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作證,想搞好權力交替,比創業都難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作證欄目。

今天我們請歷史老哥來做個證,證明一件事:

想搞好權力交替,到底有多難?

我國曆史有比較真實可靠,詳細專業的記載,是周王朝以後的事,春秋戰國時代,英雄輩出,創業者如雨後春筍,有點實力就想在諸侯國中屹立起來,來實現一個大鄭夢、大齊夢。

但有些朋友不明白了,為什麼不先拿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舉例子?

因為這些朝代開國之後,或多或少已經是大一統格局,但現實中很少有大一統的壟斷格局。

大多數情況下,不是老子創業兒子守業這麼簡單,而是老子創業,兒子一邊要守業,一邊還得接著創業。

你看周王朝開國之前,祖孫數代一起努力,才給了周文王周武王一個西周小國,國土這東西,又不是充個話費就能送的。

所以單獨拿這些大王朝舉例是不夠專業的,要舉例,必須得是春秋戰國、三國亂戰、五胡亂華、南北並立、五代十國這樣的時代,才符合需求。

而且看這些大王朝,說來也很簡單:

秦、晉、隋三朝基本都是二世而亡。

元朝祖孫三代開疆拓土,定國後仍不免內亂頻發。

漢朝劉邦一死,天下差點就改姓了呂,呂雉一倒,很快又改姓了劉。看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劉邦夫妻倆都一樣。

東漢劉秀傳下去不到三代,就陷入了外戚與閹黨的權力遊戲之中,國家能不能治理好,還得看掌權的外戚權閹有沒有才幹,而不是看皇帝有沒有才幹。

唐朝李淵因為接班人問題沒處理好,鬧出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吸取教訓,結果還是沒把太子教好,武則天之後更是宮闈大亂,看得長安城的吃瓜群眾目瞪口呆,目不暇接,目眩神迷。

這還沒算後來的啞巴天子和一後五朝系列故事呢。

宋朝開國就鬧了個燭影斧聲的疑案,明朝剛傳第二代就鬧出個靖難之役,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佈局謀篇這麼久結果成了這麼個結果,估計能氣死在地府。

清朝入關前,皇太極老爺子,來,出來走兩步,講一講你怎麼不安排好繼承人啊。

清朝入關後,順治老爺子,你就這麼把江山交給康熙了?虧得人家有一手,又有個太皇太后扶持,你大清朝說不定就完犢子了。

历史作证,想搞好权力交替,比创业都难

由此可見,即使是大一統後的守業工作,想搞好交接工作都不容易,遑論群狼環伺的亂世?

我們回過頭從春秋戰國說起:

鄭莊公作為第一個敢對天子發難的大諸侯,繼承祖上數代打下來的基業,對內解決了自己的弟弟想篡位的困局,意氣風發,虎視天下。

結果他明明選定了接班人公子忽,他死後,鄭國卻經歷了一連串小說都編不出來的弟弟篡位——哥哥復辟——哥哥被暗殺——大臣立新君——新君被齊國國君擒殺的神操作。

當年我看到這段歷史的時候,都有點懷疑我是不是下錯了盜版小說。

真正意義上成為春秋大霸主的齊桓公也不遑多讓,自己死前被小人軟禁活活餓死,自己死後諸子爭位。

晉文公倒是選對了繼承人,可他自己當年是怎麼被迫出走的,想必他自己還記憶猶新。

三家分晉後,戰國時代要選繼承人就更麻煩了,大家也是看過《羋月傳》的,雖然拍得很爛,但有些地方還是很真實的,甚至可以說秦國最後能成為大贏家,跟他們能選對一代又一代的繼承人關係匪淺。

嚴格意義上來說:

每一次權力交替,就是一次大危機。

這個過程順利成功了,就意味著整個集團的新一次重生。

從這個角度看,秦始皇正式親政的時候,他就做得很完美,也留下了一個非常完美的佐證,來告訴大家,權力交替,是一件多麼重要又多麼危險的事。

秦始皇舉行成人禮的那天,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成了他自己的葬禮。(注1)

現在想來,或許劉備選擇劉禪繼位的那天,對諸葛亮說的那番話,也未必不是真心。

三國的三位大佬中,壯心不已的劉備算是權力交替最失敗的那個。

历史作证,想搞好权力交替,比创业都难

如果大家還有興趣,我們當然還可以挨著順序把戰國和五胡、南北朝、遼金西夏這些個大佬的權力交替史講下去,不過那樣就不是讓歷史作證了,而是讓歷史來講故事了。

我們丟出幾個基本結論:

權力交替本身是一個重大危機,也是一個重大考驗,看你的接班人到底有沒有這個能耐?

權力交接的過程可以快,也可以慢,重點是看交接的環境,比如乾隆交接給嘉靖,這就是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但從呂氏倒臺到漢文帝繼位,這就是個由快到慢的過程。

權力交替最常見的現象是權力沒有被點對點交替,而是被點對面交替了,被一群人給分割重組了。

權力交替最怕的是名義交替,其實不易。這就導致了繼任者只是名義上的老總,這一點,劉家人應該深有體會。

我們再弄明白幾點:

上述歷朝歷代的君王,尤其是開國創業的那幾位,都不是傻子吧?

上述歷朝歷代的君王,尤其是開國創業的那幾位,都會吸取教訓?

雖然上述這幫傢伙大多數都沒能實現完美的權力交接,沒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但多多少少都有改進,一代代看下來沒什麼感覺,但從周到清一個大跨步來看,這個進步還是很大的,吸取的教訓還是很深刻的,做出的改進還是很有效的。

怪只怪對權力有慾望的人做出的應變也是很有效的。

因此,想培養出一個好的接班人,只會越來越難,不會越來越容易。

這個接班人要學會的東西太多了,而且不是教得會的。

朱元璋手把手教兒子朱標,朱標沒學會,手把手教孫子朱允炆,朱允炆也還是沒學會,老傢伙刻意防著兒子朱棣,可老四這傢伙就是學得鬼精鬼精的。

這個接班人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還是一種固定投入。

劉邦打了八年天下,交了三四十年的朋友,闖江湖看門道究人心。

劉秀起兵到稱帝用了三年,帶著他起兵的哥哥被殺,他得大聲喊好。從稱帝到一統他打了十二年,十二年裡他慢慢學會了一個帝王要學的一切。

劉家還有個後人劉裕,他跟上面兩位祖宗不一樣,他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宋的開創者,他的兒子更符合咱們說的這種接班人一邊守業,一邊創業的定位。

可劉裕自己平內亂,滅南燕,收後蜀,定後秦,結果他兒子劉義真連個長安城都保不住,後來接班的劉義符被幾位大臣罷黜,選了他的三兒子劉義隆繼位。

劉義隆倒也跟他爹寫進了同一首詞,可惜,他爹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他卻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注2)

劉裕一輩子跟老祖宗劉秀劉邦一樣學到了太多東西,可這一切,他們三個都沒法像無崖子灌頂傳功那樣一股腦倒給接班人虛竹。

何況虛竹就算有了幾十年功力,要不是天山童姥指點他,他也未必能懂得如何使用。

說到這,你們看,無崖子才學過人,黃藥師學富五車,結果在接班人這件事上兩人都栽了個大跟頭。

就算回過頭看咱們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和諸子百家,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兵家有四派,道家開兩宗,縱橫曇花一現,法家屍骨無存。

學術一旦有了門戶之見,就代表著不會再有什麼進步,封建時代的朝代一旦成了家天下,也註定不會有多長遠的未來,這都是與生俱來的原罪,歷史已經替他們做了註腳。

尾聲

松下幸之助在日本號稱“經營之神”,他也是活著的時候退位給山下俊彥,當時的山下俊彥在董事局排名25位,跟松下也沒有血緣關係,可以說輪姦都輪不到他。

但松下選擇了他。

因為優秀的企業家,應該認識到企業就像自己的孩子。自己選擇的這個接班人,就像是為自己的孩子找對象,讓自己的兒子女兒去當接班人,類似於近親結婚,很難有好下場——尤其是本來就不太適合的那種,更容易婚姻破裂。

不幸的是,別人家的金蛤蟆,銀蛤蟆,總是不如自家的癩蛤蟆的。

這當然不是說自家的企業,自家的天下要交到外人手裡才好——如果你能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接班人那也可以啊。

但假如你兒子像林俊杰那樣,唱歌不努力就得回家繼承百億家產的,你敢把家產給他嗎?

還不如弄成股份制,讓他安心唱著歌,吃著紅利,讓企業由一個更專業的人去打理。

所以你們愛做接班人的,儘快去做,我情願躺著吃紅利——說得好像韭菜真的有股份一樣。

注:

1.公元前238年,嬴政行加冕禮當日,嫪毐假太后印謀反,嬴政早有預備,聞信絲毫不為所動,嫪毐旋敗,被擒。

2.劉裕生平事蹟,已另撰文,即將發表,此處內容為高中課本知識,不贅述。前文中劉秀起兵三年稱帝,因此常被網友認為是天選之人,統一最快之人。其實他稱帝之時,還未一統天下,因此不能算是平定天下最快的皇帝,這個記錄,目前的保持者仍然是8年定天下的劉邦,而李世民應當是第二名,花了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