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摇篮

抚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摇篮

孙铭武〔1889--1932〕东北血盟救国军总司令

孙铭武 字述周 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辽宁抚顺清源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1916年参加声讨袁世凯运动。1919年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1924年后任昌黎县警察局局长,直隶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作为军人,他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于1925年毅然辞职返奉。

抚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摇篮

孙铭宸1894--1933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总参议兼第九梯队司令

孙铭宸 别名孙耀祖 字觐庭,生于辽宁抚顺清源县中寨子村。兴京县立师范毕业。1918年任当地小学校长,达10年之久,广收贫苦子弟,免费入学。1924年被清远县教育局命为模范小学。赠有《热心教育》匾额一方。1928年任清源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

孙铭武 孙铭宸为同胞兄弟。

1931年918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失声痛哭。第二天回见老友黄显声将军,要求抵抗日本军队。黄显声激愤的说:“我是军人,军人要服从命令,但我黄显声是要抗日的,你们可以组织民众,成立义勇军抗日”。于是孙铭武赶到清远湾甸乡,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公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武器,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

起来

全国人们团结一致

战斗 战斗 战斗 战斗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四百多人,清源县大苏河乡,唱着义勇军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血盟抗日救国军。在清远、新宾、柳河、通化、桓仁等地,队伍不断扩大,到了1932年1月已发展到千余人。义勇军军歌号召军民抗日,为义勇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推动作用,义勇军威震辽东。

1932年1月17日,义勇军在柳河县大牛沟整编时,被伪军于芷山部二千余人包围,经过激战,部队突围,转移到红石镇。月末,于芷山以谈判为名,将孙铭武,张显铭,等二十余名将士骗至柳河三源浦杀害。刑前,孙铭武为儿子留下遗言:“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父死九泉瞑目矣。”英勇就义,中年43岁。

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东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第六旅旅长。在新宾、清远和沈海线上不断抗击敌人,1932年 9月被日为政府通缉,家产被没收。1933年1月孙铭宸秘密前往北平,向东北抗日救国会汇报军情。救国会拨给他一批枪械弹药,命他组建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组建后孙铭宸被委任为三军团总参议兼第四梯队司令。1933年 2月孙铭宸化妆从北平返回东北,途径天津乘船,不料被日本水上警察拦截,被捕入狱。不久被日军杀害,年仅39岁。

孙铭武,孙铭宸兄弟是以国为家的先驱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为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