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2004年夏天終於結束了高考,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終於等來了自己三年高中學習的結果,656分。我所在的省份是先出分再填報志願,於是在得到分數及排名後就一頭扎進了專業填報的坑。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當時還是懵懂少年的我,隱約感覺這個決定可能會決定我的一生(後來發現早點買房的決定可能更重要)。當時聽信專業比學校重要,城市比專業重要的建議,於是在經過多方比選後,選擇了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土木工程是什麼?當時我完全不知道,我爸告訴我就是設計房子的,當時好像還有個胡兵演的電視劇,男主角是個建築師,人帥、有錢、姑娘都喜歡,於是我就動心了,直到很多年後我發現電視劇裡都是騙人的。真正的土木工程是很久以後我才真正瞭解,而且認識也在不斷的變化。現在我就敘述一下自己的經歷,希望對即將報考志願的你,有所參考。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

2004年9月,我帶著興奮的心情我來到大學,首先明白的就是土木工程和建築學完全不是一個專業,有什麼不一樣一張表格告訴你。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可我爸明明告訴我,我是設計房子的啊,難道是選錯專業了?此時心中是有些失落的,可而後院長的一席話又讓我重新燃起了鬥志。

2004年開始,正是基礎建設和房價起飛的年代,因此我們土木專業的就業也是異常的好。院長告訴我們:“同學們,你們選這個專業肯定沒有選錯,我們這個專業至少還能再火十年!”沒想到一語成讖,真的就只火了十年,就碰上了房地產的冬天,這都是後話在這裡暫且不表。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土木工程課程

高中老師說你們現在苦,進大學就輕鬆了。不知是否老師是有意撒謊,至少我被騙了。土木工程在大學期間還是挺忙的。

基礎學科你需要掌握微積分、線性代數、畫法幾何、物理學、化學等,吃飯的傢伙你需要掌握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專業課程你需要掌握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砌體結構設計等。這些課程貫穿了我的大學生活。

這些課程對於我來說還是挺有難度的,當然學霸除外,一輩子誰沒遇上過幾個不正常的人。其中數學知識是基礎,如果你再將來想要讀研或者做研究,數學知識一定要紮實,否則以後力學課程中所有帶積分和矩陣的公式,分分鐘虐得你懷疑人生。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力學是咱吃飯的傢伙,如果你是丐幫,力學就是打狗棒;如果你是孫悟空,力學就是金箍棒;如果你是挑擔的,力學就是“棒棒兒”。就是這麼重要,因此如果已經上船,請務必用心學。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有一首關於力學的小詩分享給大家:

理論力學是火,點亮材料力學的燈;

材料力學是燈,照亮彈性力學的路;

彈性力學是路,通往結構力學的坑;

結構力學是坑,埋葬學土木的人!

專業課重要但是其實很難懂,工作數年後重返校園聽專業課,會發現“這些我原來咋沒注意聽,原來都講過。”但是沒有實踐經驗,有很多知識點是很難接受的。就如父母很多話,都是等自己有孩子後才知道是對的。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分專業方向

到了大三,基礎學科已經學完了,該分專業了。因為土木工程其實是很多個專業的一個統稱,按照教育部的學科劃分,土木工程分為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但實際上通常而言的土木工程指的是前四者,或者再加上道路和鐵道工程。

當時學校組織了很多交流會,來告訴大家這些專業都是幹什麼的,以後就業怎麼樣等。俗話說“金橋銀隧”,但因為我要設計房子的執念,毅然選擇了結構工程。人家自嘲時都是“IT民工”“高分子民工”“金融民工”,我們土木工程從來不用前綴。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結構工程俗稱工民建,也就是工業建築與民用建築,因此以後從事的就是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房子有關的設計施工等工作。土木工程中的幾乎一半的學生會選擇結構工程,因為社會需求量會相對較大一些。而後大家就會根據自己所選的細分專業,學習自己專業的課程。


考研or工作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經過三年的學習,轉眼就迎來大四。於是就會面臨考研,還是工作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像今天吃什麼一樣,天天有人問,人人都會遇到。這裡我就談談我當時的心路歷程。

當時班上基本有50%是鐵桿選擇考研的(還有幾個是保送研究生的),稱為考研黨;還有20%是鐵桿選擇工作的,稱為工作黨;剩下的就是複習考研的同時也試著找工作,稱為牆頭草。

考研黨的大四就是天天自習室與寢室兩點一線的生活,高數、英語、政治、專業課翻來覆去的做題,與高中時候的學習不同,考研複習是沒有人給你制定學習計劃,也沒有人盯著你,所有都靠自己。因此,最好是能與幾個朋友結伴,互相督促,相互學習,幫忙佔座。

工作黨的大四就要開始準備實習與投簡歷,對於本科畢業生大部分會去施工單位,當時覺得工地好苦,可是現在回頭看來施工單位的發展更快。可能你在設計院還是普通設計師的時候,你去施工單位的同學已經是X總了。因此,孰優孰劣真的很難說。


研究生階段

最終結果印證,只要是一心一意考的基本都考上了,尤其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會更加容易。我就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所以僥倖過關,開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涯,研究方向是塔桅結構。這時又有一個問題,這個方向是怎麼選的?其實就是考得好的隨便選,考得不好的也隨便選(中文就是這麼博大精深),所以也不用糾結。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研究生階段專業課程上會學習如結構動力學,彈塑性等更為複雜的課程。研究工作與本科通識性不同,會主要聚焦於一個點,最終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同時還會跟隨自己的導師做一些實踐,如結構試驗、結構設計、書籍編寫等。

研究生學制一般是2.5年,基本是一晃就過去了。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基本會集中在設計院和開發商,普遍認為設計院比較穩定,開發商工資高。近幾年隨著設計院和開發商收入的逐漸拉大,有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去開發商。


結構工程師

2011年我是在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實習,而後就留下來工作,於是就成為了一名結構工程師。這裡再次普及一下結構工程師與建築師有什麼不同。

想象一下你去機場坐飛機,有做地鐵的、有開車的、有打車的,這麼多種人流該如何合理的交織在一起?辦票、安檢、海關這些功能該如何排布?衛生間怎樣安排才更為合理?機場外觀是什麼樣子才能既新穎又好看?地磚和玻璃選用什麼材料才既耐看又耐用?怎樣協調主體結構和設備管道?這些都是建築師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通常說建築師是“龍頭專業”。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而結構工程,研究任務則是保證建築的安全,再直白點,就是在地震、風、溫度、恐怖襲擊等外部因素作用下不倒塌不破壞。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責任也很重大。地震了,怎麼保證房子不倒塌?颱風來了,怎麼保證房子是安全的,不至於像將房頂吹跑?要做一個電影院或者大禮堂,怎麼樣做到幾十米的空間裡沒有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結構工程師將要負責的事情。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因此常說,一個房子出名了,建築師就出名了;一個房子倒了,結構工程師就出名了。


結構工程師的日常

結構工程師的工作是很忙碌的。要與建築師溝通哪裡放柱子,梁多大等問題,建築師總是希望整個房子是浮起來的一塊薄板,雖然我也想,但是牛頓告訴我不行;要與施工單位溝通圖紙啥時候到,圖知道了怎麼做,做錯了怎麼辦等非常“佛系”的問題;要與業主單位溝通圖為什麼要改,為什麼又要改,怎麼又改回去了等非常“哲學”的問題。而真正用於結構分析與圖紙繪製的時間通常都是下班時間和週末。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結構工程師主要工作是結構分析與圖紙繪製,這裡列一下主要用到的軟件,結構分析:PKPM,YJK,ETABS,SAP2000,MIDAS,3D3S;圖紙繪製:CAD;辦公:OFFICE;其他:REVIT,RHINO。當然並不是全部要求會,就像並不是有房、有車、有存款才能結婚,但如果沒有怎麼辦可能和你丈母孃的意見有關係。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結構工程師的普遍收入水平應該是處於城市的中游水平,但是加班非常嚴重,因此就比較難以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係。想要閒雲野鶴般生活的同學請慎重選擇。當然不止是結構工程師比較忙,你的同學不管是做甲方,或者在施工單位,大家都在忙。房子總是早蓋出來早賣錢,早賣了錢就可以蓋更多的房子了,因此這是整個產業鏈都很忙。

土木工程過來人的回憶


為什麼選擇土木工程

像以上所說忙又沒錢,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為什麼還要選擇這個專業呢?因為你的工作具有創造性,每個項目都是不一樣的,只要用心做,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這種體驗並不是每個工作都能得到的。想象一下有人花錢來將你的想法和設計變為現實,是不是還是有點小激動。我們公眾號的初衷,也是為大家分享有趣的結構設計。

說了這麼多,土木工程是什麼,你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