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在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84岁。从1954年单田芳走上评书舞台开始,从艺50多年来单田芳已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开创了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

单田芳老先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评书艺人,但是能够横跨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在60~90年代时期,还没有更多的艺术和传媒娱乐选择的时候,单田芳的单口评书整整影响了几代人,成为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各位的祖辈、父辈们可以说都是听着他的评书长大的。因此,在今天我们应该称他为“艺术大师”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自单田芳之后,“世上再无单田芳,读懂已是花甲人”!

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1934年12月17日,单田芳生于营口市一个曲艺世家,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受到曲艺世家的耳濡目染,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就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十三四岁时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考进了东北工学院。1954年,他拜师学艺,取艺名“田芳”。1955年,21岁的单田芳被鞍山市曲艺团正式录用,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1956年,他首次登台表演,说的第一部书是《大明英烈》。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单田芳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单田芳的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 等评书。

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上图为青年时期的单田芳

惊堂木一拍,白折扇一抖,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曾吸引过无数听众。在众多评书表演艺术家里,单田芳以以大众化语言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口中的故事宛转惊险,又寻常可亲,阅尽人间苦乐。著名文学评论家孙郁曾评论单田芳的评书是“通俗而不庸俗,广博而不浅薄,有时苍凉、悲苦,但善意绵绵,如日光流泻,有大爱的喷吐”。并表示,他在《封神演义》《大唐惊雷》《明末遗恨》《说岳后传》诸书里,评点历史,无史家的正襟危坐气,亦别于小说家的刻意雕琢。而是从百姓立场,说出世间隐秘,爱恨之间,泪里含思,笑中带怨。不仅有缕缕古风,亦带谣俗之味,以及历代的经验之趣。这些都非旧的说书人所有,他在一个走向现代社会的今天,把握了一种艺术的气脉,那个已经消失的文化之光,于此又闪动起来。

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单田芳的评书不仅内容好听,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副沙哑别致的嗓子。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曾评价说,“别看单田芳先生声音嘶哑,这种云遮月的嗓子还是很入耳的。他的长书说的不错,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事实上,单田芳最早并非嘶哑,而是尖嗓子,但一方面说评书没有专业学校,不讲究发声的方法,加上说书时间一长,把亮嗓子磨成了哑嗓子;另一方面,单田芳的嗓子里曾长过息肉,做过三次手术。

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在多个采访中,单田芳都曾表达出对评书后继无人的担忧。单田芳认为,评书滑坡的原因是“演员不争气”。一方面,年轻评书演员都是各顾各,宛如一盘散沙;另一方面是评书演员的青黄不接,很少有年轻人想要来学讲评书,更多的是想当明星。

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葛先生回忆,在与单田芳的合作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谦逊,丝毫没有“大牌”的感觉。同时他也向记者透露,单田芳近年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断断续续在生病”。另外,9月7日,单田芳还曾更新微博,支持女儿单慧莉的评书公开课。当时不少网友还在下面留言称“单老师一定要长命百岁”“单老师身体健康”。

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单田芳文化传播方面已于2018年9月11日晚发布讣告,并公布告别仪式将于9月15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世上再无单田芳,读懂已是花甲人!

让我们祝单老一路走好!

单田芳与世长辞:世上再无单田芳 读懂已是花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