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创业公司不注意这3点,小心成为下一个“红芯”

近日,有网友爆出刚完成2.5亿元C轮系列融资的国产浏览器“红芯”存在“造假”之嫌,部分自媒体甚至透露“连红芯创始人的履历都是假的”,从“中国制造”的新星到“人见人骂”的造假者,红芯,无疑为我们好好地上了一堂课。在此,有许多网友发问:

怎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怎样才能不成为下一个“红芯”呢?

警惕!创业公司不注意这3点,小心成为下一个“红芯”

1.打通关节

在HR界,有一道很经典的面试题:

如果公司倒闭了,你觉得谁最有可能知道原因?

答案会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不是董事长,也不是经历,而是公司的那些一线员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一些朝代为什么会灭亡只有百姓知道一样,一个公司被颠覆的原因往往掌握在那些直面客户,有机会洞察到公司黑暗面的员工手里。

同样,其实“红芯”公司“造假”的黑暗秘密就藏在红芯浏览器的一行行代码里面

警惕!创业公司不注意这3点,小心成为下一个“红芯”

红芯浏览器的代码

目前,在红芯浏览器的安装包中有两个浏览器插件可以看到源代码。不少互联网工程师通过阅读代码发现,红芯的代码存在过度注释、代码冗余、语言陈旧等问题。甚至还有工程师测试后发现,它在插件的保密性上存在虚假宣传。

如果程序员能够早早发现这一弊端,早早地将其汇报给老总,说不定就能够避免这次事件。

也许,这些程序员只是“知而不报”,因此,打通上下级的沟通关节是极其重要的。

2.合理定位

其实,一定程度的技术借鉴在IT界是不稀奇的,但红芯还是被钉上了“耻辱架”,究其原因是因为其错误的定位。红芯对自己的定位很直接:

中国人自己的内核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

我们的浏览器从内而外都是中国人自己的

可是在“造假事件”被曝光之后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称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这里有句古话要送给红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望以后的创业者们合理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3.危机公关

先暂且不讨论“红芯造假”这件事情本身,很多时候,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面对类似的危机事件。这个时候如何处理就显得格为重要了,处理危机的艺术就是企业家们常挂在嘴边的“危机公关”。在危机公关里面,有一条“黄金定理”:

重要的往往并不是危机的严重性,而是危机处理的及时性

在这一点上,红芯显得稍欠成熟。目前笔者查找到比较早的关于“红芯造假”的报道是在8月16日16点,但红芯官方在第二天才做出反应。可能有人要说了:“不是只差一天吗?”确实,可能在大家眼里一天的时间是比较短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这一天使得“红芯造假”这个事件持续发酵成为了热点。

警惕!创业公司不注意这3点,小心成为下一个“红芯”

越炒越热的“红芯造假”事件

因此,许多大公司里面会安排一些人从事“舆论监督”,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些事件在报道后不超过2小时就会立马蒸发得无影无踪。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红芯”的不是,但它这种自主创新的“吃螃蟹”精神是值得表扬的。这次“造假事件”只是它前进路上的一颗小石子,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智造”会走得越来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