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創業公司不注意這3點,小心成爲下一個「紅芯」

近日,有網友爆出剛完成2.5億元C輪系列融資的國產瀏覽器“紅芯”存在“造假”之嫌,部分自媒體甚至透露“連紅芯創始人的履歷都是假的”,從“中國製造”的新星到“人見人罵”的造假者,紅芯,無疑為我們好好地上了一堂課。在此,有許多網友發問:

怎樣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怎樣才能不成為下一個“紅芯”呢?

警惕!創業公司不注意這3點,小心成為下一個“紅芯”

1.打通關節

在HR界,有一道很經典的面試題:

如果公司倒閉了,你覺得誰最有可能知道原因?

答案會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不是董事長,也不是經歷,而是公司的那些一線員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像一些朝代為什麼會滅亡只有百姓知道一樣,一個公司被顛覆的原因往往掌握在那些直面客戶,有機會洞察到公司黑暗面的員工手裡。

同樣,其實“紅芯”公司“造假”的黑暗秘密就藏在紅芯瀏覽器的一行行代碼裡面

警惕!創業公司不注意這3點,小心成為下一個“紅芯”

紅芯瀏覽器的代碼

目前,在紅芯瀏覽器的安裝包中有兩個瀏覽器插件可以看到源代碼。不少互聯網工程師通過閱讀代碼發現,紅芯的代碼存在過度註釋、代碼冗餘、語言陳舊等問題。甚至還有工程師測試後發現,它在插件的保密性上存在虛假宣傳。

如果程序員能夠早早發現這一弊端,早早地將其彙報給老總,說不定就能夠避免這次事件。

也許,這些程序員只是“知而不報”,因此,打通上下級的溝通關節是極其重要的。

2.合理定位

其實,一定程度的技術借鑑在IT界是不稀奇的,但紅芯還是被釘上了“恥辱架”,究其原因是因為其錯誤的定位。紅芯對自己的定位很直接:

中國人自己的內核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

我們的瀏覽器從內而外都是中國人自己的

可是在“造假事件”被曝光之後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稱

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

這裡有句古話要送給紅芯:“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望以後的創業者們合理定位,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3.危機公關

先暫且不討論“紅芯造假”這件事情本身,很多時候,企業都會或多或少地面對類似的危機事件。這個時候如何處理就顯得格為重要了,處理危機的藝術就是企業家們常掛在嘴邊的“危機公關”。在危機公關裡面,有一條“黃金定理”:

重要的往往並不是危機的嚴重性,而是危機處理的及時性

在這一點上,紅芯顯得稍欠成熟。目前筆者查找到比較早的關於“紅芯造假”的報道是在8月16日16點,但紅芯官方在第二天才做出反應。可能有人要說了:“不是隻差一天嗎?”確實,可能在大家眼裡一天的時間是比較短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這一天使得“紅芯造假”這個事件持續發酵成為了熱點。

警惕!創業公司不注意這3點,小心成為下一個“紅芯”

越炒越熱的“紅芯造假”事件

因此,許多大公司裡面會安排一些人從事“輿論監督”,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某些事件在報道後不超過2小時就會立馬蒸發得無影無蹤。

雖然我們一直在說“紅芯”的不是,但它這種自主創新的“吃螃蟹”精神是值得表揚的。這次“造假事件”只是它前進路上的一顆小石子,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智造”會走得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