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這幅字畫因乾隆眼拙而躲過一劫

元代繪畫大師黃公望,在其80歲高齡之時,花了整整四年時間,創作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畫完之後他將毛筆重重扔進江中,於是,《富春山居圖》,便成為其封筆之作。

明朝末年,此畫落入至一個吳姓收藏家之手,吳氏將這幅傳世之作當作自己的命根子,生前擁有還不夠,去世之前,還千叮萬囑家人,他死後將此畫燒給他。在其家人將《富春山居圖》丟入火盆之時,幸好,吳家後人之中還有一個識貨之人,眼疾手快的將其“搶救”出來。可惜的是,畫已被燒成兩半。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這幅字畫因乾隆眼拙而躲過一劫

兩幅“殘品“後輾轉於多位收藏家手中,隨著歲月的沉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這幅字畫因乾隆眼拙而躲過一劫

清朝乾隆年間,《富春山居圖》的名揚天下,乾隆也非常想要得到它,於是便以君王之威儀徵召此畫。功夫不負有心人,乾隆十年,《富春山居圖》人被送至宮中,乾隆聽聞大喜,命人送至乾清宮,每日欣賞琢磨,愛不釋手。而且,外出巡遊時,乾隆也會將此畫隨身攜帶。

然而,距乾隆得到此畫不到一年,又有一幅《富春山居圖》被送至乾隆手裡。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恆從天津富商手中購得此畫,並藉機將獻給乾隆。乾隆反覆觀摩,又讓內侍拿出去年的那幅畫對比,研究了好長一段時間,最終得出結論,富察·傅恆獻上的那一幅是贗品。

就算再精明之人,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這次,乾隆就看走了眼。富察·傅恆獻上的,正是《富春山居圖》的真跡的下半卷無用師卷,卻被乾隆當做贗品處理了。這是乾隆的不幸,卻是後世人的大幸。正是因為乾隆的眼拙,讓此畫逃過一劫,因禍得福。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這幅字畫因乾隆眼拙而躲過一劫

這要從乾隆一個讓天下人聞之色變的興趣說起。

俗話說,”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歷史上的乾隆,除了喜歡收藏名家大作之外,還是個題字蓋章達人,凡是自己喜歡的書法繪畫作品,都要留下自己的痕跡。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乾隆帝題了七十多處字,蓋了幾十枚收藏印章。一幅好好的作品,便被乾隆的”御筆“給毀的面貌全非。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這幅字畫因乾隆眼拙而躲過一劫

據說,所有被乾隆提過字,蓋過章的名家大作,高達數千餘件,那幅被乾隆”鑑定“為真跡的《富春山居圖》,後世稱之為《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在被乾隆收藏的短短五十年間,被乾隆御筆提了一千多字,戳了五十四個印章。幾無空隙處,整個畫面被破壞殆盡。

乾隆一出手,天下文物抖三抖,唯有這幅字畫因乾隆眼拙而躲過一劫

唯一躲過一劫的,便是《富春山居圖》的真跡無用師卷。者還得感謝乾隆的一時眼拙。

乾隆死後,《富春山居圖》的真跡無用師卷,和被乾隆被當作真跡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在故宮內安安靜靜的躺了一百八十餘年。直到1933年,日軍佔領山海關,北京城岌岌可危的時候,才被送出北京。輾轉全國各地。又於1948年底,被運至臺灣。被收藏至臺北故宮博物館,至此,《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塵埃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