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这幅字画因乾隆眼拙而躲过一劫

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在其80岁高龄之时,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创作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画完之后他将毛笔重重扔进江中,于是,《富春山居图》,便成为其封笔之作。

明朝末年,此画落入至一个吴姓收藏家之手,吴氏将这幅传世之作当作自己的命根子,生前拥有还不够,去世之前,还千叮万嘱家人,他死后将此画烧给他。在其家人将《富春山居图》丢入火盆之时,幸好,吴家后人之中还有一个识货之人,眼疾手快的将其“抢救”出来。可惜的是,画已被烧成两半。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这幅字画因乾隆眼拙而躲过一劫

两幅“残品“后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随着岁月的沉浮,在民间若隐若现。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这幅字画因乾隆眼拙而躲过一劫

清朝乾隆年间,《富春山居图》的名扬天下,乾隆也非常想要得到它,于是便以君王之威仪征召此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乾隆十年,《富春山居图》人被送至宫中,乾隆听闻大喜,命人送至乾清宫,每日欣赏琢磨,爱不释手。而且,外出巡游时,乾隆也会将此画随身携带。

然而,距乾隆得到此画不到一年,又有一幅《富春山居图》被送至乾隆手里。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从天津富商手中购得此画,并借机将献给乾隆。乾隆反复观摩,又让内侍拿出去年的那幅画对比,研究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得出结论,富察·傅恒献上的那一幅是赝品。

就算再精明之人,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这次,乾隆就看走了眼。富察·傅恒献上的,正是《富春山居图》的真迹的下半卷无用师卷,却被乾隆当做赝品处理了。这是乾隆的不幸,却是后世人的大幸。正是因为乾隆的眼拙,让此画逃过一劫,因祸得福。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这幅字画因乾隆眼拙而躲过一劫

这要从乾隆一个让天下人闻之色变的兴趣说起。

俗话说,”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历史上的乾隆,除了喜欢收藏名家大作之外,还是个题字盖章达人,凡是自己喜欢的书法绘画作品,都要留下自己的痕迹。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帝题了七十多处字,盖了几十枚收藏印章。一幅好好的作品,便被乾隆的”御笔“给毁的面貌全非。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这幅字画因乾隆眼拙而躲过一劫

据说,所有被乾隆提过字,盖过章的名家大作,高达数千余件,那幅被乾隆”鉴定“为真迹的《富春山居图》,后世称之为《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在被乾隆收藏的短短五十年间,被乾隆御笔提了一千多字,戳了五十四个印章。几无空隙处,整个画面被破坏殆尽。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这幅字画因乾隆眼拙而躲过一劫

唯一躲过一劫的,便是《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无用师卷。者还得感谢乾隆的一时眼拙。

乾隆死后,《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无用师卷,和被乾隆被当作真迹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在故宫内安安静静的躺了一百八十余年。直到1933年,日军占领山海关,北京城岌岌可危的时候,才被送出北京。辗转全国各地。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被收藏至台北故宫博物馆,至此,《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尘埃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