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9講 詩詞三首

第9講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詩詞三首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9講 詩詞三首

一、導入

中華上下五千年,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大餐。但是也有一種說法說古代中國也是詩的國度,說起詩歌,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情讓人們回味無窮,這位詩仙喝酒作詩都不誤,他那洋溢的才華讓大唐盛世也增添了一些色彩。還有劉禹錫,他那豁達樂觀的態度讓他即使處於幾近"慘不忍睹"的生活狀態是也能積極的面對生活。再有蘇軾,他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併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那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不僅體現的是蘇軾對於人民百姓的關心,而且也表現出了這位憂國憂民的好官的品質。

這些詩人在我們看來一直活在距離我們貌似很遙遠的國度之中,但是近幾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永流傳》讓我們的這些詩人和作者有活生生的站在了我們面前,當我們看到詩歌,聽到詩歌的時候你們的眼前會不會有這樣一幅場景:一個古樸的房間裡,有一群看似平凡的人們,他們文質彬彬,但是又不失豪放之狀,他們時而喝酒賦詩,時而大笑品評,好不熱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名人的生活背景,根據具體的詩歌來了解一下詩人們當時的思想感情。

二、知識講解

考點1 詩歌作者基本情況

1.李白簡歷

姓名:李白

性別:男

字:太白

出生時間:701年(長安元年)

時代:唐朝

民族:漢族

號:青蓮居士、謫仙人

去世時間:762年(寶應元年)

主要作品:

《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

主要成就:

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浪漫主義: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浪漫主義風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詩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藉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生平:

早年天才、辭親遠遊、蹉跎歲月、西遊獻賦、供奉翰林、李杜相識、安史入幕、溘然病逝

2.蘇軾簡介

姓名;蘇軾

性別:男

字:字子瞻,又字和仲

出生時間:公元1037年1月8日

時代:北宋

民族:漢族

號:號東坡,又號鐵冠道人、海上道人

去世時間:公元1101年8月24日

主要作品:

《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

主要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詩歌成就:

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

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天地奇觀。”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佔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生平:

早年經歷、進京應試、名動京師、自請出京、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東山再起、築建蘇堤、流落儋州、最後結局

3.劉禹錫簡歷

姓名:劉禹錫

性別:男

字:夢得

出生時間:772年

時代:唐

民族:漢族

號:詩豪、廬山人

去世時間:約842年

主要作品:

《劉夢得文集》《劉賓客文集》

主要成就:

永貞革新、詩歌創作

詩歌成就:

劉禹錫的山水詩,改變了大曆、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一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

劉禹錫說過“能離欲則方寸地虛”,但是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其實還是要在社會中實現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較倔強,受道家影響,詩中倒是常常表現出高揚開朗的精神。

由於有了含蓄深沉的內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情感,劉禹錫的詩歌便顯得既清峻又明朗。劉禹錫又多次貶官南方,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劉禹錫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習它的格調進行詩歌創作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著民歌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

風格: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裡,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有著一個鬥士的靈魂。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他的作品均簡練爽利,曉暢易解,但透過一層看,便會領悟到一種傲視憂患、獨立不移的氣概和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一種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和棄舊圖新面向未來的樂觀精神,一種堅毅高潔的人格內蘊。

劉禹錫的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都是他對歷史、人生進行沉思之後的一種感悟。這種感悟以形象出現在詩裡,不僅有開闊的視界,而且有一種超時距的跨度,顯示出歷史、現實、未來在這裡的交融。

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為人稱道。這些詩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表現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後的沉思,其中蘊涵了很深的感慨。

考點2 詩歌鑑賞的手法

1.懷古詩

懷古詩的鑑賞一般要弄清楚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內容特點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的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未酬。

2.詠物詩

(1)特點

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題目以物象為題;詠(贈、題、贊)+物象。

(1) 內容特點

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質,或表達自己對於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2) 分析角度

物與人的共同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麼物,有什麼特徵,寄託什麼志向。

3.寫景詩

東晉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的先河,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的先河。發展到唐朝,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田園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主題:

①歸隱田園,鍾情山水。

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閒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質。

4.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體裁的詩,發展到唐朝,由於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文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唐朝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氛圍,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發展起來了,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參差、王昌齡。

主題:

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塞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5.行旅詩和閨怨詩

(1)行旅詩

表現行旅之人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2)閨怨詩

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於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

表達對宦遊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離愁別緒,憂愁傷感;

表達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嚮往。

6.送別詩

主題:

依依不捨的留戀、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智的告白,別後情境的想象與對友人的擔憂思念。

考點3 詩詞三首分析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注】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清酒:清醇的美酒。鬥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珍羞:珍貴的菜餚。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

箸(zhù):筷子。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這麼多,如今身在何處?岐:一作"歧"。安:哪裡。

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雲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雲霧之中。

【譯文】

金盃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裡的菜餚珍貴值萬錢。

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裡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佈高山。

遙想當年,姜太公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

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聯繫緊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後,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

【賞析】

1."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放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

3."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4."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此句詩表達了他準備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給遇到挫折,遭遇困難,受到打擊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們一種信心、一種勇氣、一股力量。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本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

(1)酬:答謝,這裡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2)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3)巴山楚水: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曾被貶到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詩人被貶到之地。

(4)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共22個年頭,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5)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

(6)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懷舊:懷念故友。

(7)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9)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10)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譯文】

巴山楚水一片荒遠淒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裡。回到家鄉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藉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賞析】

"樂天",白居易的表字。"見贈"指白居易贈給作者的詩,那首詩的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的這首答謝詩就是從這裡開頭的。

1."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意思是他被貶低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朗州(在今湖南省)、連州(在今廣東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屬於古代巴國。朗州、連州等屬於古代楚國。這些地區古代都很荒涼,所以用"巴山楚水淒涼地"來概括。"淒涼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區。這兩句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2."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貶謫到異地,空有懷念老朋友的心情也無由見面,一再吟誦《思舊賦》也沒有用,所以說"空吟"。寫出了作者對舊友(王叔文)的懷念。

用典:"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西晉時,向秀、呂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很悲痛,一次他從嵇康的舊居路過,聽到有人在吹笛子,笛聲使他想起被殺害的好友,就以悲憤的心情寫了一篇《思舊賦》來悼念嵇康,從側面顯示出對時政的不滿。

劉禹錫借這個典故寄託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

"爛柯人"的典故見《述異記》,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駐足觀看。看了多時,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鏽得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作者借這個典故來比喻自己長期貶謫在外,乍回京城鄉,彷彿有隔世之感。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比喻: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之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他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詩裡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字描寫形象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因而成為廣為傳誦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哲理)

4."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意思是:"今天聽到您唱的這支歌曲(指白居易贈給他的詩),就暫且憑藉酒的力量,來增長我繼續努力的精神吧!"詩人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並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並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5.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

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以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頸聯是全詩感情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

尾聯順勢點明瞭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全詩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之上品!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

(1)水調歌頭:詞牌名。本文選自《東坡樂府箋》(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2)丙辰:熙寧九年(1076)

(3)達旦:早晨;白天

(4)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5)把酒:端起酒杯。

(6)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7)歸去:回到天上去。

(8)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9)不勝:經受不住。

(10)弄清影: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11)何似:哪裡比得上。

(1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13)但願:但:只。

(14)千里共嬋娟: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主題】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1."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寫作背景: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外放冷遇的地位。儘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鬱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並有深微的提示。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

(1)設問: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其問之痴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裡面。從創作動因上來說,蘇軾此詞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後的狂想之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從創作心理上來說,蘇軾此詞作於丙辰年,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既有對朝廷政局的強烈關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複雜心情,故時逢中秋,一飲而醉,意興在闌珊中饒有律動。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

(2)用典:"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遊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

這兩句急轉直下,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裡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同時,這裡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嚮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高處不勝寒"並非作者不願歸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

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裡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於從幻覺回到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佔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3."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便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用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兩句並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

4.藝術成就

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1) 表現方面,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後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迴環,搖曳多姿。

(2)佈局方面,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三 、例題精析

例題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11分)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作用是什麼?(5分)

(2)本詩題為《行路難》,但縱觀全詩,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答案】(1)描繪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作者悲憤、失望的情緒。

(2)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結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對前途仍然充滿信心。

【解析】

(1) 試題分析:第一問從關鍵詞,"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可見其美,"鬥十千""值成錢"可見其奢,由此可解答;

(2) 第二問要結合下聯來解答,"停杯投箸不能食",如此奢華的場面卻"不能食",於是其作用就很明顯了,為反襯。

例題2

閱讀《水調歌頭》一詞,完成小遂。(4分)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文中劃線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能說說此旬表達了蘇軾什麼感情嗎?(2分)

(2)國人對月亮歌之詠之,祭之拜之,你能寫出兩個月亮的別稱嗎?(2分)

【答案】(1)表達作者曠達的胸懷和美好的願望。(2)示例:玉兔、素娥、玉盤

【解析】(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隻希望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麗的月光。表達作者積極曠達的胸懷和美好的祝願。(2)從古詩詞中可以找到古人對月亮的稱謂,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玉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例題3

閱讀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完成後面問題。(共4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運用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用典中寄寓自已內心的情感,如本詩中就用了" "和" "這兩個典故。(2分)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的原意是什麼?現在人們賦予它什麼新意?(2分)

【答案】(1)聞笛賦 爛柯人

(2)原意本是用"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抒發身世之感。新意則指新生事物無限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等。

【解析】(1)做這類題,學生應瞭解常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手法,審清題目,分析這裡所用藝術表現手法的類型。總結為:這首詩運用了某一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思想情感。此處作者運用了"聞笛賦、爛柯人"兩個典故,珍惜時間,懷念舊友。

(2)學生應全面瞭解背景,把握形象內涵,體會意境特點,明確抒情方式。這裡作者用"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抒發身世之感。

四 、課堂運用

基礎

1.讀李白的《行路難》,完成小題。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表現作者矛盾心裡的連續的四個動詞是: 、 、 、 (1分)

(2)為了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作者運用了兩個典故,分別用四字短語來概括是: 、 。(2分)

(3)你是怎樣理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兩句詩的?(2分)

【答案】(1)停、投、拔、顧(1分)

(2)垂釣碧溪、乘舟夢日(2分)

(3)這兩句流露出作者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作者積極追求、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2分)

【解析】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鑑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1)從詩句中找出描寫是人矛盾心理的動詞;(2)引經據典是詩詞寫作手法之一,學會分析總結;(3)鑑賞詩句,體會詩歌主旨句的含義。

2.下列對《水調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嚮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爰,下闕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答案】A

【解析】A中"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說法有誤,詞的上闋寫了淡淡的被貶的憂愁。

3.閱讀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完成後面題目。(4分)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極妙,妙在何處?(2分)

(2)請說說你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理解。(2分)

【答案】(1)弄,"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聯想到舞姿的美好。(2分)(2)這句話意思是:遠隔千里之人,同處在這美好的月光之下,雖不能團聚,也能有所安慰了。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美好的祝願,也表達了詩人樂觀曠達情懷。(說出字面意思1分,理解1分,共2分)

【解析】(1)"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裡脫胎出來的。表明蘇軾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聯想到舞姿的美好。

(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拔高

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古人又有詩云:"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今人亦有言曰:"坐著說,不如起來行!"

請以"行"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角度自選,自定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

從所提供的材料中可知,"行"可理解為"行走"(如走大路、小路、山路、水路等,或走人生之路、求索之路等),可理解為"行動"和"實踐"(如有了知識和理論,還要付諸實踐,才能檢驗理論,才能有所成效等)。材料中的省略號也給了考生更大的發揮的空間,學生可以進一步去思考"行"的引申義、比喻義、象徵義等。

(1)從"行走"的角度來看。①生活方面: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路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是積累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可記錄行路過程,體驗人生行路的酸甜苦辣,進而得到某種啟迪。②人生方面:行路,即走人生路。在人生路上,需要怎樣才能行得順暢,碰到坎坷和挫折又該怎樣對待,如何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行。③歷史文化方面:我們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前人留給我們無數文化瑰寶,我們"行走""徜徉"其間,感悟文化之美,領略前人智慧,要行動起來,思索如何傳承文化,創新文化。④道德修養方面:"行走"在道德路上,要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如果心中沒有道德準則,行事便沒有底線,便會喪失天良,只有崇德尚義,才能愈行愈遠。⑤自然環保方面:"行"環保之路,任重而道遠,"行走"也是困難重重,如何從我做起,保護環境和資源,值得思考。

(2)從行動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可探討言和行、知與行、理論和實踐的關係,當然側重點應放在"行"和"實踐"的重要性上。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

五 、課堂小結

1.詩歌作者基本情況:李白、劉禹錫、蘇軾

2.詩歌鑑賞的手法:根據詩歌的類型以及背景探究詩歌的主題思想。

3.詩詞三首分析:《行路難》《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水調歌頭》

六 、課後作業

基礎

1.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為你打開一扇門》的題目"為你打開一扇門"是一種形象化的說法,意思是把你領進文學領域的入口處。

B.《幼時記趣》作者是清代的沈復。本文運用想象,描述了三件趣事: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C.小說《社戲》的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敘述"我"(即"迅哥兒")與小夥伴們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D.蘇軾《水調歌頭》是中秋詠月懷念親人的佳作。"水調歌頭"是詞的題目。

【答案】D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①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

A.珍羞:精美的菜餚。 羞,現在寫作"饈"。

B.直:價值,現在寫作"值"。

C.茫然:漫然無所適從的樣子。

D.今安在:今天會在哪裡安宿呢?

②詩中"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句的意思是: 。

③判斷下面對這首詩分析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A.詩前四句欲抑先揚,極言宴席的華美,又生動刻畫出詩人既悲憤鬱悶又竭力從苦悶中掙扎出來的自我形象。( )

B.接著從"茫然"引出行路難,用四個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變幻莫測,生動表現出詩人心情的變化。( )

C."行路難!行路難!"這感情突發的驚歎,顯示出詩人內心的驚訝與不安。( )

D.這首詩反映詩人盼望遊遍祖國的高大山川和在現實中遭遇艱難的矛盾心理。( )

【答案】①D ②徑直掛上白色的船帆橫渡滄海 ③A.√ B.√ C.× D.×

3.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小題(4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作者劉禹錫是 (朝代)文學家、哲學家。詩題中提到的"樂天"即 (人名)(2分)

(2)下列對於《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句是詩人訴說自己謫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時間之長久,慨嘆仕途的坎坷。

B."到鄉翻似爛柯人"以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貶謫時間之長,又表現出世態變遷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對仕途沉浮滿心惆悵的同時也表達出洞徹世事、達觀而豁達的胸襟。

D.整首詩的基調十分沉鬱,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後的無限心酸,以及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

【答案】(1)唐代 白居易(2)D

拔高

4.對下面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酬"字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B.詩人在首聯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

C.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了兩個典故,表達作者懷念被貶受害的朋友,回鄉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暫憑杯酒長精神"寫作者有些消極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後才會稍微振作起來

【答案】D

5.古詩文閱讀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出師表(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1)指出與"諮臣以當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傷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指出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今安在(哪裡)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C.躬耕於南陽(身體彎曲) D.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效勞)

(3)請你賞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中動詞的妙處。

(4)誦讀下面句子,請分別用"/"把句中一處主要停頓標示出來。

①直 掛 雲 帆 濟 滄 海 ②奉 命 於 危 難 之 間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6)請你用成語或俗語寫出《行路難》和《出師表》中隱含的典故(各寫一個即可)。

【答案】(1)B

(2)C

(3)停、投、拔、顧一連串的四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內心苦悶、壓抑的心情。

(4)①直掛雲帆/濟滄海②奉命於/危難之間

(5)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於陛下的

職責本分。

(6)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乘風破浪三顧茅廬、鞠躬盡瘁(各說一個即可)

七 、教學反思

「2018年部編版秋季課程 初三語文」第9講 詩詞三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