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總是遇不到對的愛人?

你為什麼總是遇不到對的愛人?

以前寫過一篇關於單身的文章,主旨是脫單未必就政治正確,只要自怡自得,無人可以干涉。

在文章裡,我引用了劉瑜的話:“愛情成了庸人的避難所。”很多人將戀愛視為逃避單身的出口,害怕孤單,畏懼寂寞,就不加揀選或者潦草隨意地投身一段感情,這是害己,也是誤人。

但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裡還寫過:“自我是一個深淵,它如此龐大,愛情不可填補。”對無愛、想愛又不太敢愛的人而言,自我沉溺同樣會產生問題。

最直觀的例子是,大量單身青年,尤其女生,始終抱持不願將就的態度。獨處久了,也就習慣了家人、閨蜜、朋友、同事的充填,逐步稀釋了對戀人的需求。不是沒想過去愛,可好像又沒什麼大所謂,“不溫不火”。而時間分秒流逝,投身愛情的阻礙,變得越來越多。

說這些不為勸你妥協,而是要釐清背後的現實。人生有很多路要一個人走,愛情本質上是自我的修行。如果永遠看著外界,很難找到癥結。

一個普遍觀點是,同齡人中優秀的多是女生,因此產生了數量上的錯位,部分女生無奈單身。可我們往往忽略了,女生和男生的出色,並不是同樣的標準。

對女生來說,體面的學歷,尚可的收入,搭配獨立的人格,再加上一些興趣愛好,就夠得上七十五分。而對男生來說,學歷、收入只是基準,獨立人格更是前提條件。

一個自視甚高的女生,要到鳳毛麟角的優秀男生裡去選擇,成功的概率自然會降低。更何況,眼下的社會,關於出色的標準,已經越來越單一。

如果換一個角度,問問自己的內心,會不會有所不同?比如,“經歷過求不得”,是因為對方高攀不起或者故作姿態,還是自己一開始就沒確立正確的目標?“沒有特別大的意願再找對象”,是因為茫茫人海的萬分之一沒有出現,還是自己預期的愛人本就不甚真實?

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卻每每骨感。除了堅持,我們也要理智。碰不到對的人,常常是因為改不掉錯的自己。

你問“為什麼人家就那麼容易”,其實,沒有一段愛情是容易的。單身有空虛的時刻,走馬燈似的換戀人,也是重複循環的可憐。也許愛情令人瘋狂叫人著迷的地方,源自那些不確定。愈是如此,能夠確定的部分,就愈是要洞明。而自我,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

如果鑽石王老五隻在天邊,如果帥氣多才又一心為你的男生只在影視劇裡,接觸一些並不排斥的“潛在戀愛對象”,未必是壞事—只要你還有嘗試的願望。

臆想的疆域裡才有圓滿,實際的情感要靠雙腳去探索。終其一生的愛,鮮少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多時候,一個有準備的我,去尋找一個經得起磨合的你,才是普世的主題。

不必害怕麻煩,在自我與世界的相處中,無論相愛或者單身,無盡的難題還遠未到來。同時,也請相信,破解之後的無上喜悅,早晚會向你招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