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巨变

评《天地之间有园周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巨变

文 | 卢敦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园周是近年崛起的城郊村庄。在读孙侃的这部报告文学《天地之间有园周》时,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去年我与园周村的一次不经意的接触。那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天气:彤云低锁,山河黯淡,明显是冬季加上必备的雾霾配备的世界。当时进入此村,却有一种奇怪的暮春之感,没有“红粉暗随流水去”的伤春,却有“园林渐觉清荫密”的繁茂。一切似乎正在成长中,早熟的果实已经可以采摘,稍后的或已珠胎暗结,或已青涩待熟。金色的秋天,已经运乎股掌之上。当时我就惊奇:一个素来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庄,何来如此大的变动与收获?

这是一个很好的谜语!孙侃先生近年碰到了不少这样的谜语,并且一直尝试破解。这一次他又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他的答案及他的破解过程。

此著的副题是“一位村支书与一座乡村的振兴”,上来就已点破成功的奥秘。我读此书,确也觉得没有村支书周双政,就没有园周村的今天。而周双政身上的成功特质,说来说去,还是我们已经用滥的一个成语,曰“德才兼备”。

先来说说才。以这部报告文学看,周双政的才,至少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未来,或者说是能够把握事物一部分向未来发展的历史趋向。人不可能是预卜吉凶的算命专家,更不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奇人,不可能知道未来的确切形状。但有才之人,能够觉察到现实的一些发展趋势。园周村的成功,主要不是靠办企业,而是靠城市化的强大力量。周双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他部分地洞察并把握并利用了这个历史发展趋势。这是大才。

二是能够出奇计来应对当下的问题。比如1989年他刚成为村委会成员时,村负债17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提议卖了一片沙地上的黄沙,不仅还清了债款,还造了一座桥,并结余了几十万元。比如当村里的农居改造基本完成,村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时,他又提出造长城,修映湖,让园周在方圆百里的村庄中迅速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三是有极强的办事能力。一个村庄的振兴,不是靠做题蒙的,而是靠协调、协同。几乎每一件事,都要得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同意和支持才有可能成事。百姓中不乏涨价时抢购房屋、跌价时来退房子的人们,领导干部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心态。一个人不是单靠一个良好的愿望就能行遍天下的。要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团结群众,说服他人,征得上级的首肯,没有极高的情商根本没有可能。周双政在这一点上的本领,只要看看园周村的发展,自无须赘言。在读这部书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体制不是用一个户口制度将干部与群众截然分开,如果周双政能够凭借自己的能耐能带领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人,应该还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当然,遗憾是未能。

至于德,更是应该浓墨重彩说的,关于这个词,一般人可能先想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想到心系群众,夙夜在公。这些都对,都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我们看周双政,每天一早起来就走遍全村,拿微薄的津贴牺牲了自己的经商事业,特别是近几年补贴了大量的经费用于请各种客人吃饭边吃边部署工作。他有牺牲自己去成就村集体事业的心思,这没问题,问题在于自己能不能牺牲得起。就说请客吃饭,必须要有自己从正当渠道挣来的钱才能做到。而且如何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实践道德?在我看来,这绝不是以牺牲自己利益去专门迁就他人就能做到的。有不少人或者会认为这是德,但我认为不是。一个人,如能做到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真正的德!在此基础上,真正建立一个互信的可以长久运行的社会,才是大德!

如此这般的例子可谓唾手可得。早在2002年前后,周双政想把村里承包给村民的山和田重新归拢一起,集中资源办大事。有11户人家坚决不答应。在土地重新分配时,这11户人家竟然拿到了最好的地块,但是由于重新归拢产生的土地收益金,则不能享有。同样,原先承包出去给房地产商的土地,周双政也没考虑过以原价收回,因为时间流逝,地价已经上涨,为此村里多费了不少钱。他说:“我们必须考虑大局,还要放眼于未来,不合法、不合情、不理智的事情不能做”!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德!

一个村庄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能长久不忘初心,实现自己先前的承诺,不背信弃义,不折腾,才是大德!这可不是能轻易做到的。

我读这本书,发现越到后来,文学性的考虑越发退缩,故事变成了思考,解释替代了渲染。哪怕在一本报告文学中,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中国今天的乡村振兴,不是故事和情绪,而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社会学经济学教材。园周村如果不是处身于城乡接合部,如果不是遇上亘古未有的城市化浪潮,它上演的必然是另一幕话剧。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不是周双政这么一位具有大德的人来掌舵,集中资源的后果也可能是悲剧性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地方所看到的奇迹都永远不是奇迹,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的产物。作家的任务也就是学习能够望闻问切的中医,在纠缠在一起的历史谜团中抽出那一根细长的丝绒,尽其所能描述和解释曾经发生的故事,给后人留下那么一点点启示。依我看,近年孙侃的努力,庶几近之。

2018年8月24日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巨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巨变

《天地之间有园周》

孙侃 著

红旗出版社 2018年7月

孙侃,知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吴斌:中国最美司机》《高速卫士吴连表》《烈火中的青春》《“最美爸爸”黄小荣》《以美铸魂》《中国快递桐庐帮》《乐在骑中》《日出钱塘升正气》《天堂流过一条河》《碧草鸟韵》《烈火警魂》《“两山”之路: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别样精彩在拱墅》以及人物传记、散文集等专著40余部;另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0余万字;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等重要奖项。作品多次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省、市文艺精品扶持工程等。现在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工作。

作品简介

永康城南、英山岭下、南溪河畔,有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村庄――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她温润、丰饶、淳朴,20年前,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破败村。在“新乡村建设运动”中,村党支部成为领头雁,带领群众团结一致壮大集体经济,最终把园周村建设成为“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花园式旅游村。

园周村具备浙江版乡村的典型特点,其衍生、变迁、繁盛之过程,能让我们从中窥见乡村振兴的发展轨迹。另外,书中还重点描绘了园周乡土文化中的乡情、乡音、乡邻、乡德之传承,因而,这也是一次“记住乡愁”的呼唤。

更多红旗出版社精彩资讯详见旗书网:http://www.hongqipress.com

点击右上角“朋友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