時,本來可以逃出生天,結果蔣介石要求杜聿明務必救出黃維兵團方可撤退。最終導致杜聿明部被圍,最後被全殲。

土木系的重要將領

從蔣介石下的死命令來看,黃維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是很高的,作為黃埔的一期學員,和宋希濂、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都是一期,尤其和陳賡,是同班同學。


雖然黃維沒有他們那麼出名,但是黃維絕對不是白給的一個人,黃埔一期畢業之後在東征陳炯明和北伐戰鬥中均有出色表現,因此在1929年舉辦的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就讓黃維參加了,1932年畢業後得到當時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的厚愛,被提升為第三十一旅旅長。

成為陳誠“土木系”的一位重要將領,陳誠大家都知道的,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之一,隨著陳誠的升遷,黃維也跟著做車,到抗日戰爭開始的第二年,年僅三十四歲的黃維就成為陳誠的起家部隊18軍的軍長。

在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期間,均有良好表現,尤其是淞滬抗戰的號稱東方凡爾登絞肉機的羅店之戰,黃維的六十七師打到最後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黃維也因此受到蔣介石召見。

徹頭徹底的書呆子

與一般的黃埔將領不一樣的是,黃維是徹頭徹底的書呆子,有人評價邱清泉是儒將與邱瘋子,實際上,邱清泉是該耍脾氣的時候像儒將,該打仗的時候就是瘋子,而黃維則始終如一。

書呆子有時候是好事,比如處事光明磊落,有章法,但是有時候也"墨守成規"、"守舊迷信"、"滿腦子書呆子氣"。在羅店戰役的時候,黃維能夠取得成功,很多人都指責其指揮作戰死板僵硬,不知變通。

在淮海戰役時,作為黃維的老同學,陳賡深知黃維的性格特點,知道其迷信書本,墨守成規,總是拿兵法說事,結果陳賡來個反其道而行之,黃維就成了甕中之鱉。

被俘虜之後,黃維雖然軍事上說輸給陳賡他心服口服,實際上,他卻一直不服氣,認為自己沒有罪,兩軍交戰,只有勝敗,由於其不知悔改,直到1975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

其實,黃維的書呆子氣,還是和他的職業和生活有關係,黃維早年是師範畢業,在小學當教員,後來參加黃埔學習,畢業後又到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三年,1937年又奉命赴德國深造。

在抗戰後期,黃維主要負責青年軍的培訓工作,在抗戰勝利後,黃維還擔任武漢籌備創辦新制軍官學校校長,可以說黃維是打了一輩子仗,半輩子跟課堂有關係,紙上談兵的多了,自然默守陳規啊!

黃維的最後一戰

黃維這種人,加上自身的經歷,自然還是想從事理論性研究,尤其是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的工作,都很符合黃維的胃口,尤其是當新建軍校的校長,但是當時淮海戰役已起,遼瀋戰役已敗,國民黨其實已經身陷危局。

雖然黃維厭惡打仗,但是當老蔣需要他的時候,還是義不容辭,走向戰場,這大概也符合黃維的書呆子氣吧!結果黃維率領土木系的起家部隊,浩浩蕩蕩趕赴徐州,還沒等到徐州就遭到圍殲,實在是意料之外。

十二萬大軍,全部都是精銳,而且還是嫡系中的嫡系,老蔣怎能不心疼!

本來杜聿明能夠逃出生天,到時候整兵再戰,結果放心不下黃維,又讓杜聿明下令掉頭去救黃維,最後導致淮海慘敗,連東山再起的資本都輸沒了。

可見,黃維對老蔣的忠心,老蔣也是知道的。


史論縱橫


有人說黃維是書呆子,有人說黃維是剛正不阿的儒將君子,還有的說黃維就是固執,但說他固執的人同時又都承認他的固執不那麼讓人鄙視,因他的固執裡有剛毅,有不屈不撓,有一種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正”的東西。

黃維是江西橫峰人,黃埔一期生,蔣介石的嫡系。老蔣的黃埔嫡系大多在東征、北伐中有極亮眼的表現,黃維與之相比要弱一些,他亮眼的地方是書面的軍事造詣。從黃埔畢業,在北伐中贏得老蔣的認可後,28年他就進了陸軍大學深造,之後又被老蔣選去德國考察學習軍事,期間發表的很多文章很得老蔣的賞識。

黃維去德國深造軍事原計劃是一年,因抗戰全面爆發,1937年他被提前召回了國內,任18軍第67師師長,參加淞滬會戰。

送滬會戰之羅店之戰是黃維的成名之戰。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黃維的固執或者說堅毅展現的淋漓盡致,總之是堅守不退,部隊打到了什麼程度呢?戰後清點人數,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

為此,有人說黃維是書呆子打死仗,但不可否認,當時的抗戰前線需要他這樣的堅毅、不屈不撓。

正因為如此,雖然有雜音,但戰後老蔣還是將年僅34歲的黃維提成了18軍的軍長,18軍也是陳誠的家底子,這樣,黃維順理成章地也就成了陳誠“土木系”的核心干將。

按理說,手握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黃維在隨後的抗戰中應該有一番大作為,遺憾地是因性格太剛直,跟上司搞不好,1939年後他就被調離了前線,在老家賦閒一段時間後,他又幹起了擅長的老本行,搞軍事培訓。

1948年9月,老蔣重編軍隊,胡璉本是第12兵團司令最理想的人員,但因為派系之爭,胡璉被白崇禧搞了下去,黃維被搞了上來。

在對決的關鍵時間,讓長期脫離戰場的“書呆子”統領足能影響整個戰局的12萬精銳人馬,不說是愚蠢,但足是不明智的表現。

內鬥害死人呀!

在隨後的淮海戰場上,黃維的表現難圈難點,一句話讓老同學陳賡收拾的那叫一個聽話,讓朝口袋裡鑽就朝口袋裡鑽。

關於黃維在此戰中的死腦袋,一根筋,毫無機變咱們在這裡就不細談了,因為此人在即將戰敗以及戰敗被俘後的表現更具看點,更能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

眼見突圍無望、全兵團行將覆滅,固執變成了窮兇極惡的頑固,這時候黃維下令:“把全兵團所有毒瓦斯,向四面八方的敵人釋放。”完了接著叫嚷:“敵人已經四面臨近,我軍無法發揮炮火的威力了。使用毒瓦斯,毒死他十萬八萬人,然後我們集體自殺!”

當然,這一切是沒用的。

就在被俘前幾分鐘,黃維依舊還是那個黃維,他佩戴好中將肩章和老蔣授予他的幾枚勳章,肅立面向南京,準備自殺成仁。

晚一步,這個固執的人真就成仁,成老蔣的烈士了。

槍被奪下後,他依舊不依不饒,連連憤怒質問指揮所立的隨從官兵,你們為什麼不跟他們拼,軍人投降,是最可恥的!難道你們願做可恥的叛軍嗎?”

想死沒死成,黃維的前半生到此結束。

比起固執效忠的前半生,黃維後半生依舊值得一說,在國軍被俘將領中,他是最頑固的那一個。

很長一段時間,任憑誰找他談話,他不分人,始終如一的又臭又硬。在他看來,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我不消滅你,你就要消滅我。有什麼罪不罪的。

讓認罪沒門,要殺要刮隨便。

另外就是不服氣。他有一番話曾被很多相關電視劇拿來演繹過,他說,我們被打敗,只是戰略上的失誤,不是你們有必勝的條件。要是讓我來全盤指揮,肯定能戰勝。不相信的話,根據當時的敵我態勢,雙方軍隊各退30裡,重新打過,我黃維打不贏的話,就真認輸!

好一個不服輸的書呆子!

更讓人不知該敬佩還是該搖頭的是,無論怎麼改造,提及老蔣的時候,他打死不稱“蔣匪”,也不直呼“蔣介石”,還是稱老蔣為“蔣總統”或者“蔣校長”。

遇到有人批評他,他要麼閉目養神不予理睬,要麼在別人發表批評意見的時候猛放屁。

你要厲聲責問他:“你這是什麼態度?你遲不放屁,早不放屁,一定要等人家的話剛剛說完,你的屁就來了。”

他一準地給你懟回去:“我放屁是生理上的關係,誰也控制不住它,你硬要把放屁和你發言聯繫起來,那我也沒有辦法。”

但即便如此,又臭又硬的傢伙最終還是被感化了,據說政府為了感化改造這個傢伙,前前後後花了三十萬。

可被改造後,這傢伙總還是讓人覺得有些異樣,他一頭栽進了永動機的研製中,就跟一頭栽進荒誕的理想國是的——


黑句本



淮海戰役,如果國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官不是黃維中將,交於用兵狡詐的胡璉中將,恐怕戰場形勢對解放軍會困難許多 ,這是蔣的劫。

以十八軍、十四軍、八十五軍等土木系骨幹部隊組成的第十二兵團附轄快速縱隊,共裝備精良的12萬大軍 ,是陳誠的老本,淮海戰役打響後由華中來援。在國共雙方戰場兵力比較接近的情況下,用好十二兵團這支生力軍,是幾乎可以左右戰場形勢的。兵團組建時司令官人選也以十八軍軍長鬍璉呼聲最高。

可惜由於國民黨內部的人事傾軋,以及何應欽白崇禧故意給陳誠搗亂,以胡璉(黃埔三期)資歷不足為由,攛掇蔣介石調陸軍武漢新制軍官學校校長黃維(黃埔一期)出任司令官而以胡璉為副,胡璉一氣之下撂了挑子,跑路上海。

於是被在軍中被戲稱為“書呆子”的黃司令官率領十二萬大軍,盲人瞎馬般浩浩蕩蕩奔著淮海戰場而來。中野派來修理他的,是黃埔同班陳賡大將,陳賡對黃維非常瞭解,三下五除二就把黃維兵團騙到雙堆集,由中野和華野增援部隊共同完成了戰術包圍。這確實是蔣軍的失著,胡璉率部一直與解放軍在中原周旋,瞭解對手,經驗豐富,而黃維根本不具備這些。

十二兵團最後被全殲,被俘的黃維聽說敗與陳賡,居然說不算冤枉因為在校期間就不如陳賡,令人菀爾。

黃維是學者型將軍,號稱儒將 ,最大的願望就是辦學,培養軍事人才。為人處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之風,正直剛烈,不嫖不賭,在當時風氣敗壞的國民黨軍中是難得的,這也是陳誠欣賞他攬為土木系重將的原因之一,但同時缺點也非常明顯,用兵墨守成規,遇事固執已見,作戰死打硬拼,最終葬送了陳誠的起家老本。

黃維是抗日英雄,曾經赴德深造,淞滬會戰中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之戰就是黃維指揮的,時任18軍67師師長,手下三個團長一死兩重傷。1938年升任土木系標杆十八軍軍長,武漢會戰作風頑強,在南潯線重創日軍第九師團。39年率五十四軍急赴滇越邊境,成功遏止了佔領越南的日軍從南向覬覦昆明的企圖。後因書呆子症發作,與頂頭上司關麟徵對噴,被蔣調回重慶,負責訓練正在組建的青年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國家把青年學生都組織成軍上戰場,可見當時的抗戰形勢多麼危急,兵源幾近枯竭。不過學生兵文化水平高,很多成為駐印軍骨幹,也在緬甸手握美式武器大敗日軍。

一個純粹的軍人,一個並不高明的將軍,一個在民族戰爭中竭盡全力的漢子,一個信仰之戰的失敗者。


度度狼gg


黃維,終其一生,“固執”兩字足以概括,一方面講如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認事做人只認死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正直、剛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骨子裡透露著一股古代文人的“忠君愛國”的“愚忠”、“迂腐”的書生氣,被時人稱為“書呆子”。


蔣介石的嫡系得力干將

黃維,江西橫峰人,也是一個由小學教員投身大革命的教書先生(在大革命早期這類教書先生可著實不少,如毛澤東、胡宗南等)。黃埔一期生,後又在陸軍大學和德國軍事學校學習。作為蔣校長的嫡系干將,加上“忠”字當頭,因此深得蔣介石所器重。


早在北伐戰爭中就已開始嶄露頭角,官至營長,後在“剿匪“中也頗為賣力。抗日戰爭中與其他著名的國民黨抗日名將相比,顯得有點平淡甚至乏善可陳。為數不多的亮點在於淞滬會戰的羅店之戰,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生生守了一個星期,打到最後,黃維手下的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書呆子黃維”的名聲就此落下。


其後在滇越的戰事因與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有矛盾,被一紙調令遠離了戰場,擔任高參等文職類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後,陳誠任國民黨軍隊的參謀總長,統領全軍。為了排除異已,陳把全國雜牌部隊大事裁減,即使一般屬於中央系的軍隊,也由軍縮為整編師,由師縮為整編旅,唯獨把他的嫡系部隊——第18軍則加強編制與裝備,兵員的數量與武器的質量都比抗戰時期提升了幾個等級,目的是擁兵自重。


18軍加強後,陳誠便把黃維提拔為該軍軍長,在陳誠看來,黃維既是他的老部下,又忠實可靠、驍勇善戰。


1948年9月,蔣介石將軍隊重新編組,以幾個軍編為一個兵團。陳誠向蔣介石推薦黃維任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號稱黃維兵團。這個兵團比其他兵團多配置了1個軍——達4個軍、12個師,官兵10餘萬人,全部是美式武器裝備。


黃維治軍作戰的口號是:“對敵人要狠,最好是殺得一個不留。”“作為一個軍人,要時時抱定有我無敵、有敵無我的革命精神。上級指到哪裡,就要堅決打到哪裡。“ ”對領袖(蔣介石)要效忠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其書生意氣可見一斑。


淮海戰役失敗時準備”殺身成仁“


1949年1月,黃維率第十二兵團,奉蔣介石命由平津線馳援黃百韜、邱清泉兵團。陳誠原想保存黃維兵團實力,不準備令黃增援,迫於蔣介石之命,才有黃維兵團馳援之舉。


不料在馳援途中,第十二後團就被解放軍截斷並重重包圍。黃維立即下令:“殺出一條血路,把兵團最精銳武器儘先突圍出去,不能被共軍繳獲。”


然而解放軍早已洞悉他的企圖,加緊縮小包圍圈,從四面八方朝黃維兵團猛攻。黃維叫天不應,入地無門,到了絕望之境。在全兵團行將覆滅時,他下了一道緊急命令:“把全兵團所有毒瓦斯,向四面包圍的共軍施放。”並嚎叫道:“共軍已經四面臨近,我軍無法發揮炮火的威力了。使用毒瓦斯,毒死他十萬八萬人,然後我們集體自殺!”


可這樣顯然無濟於事,手下官兵也顯然沒有“黃呆子”殺身成仁的覺悟,兵敗如山倒,解放軍仍如潮水一般攻了上來。


黃維在被俘前幾分鐘,躲在指揮所裡,佩戴好中將肩章和蔣介石面授他的幾枚勳章,肅立面向南京,正準備自殺“成仁”之時,被衝進指揮所的幾位解放軍戰士奪去自殺的手槍,黃維大叫道:“老子要殺身”成仁“,你們奪走我的手槍幹啥?”


並大聲斥責指揮所的隨從官兵:“你們為什麼不跟他們拼,軍人投降,是最可恥的!難道你們願做可恥的叛軍嗎?在解放軍“繳槍不殺”的喊聲中,黃維身邊的官兵們,都一一繳槍投降,黃維沮喪地低下了頭。


與陳毅的一段對話

黃維被俘不數日,即被帶到陳毅面前。陳毅以禮相待,黃維則桀驁不馴。陳對黃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你何必為戰敗而尋短見呢?”


黃答:“我生是國民黨的將領,死是國民黨的忠魂。數十年來備受總統的深恩厚德,今日全軍覆沒,我不死,有何面目見總統?”


陳又問:“國民黨軍隊武器比我們好,兵員也比我們多,為什麼屢戰屢敗。你能解釋之個原因嗎?”


黃倔犟道:“國民黨還有江南大片土地,有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現在還不是為國共兩黨誰勝誰負作結論的時候,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了!”


陳微笑道:“不是我們高興得太早了,而是希望你不要覺悟得太遲了!你在戰場上沒有放下武器,被俘後希望你在思想上放下武器。只要思想上棄舊圖新,我們是歡迎你的。“


黃一聽要他放下思想武器,頓時怒不可遏:“思想上放下武器,是叫我投降吧。老實講,我黃維用的字典上海還沒有‘投降’這兩個字。現在我不幸被俘了,你們要殺要烹,聽你們的便。”


最後,陳毅將軍只是冷笑地說:“你放心,我們對戰俘是不殺不辱的。你思想上不投降,冒得啥子關係嘛,被解除武裝了的黃維,還能翻得起天來?!”


這次面談以彼此不歡而散而告終。


屢次自殺未遂


黃維被俘後,雖然受到優厚的待遇,給他吃小灶,並派了幾名警衛照料他的安全與生活,但他仍然一心想自殺,要為國民黨殉葬。


在“解放軍官訓練團”(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期間,他夜間幾次用褲腰帶勒過自己的頸部,企圖自縊身亡,均被解放軍戰士發覺而制止;隨後在與國民黨其他被俘人員爭吵時,用頭向牆上亂撞,說:“我真不想活了,這種生活比死了還痛苦!”也及時被政府人員教育制止。


後轉到秦城監獄和撫順監獄改造後,也有多次輕生求死,幸都被人及時發現而得救。


死硬派的自白——拒不認罪


對淮海戰役的失敗,黃維到監獄一段時間後還認為不可思議,他說:“

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我不消滅你,你就要消滅我。有什麼罪不罪的。說我有罪,只不過是因為我打敗了,自古打敗者就倒黴嘛,不是‘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嗎?


後來,境界再一次昇華:”徐埠會戰(即淮海戰役)國軍打敗,只是國民黨在戰略上的失誤,並不是共軍有必勝的條件。要是讓我來全盤指揮那場戰役,肯定能戰勝的。不相信的話,根據當時的敵我態勢,國共兩方的軍隊,各退30裡,重新打過,我黃維打不贏,才真認輸哩!“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也不是簡單的沙盤推演和紙上談兵,所以我們的黃大統帥也終沒有再決勝負、扭轉乾坤的機會了。


其他戰俘由於轉變了立場,在寫材料或學習發言中,稱蔣介石為”蔣匪“,不稱”蔣匪“的也都直呼”蔣介石“。而黃維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無論寫材料或發言,從不直呼”蔣介石“,更不稱”蔣匪“。


在多次發言中,仍稱”蔣總統“或”蔣校長“,受到其他戰犯批評時,他反駁道:”

各人發言有各人的自由,你們不要說我的不對。你們背叛黨國,我可不能跟你們學。“


而且遠不止如此,他還有更”精彩“表演,讓人又好笑又好氣。別人批評他時,他閉目養神,面上毫無表情,要是某些人的批評使他感到討厭時,他用力一挫,隨即了出一串響亮的屁聲,從而引起對方更大的反感:”你這是什麼態度?早不放晚不放,一定要等人家的話剛剛說完,你的屁就來了?“


黃維冷笑道:”我放屁是生理上的關係,誰也控制不住它。你硬要把我放屁和你發言聯繫起來,那我也沒有辦法。“


有一次他挨批後,順手寫下”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不幸被別人看見了,大聲責問他:”你是龍、是虎,誰又是蝦、是犬?”


黃維答到:“誰願意當蝦就當蝦,誰願意當犬就當犬,我管不著。”


改造中幡然醒悟


為了使戰犯們瞭解新中國成立後的一些建設成就,戰犯們每年都有一次或兩次外出參觀,先後參觀過鞍山鋼鐵公司、長春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北京人民大會堂等。


黃維在學習參觀中,雖不能說無動於衷,但觸動並不是很大。他有一個固執的觀點,即認為“共產黨總說國民黨是依靠美帝,崇美、親美、恐美,而共產黨則是依靠蘇聯的,親蘇、崇蘇、恐蘇,還不是彼此彼此而已,離開了蘇聯,將一事無成。”


直到1956年中蘇論戰,中共堅決頂住了蘇聯的巨大壓力,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新中國的建設和國際地位,並沒有因為失去蘇聯的援助而下降。至珍寶島事件發生後,中國軍隊擊敗了蘇聯的挑釁,這才使黃維的觀點徹底改變,他認識到中共與國民黨的區別所在,開始對中共有了敬佩之情。


作為一名戰犯,內部的交罪檢舉運動是轟轟烈烈的,而且反覆多次進行。黃維在這些運動中,受到較為深刻的震動。在60年代之後,他不再說自己是無罪的,但仍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十分嚴重。瞭解他歷史的戰犯,紛紛指出:“


你要江西搞“圍剿”時,在革命根據地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使多少革命群眾家破人亡!你在淮海戰役中最後下令施放瓦斯,毒死數以萬計的解放軍官兵,國際公法中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瓦斯,而你在內戰中對自己的同胞大量使用,你的罪行不不十分嚴重嗎?如果要以血還血的話,一百個、一千個黃維的腦袋,也償還不了!”


面對這些,黃維無法否認,開始感到內疚。他曾在小組中沉痛地說:“我過去對共產黨確實做得太過火了!記不清有多少革命志士和無辜群眾死在我的手裡。今天共產黨和祖人民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且在各方面優待我、照顧我,我真感到萬分內疚!過去我之所以爬到兵團司令官的,可以說完全是用革命人民的白骨和鮮血墊起來的。以往我不認罪,根本原因是不肯站到被害者的立場上來認識自己。


30萬元的費用


無論是北京秦城,還是撫順戰犯管理所,設備都是很完善的,有暖氣、浴室、食堂、理髮室、電影廳、俱樂部、圖書閱覽室、排球場、足球場、籃球場等等,如同一座大學校。


一週放一至兩次電影,早在60年代,就備有電視機,每晚都可以自由觀看。上午學習,下午勞動。勞動是根據各人身體條件量力而行,無勞動生產指標。例如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和一些年老體弱的戰犯拿個蒼蠅拍,在走廊上打打蒼蠅也算勞動。


黃維當時歲數雖不算大,但一向體弱多病,患有肺結核、氣喘、高血壓、心律不齊、痔瘡脫肛等症,自被俘日起至1975年特赦,沒有要他正式從事過一天體力勞動,看病服花從末間斷,多次在病重時送到瀋陽大醫院為他輸血。為了根治他的痔瘡,還專門請瀋陽的專科大夫為他治療。


有人粗略估計:在黃維20多年的改選生活中,人民政府花去的經費不下30萬元。


高度的革命人道主義待遇終於感動了這顆又臭又硬的石頭,他最後不得不說:“

我是國民黨一名戰犯,是一個有罪於人民的人。共產黨以德報怨,不但沒有殺我辱我,而且是如此天高地厚地待我,給我輸血,給我長期療養,給我治好了從舊社會帶來的痼疾。我非草木,怎能不感恩圖報?


醉心研製“永動機”


經過長時期的教育改造,黃維有了認罪圖報的思想。在秦城戰犯管理所時,黃維向政府提出一項建議,說我國現在能源緊張,他想了一個辦法,發明一種“永動機”,可以代替電動機,節省電力消耗。


黃維所謂的“永動機”是什麼呢?就是在一個大鐵架上,裝上一根鐵桿,中央裝一個軸承滾珠,鐵桿兩端各安上一個大鐵球,用手搖動後,鐵球轉動,向下的鐵球就能帶動向上的那個鐵球,從而達到永動的目的。


黃維說:“地心有吸引力,向下的那個鐵球,受地心吸引力影響,將會永久帶動那個向上的鐵球轉動的。”


為此,他專門寫信徵求在清華大學學習的女兒的意見,女兒回信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秦城管理所負責人也認為毫無科學根據,勸其打消這個念頭。


可是,固執的黃維並沒有聽進去,硬說是可行的。並且給這個永動機取名“黃維永動機”,想把這項“成果”作為自己的專利品,並想以此而為自己揚名全國、全世界。


雖然明知黃維提出的方案不可行,但為了滿足他的願望,政府仍不惜花費兩三千元,答應他的一切要求,而黃大教員每天到工廠指手畫腳,儼然一位工程師,經過一週的時間,“黃維永動機”宣告研製成功。


結果我們都知道,試驗徹底失敗,而黃維本人在事後也確有悔悟,從思想上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得到特赦,黃維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1975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宣佈特赦釋放所有在押戰犯,其中職位最高的當數黃維。當黃維接到特赦通知書時,不由得熱淚盈眶,泣不成聲。

在北京參觀兩週後,根據釋放戰犯們各人的意願分別派到各省市工作。黃維留在北京,安排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隨後又特邀為全國政協委員。


當戰犯們與管理所的人員告別時,他們推舉黃維等人代表獻旗。黃維獻旗時痛哭流涕道:“我痛恨自己的過去,既懺悔自己反共嚴重罪行,又懺悔自己在改選中一系列反改造的言行。今後決心永遠向黨向祖人民認罪悔罪,願把自己餘生的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然後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共產黨的政策萬歲!“。


立功心切,臺灣當局搗毀黃維的烈士牌位

早在第十二兵團在淮海戰役被殲滅時,黃維被俘的消息就傳到了蔣介石、陳誠的耳裡,兩人十分震驚和惋惜,但他們堅信黃維是絕對忠誠的,是不會屈服的。


蔣介石退到臺灣後,出於政治目的,謊稱黃維被俘後由於拒不接受改選,已被活埋了。不久,對在淮海戰役中自殺和被擊斃的黃百韜、邱清泉等幾個兵團司令官加上黃維,分別設立了“勘亂烈士”牌,並給予他們“勘亂英雄”的稱號,每年清明節,享受烈士的祭祀典禮。


1975年黃維特赦釋放後,立功心切,當即要求向臺灣發表廣播講話,說他現在已蒙人民政府特赦釋放,生活得很好,奉勸他在臺灣的老同學、老同事們認清形勢,相信共產黨的寬大政策,共同為和平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而貢獻力量。


當廣播傳到臺灣後,引起了臺灣當局的極大震動。當蔣介石聽到黃維還活著,並且替共產黨講話的消息後,氣得破口大罵:“

娘希匹!黃維混蛋!無恥的叛徒!” 隨即指示馬上把黃維的烈士牌位砸掉。


1976年9月,毛主席病逝,組織的治喪委員會中,黃維做為黨外人士也入選了,這使他受寵若驚。據說他曾對統戰部負責人表示:“我不配列名吧?”


那位負責人風趣而親切地說:“臺灣不稱你為烈士了,我們是把你當成自己的同志的。”

黃維自釋放後,一直在全國政協致力於軍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八零印記


黃維:(1904年-1989年),字悟我,出生於江西貴溪一農戶家庭。

黃埔一期畢業之後在東征陳炯明和北伐戰鬥中均有出色表現,也因此才能參加在1929年舉辦的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1932年畢業後得到當時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的厚愛,被提升為第31旅旅長。

成為陳誠“土木系”的一位重要將領,陳誠大家都知道的,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之一,隨著陳誠的升遷,黃維將軍也跟著做車,到抗日戰爭開始的第二年,年僅三十四歲的黃維將軍就成為陳誠的起家部隊18軍的軍長。

(陳誠)

黃維將軍頗有將才,心高氣傲,20歲當團長,24歲當旅長,34歲當軍長,44歲當十二兵團司令,在他戎馬倥傯的一生中,自有輝煌的一頁。

1937年時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的黃維將軍,率軍參加淞滬會戰。他在有“絞肉機”之稱的羅店爭奪戰中,表現英勇。當時,日軍擁有艦炮和飛機支援,火力相當強悍。黃維將軍毫不畏懼,親臨前線查看地形,還在戰鬥間隙教教導士兵正確的射擊姿勢。談到羅店之戰,黃維將軍說:

我當時擔任18軍67師師長,在羅店死守一週,打到最後,手下3個團長,1個戰死,2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非常慘烈!” 此戰使黃維將軍一戰成名!黃維將軍也因此受到蔣介石召見。

1938年,黃維將軍率領第18軍參加了武漢會戰,堵截日軍第九師團一部,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1939年冬率54軍參加緬甸反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率第52軍隨後進入滇南後,第54軍歸關指揮。因關與陳誠早年不睦,這時便有意給黃維將軍為難。黃維將軍被擠兌,便賦閒養家。

1944年,受命擔任軍事人才的青訓員,黃維將軍在主持工作一年多,培訓學員達五六千人之多。日本投降後,青年軍編編為3個軍。

淮海戰役時蔣介石調陸軍武漢新制軍官學校校長黃維將軍任司令官率以陳誠的老本第14軍、18軍、85軍等土木系骨幹部隊組成的第12兵團附轄快速縱隊,共裝備精良的12萬大軍由華中來援。

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將軍在雙堆集被

廖運周設計打亂黃維將軍原四軍共同突圍佈署被俘。第12兵團除副司令胡璉等人逃脫外,整個兵團徹底覆滅。

黃維將軍是個書呆子,但是,他在腐敗的國民黨中,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另類”。黃維將軍為人做事“清正廉潔”,治軍軍紀嚴明,體恤士兵。

抗戰時黃維將軍出任54軍軍長。當時剋扣糧餉,吃空餉是國軍的“優良傳統”。黃維將軍發現士兵伙食不好,軍糧供應的質量太差,黃維將軍大火,於是他擅自把士兵的口糧和軍餉提高,每次運糧食的人來黃維將軍都要仔細查看,何應欽本來想栽贓黃維將軍,殺雞給猴看。 但是,黃維將軍一向以清正廉潔自詡,根本不怕何應欽派人查他。這件事鬧到蔣介石哪裡。蔣介石自然知道這裡面的小九九,但是也不想得罪何應欽介石為了平息眾怒,把黃維將軍調任其他軍區。

黃維將軍負責清點從野人山率殘部回國的杜聿明部。杜聿明無論是官職還是實際權力都大於黃維將軍,杜聿明宴請黃維將軍,希望他手下留情,少報點損失,不要使自己太過難堪。但是結果黃維將軍一點也不領情,當場就走了,他執法如山,如實點檢。

黃維將軍將軍很忠,可以說算得上“愚忠”了,被俘虜後,沒有說過一句蔣介石壞話,鬍子也不刮,說那是在國民黨那邊留的,不剃。

國民黨被俘的高官為數眾多,經過改造後也大多能夠服從共產黨領導,並被先後特赦。黃維將軍可以稱得上戰犯管理所最為固執,最難以“改造”的對象了。“為什麼我們要勞動,而日本人不勞動,難道我們犯的罪有日本人重?”這是他在戰犯管理所說的。

黃維將軍直到1975年,才被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被釋放後黃維將軍擔了任文史專員。1989年3月20因病逝世。

黃維將軍女兒黃慧南迴憶,黃維將軍被特赦以後,經常幫原來的國軍寫證明、說明他們的番號位置等情況,是否參加抗戰,是否在內戰中參加過起義。

晚年的黃將軍致力於軍史研究和兩岸和平統一,他曾給在臺灣的老同學寫信:“祈求祖國統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統一早日實現,我當親赴臺灣和你們把酒言歡!”

黃將軍固執也好、“書呆子氣”也罷,總之他是抗日英雄,其人格我們很多人都不能企及!


美麗青春您真痘


國民黨的軍官和將領中,才華橫溢者比比皆是,但是卻多數有才無德,貪汙腐敗,以鄰為壑,“死道友不死貧道者”為數眾多,這大概也是佔據絕對優勢的蔣介石失敗的原因之一吧。但是無論哪個團體,都有出淤泥而不染者,黃維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


黃維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德才兼備,人品無可指摘。黃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為人光明磊落,頗有君子之風。廉潔自律的黃維,在貪汙腐敗、奢靡享受的國民黨高官中如鳳毛麟角。黃維的堅持在很多人看來,甚至可以稱得上固執。

有一次,黃維負責清點從野人山率殘部回國的杜聿明部。杜聿明無論是官職還是實際權力都大於黃維,杜聿明宴請黃維,希望他手下留情,少報點損失,不要使自己太過難堪。但是,黃維沒有給杜聿明這個蔣介石面前的“紅人”一點面子,對於杜聿明這個同僚兼同學,他執法如山,如實點檢。


第二,對蔣介石極為忠誠。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黃維,自從認定了三民主義是救國之良方後,從此對於國民黨領袖蔣介石日忠貞不二,堪稱忠臣良將的模範。

黃維對蔣介石的忠誠幾乎到了迂腐的地步。淮海戰役時,本不願參與內戰的黃維,此時正在武漢擔任軍校校長,但是急需用人的蔣介石利用黃維的忠誠,將黃維派往12兵團擔任司令,被趕鴨子上架的黃維最終在雙堆集被解放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本人也被俘虜。


國民黨被俘的高官為數眾多,經過改造後也大多能夠服從共產黨領導,並被先後特赦。黃維可以稱得上戰犯管理所最為固執,最難以“改造”的對象了。

而且,黃維逃避改造的理由也極為有趣,他居然在獄中研究永動機。不知道這個半生戎馬生涯的將軍,是如何腦洞大開,想起做永動機研究的。黃維被特赦的時間也很晚,直到1975年,才被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被釋放後黃維擔了任文史專員。

第三,抗日英雄。作為天子門生的黃埔一期,黃維一直是蔣介石的嫡系親信。1938年,作為國民黨嫡系主力第18軍第67師師長的黃維率部參與了淞滬會戰,並在羅店保衛戰中,率部與日寇激戰,雖然傷亡極為慘重,但黃維依然堅守陣地。然後升任第18軍軍長的黃維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等多場戰役,取得優異戰果,給日寇以極大殺傷。


鳶飛九天2018


蔣介石的黃埔愛將,陳誠土木系的骨幹成員,和陳庚大將是黃埔一期的同班同學。其參加過東征北伐,在打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北伐直系大將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從而得到了國民黨“小委員長”陳誠的厚愛,成為了陳誠派系的一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其出任十八軍六十七師師長,奔赴淞滬戰場,而在羅店之戰中,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黃維所部堅守陣地一個星期,全師傷亡超過三分之二,也因此戰黃維聞名於世。不過事後,因為黃維的固守不變通,國民黨將領中留傳出了“書呆子”黃維的名聲。



在1938年的時候成為了陳誠看家部隊十八軍的軍長,蔣介石親自召見了黃維,而在這之後,黃維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反攻緬甸等重大戰役,可以說他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隨後爆發的解放戰爭中,這位抗擊日寇的名將卻成為了俘虜。



在國民黨於東北失利後,接著戰場轉向了淮海地區,而此時的黃維臨危受命,被任命為第十二兵團司令,後被陳粟大軍包圍於雙堆集,在經過二十多天的戰鬥後除副司令胡璉逃跑外,第十二兵團被殲滅,司令黃維被俘。在被俘虜之後,黃維被押入功德林改造,因為其態度不好,拒絕接受改造,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後成為國家文史專員。

黃維做為一名儒將,他對自身要求嚴格,他更像一個讀書人,但在抗日戰場上他又鐵骨錚錚,不畏生死,他對於民族的功勞我們應該銘記。


歷史之絕唱


1904年,黃維出生於江西貴溪一農戶家庭。之後成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

黃維頗有將才,心高氣傲,20歲當團長,24歲當旅長,34歲當軍長,44歲當十二兵團司令,在他戎馬倥傯的一生中,自有輝煌的一頁。

抗戰成名,卻熱心軍事教育。黃維的成名之戰,是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時的羅店之戰。談到羅店之戰,黃維說:

“我當時擔任18軍67師師長,在羅店死守一週,打到最後,手下3個團長,1個戰死,2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非常慘烈!”

1938年,黃維升任第18集團軍軍長,1939年冬,日寇攻佔越南後,在滇越邊境集結兵力,企圖進攻雲南。第54軍由廣西兼程進入廣南、富寧、馬關至河口以東的滇越邊境準備抗擊日軍。

不料該軍軍長陳烈暴卒,黃維奉命繼任,即乘飛機到昆明趕赴前線指揮部隊。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率第五十二軍隨後進入滇南後,第54軍歸關指揮。第54軍是陳誠軍事集團基本部隊之一。

陳誠為師長時,關麟徵在11師當團長,後為陳誠擠走,因而關耿耿於懷,這時便有意給黃維為難。由於派系矛盾,黃維被擠兌,便賦閒養家。

1944年,受命擔任軍事人才的青訓員,黃維在主持工作一年多,培訓學員達五六千人之多。日本投降後,青年軍編編為3個軍。

黃維在淮海戰役時任十二兵團司令,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在雙堆集突圍被俘,第12兵團除副司令胡璉等人逃脫外,整個兵團徹底覆滅。黃維之後當了27年囚徒,進行思想改造,1975年3月,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時,已滿71歲。

解放戰爭黃維沒有站到人民的一面,盲目地為國民黨蔣介石賣命,不顧歷史的選擇,其慘淡結局可謂是必然和天意。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