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蘇聯打日軍很輕鬆,美國人卻很吃力?

蘇聯的軍隊和美國軍隊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區別,這個區別就是他們之間對人命的不同看待,蘇聯人有著自己的信仰,在這種信仰的支撐下士兵們會不顧性命地為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也正是在這種信仰的改變下,無論出現再大的傷亡他們都可以通過宣傳的方式,讓人們忽略掉他們士兵損耗的。

為何蘇聯打日軍很輕鬆,美國人卻很吃力?

美國和蘇聯是不一樣的,美國最看重的是人道、最看重的是士兵的生命,他們在進行戰爭的時候,與蘇聯士兵不要命的衝擊不一樣,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士兵的生命,然後才是談其他的。

美國的士兵是被允許投降的,即便他們對敵人投降了,被營救回來後,他們也是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的,因為士兵的生命對美國人來說比任何氣節都要重要。美國的每一個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身上都會攜帶著寫著各種國家文字的布條,這些布條是打算在飛行員被擊落後使用的,上面寫著讓別人不要殺他們,把他們送回去,美國會給他們送出大筆資金的文字,由此我們也可以窺見美國對士兵生命的重視程度。

為何蘇聯打日軍很輕鬆,美國人卻很吃力?

其實我們遍觀二戰的歷史,美國人在與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鬥力並不會弱於蘇聯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作戰戰績,我們之所以會出現蘇聯人打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而美國人打日本人艱難慘重的錯覺,是因為他們之間對勝利的看待角度不一樣。

二戰時期,蘇聯一共和日本打過兩次,第一次就是1939年在中俄邊境打的諾門坎戰役,第二次就是二戰結束前夕蘇聯百萬軍隊俘虜日本關東軍的大戰,除了這兩次大戰鬥之外,蘇聯和日本之間的交戰是幾乎沒有的。

為何蘇聯打日軍很輕鬆,美國人卻很吃力?

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蘇聯和日本之間的諾門坎戰役,如果不瞭解這場戰役的真實傷亡細節,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場戰役是蘇聯人吊打日本人的,他們會覺得日本軍隊弱到根本無法抵抗蘇聯的進攻,但實際上在這場戰役中蘇聯人的傷亡比日本人傷亡還要大。這場戰鬥出戰的是日本的一支甲種師團,兵力大概在2萬多人左右,原本日本是準備出動兩支甲種師團的,但是在戰鬥前另一支甲種師團大阪師團出現了大量病號(有一種說法是他們故意裝病的),所以此次出戰的軍隊只有日本的一支師團。

而蘇聯在這次戰役中出動了他們第一集團軍的7萬多人,在坦克火力方面更是比日本猛烈了七倍之多,如果我們從士兵人數、火力等方面來看,蘇聯人這次對陣日本人是有著巨大優勢的,但是誰能想到最後蘇聯人在這次戰役中死亡了9000多人,而日本人竟然才死亡了8000多人。

為何蘇聯打日軍很輕鬆,美國人卻很吃力?

如果僅僅是從這個戰役上來看,大家還會覺得蘇聯人對戰日本是呈碾壓狀態的嗎?這或許就是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的死亡人數比日本多了一千多人,但是在他們的宣傳下,這變成了一場空前的勝利,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眾多士兵的傷亡量並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戰鬥本身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因此,蘇聯覺得這次戰鬥是獲得大勝的。

而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和日本人戰鬥傷亡最慘烈戰役之一的沖繩島戰役,在這場奪島戰中美國人出動了24萬的軍隊對守備軍隊剛剛達到10萬人的沖繩島發起了進攻。

為何蘇聯打日軍很輕鬆,美國人卻很吃力?

在有著極其猛烈的炮火加持下,美國人付出了將近8萬多人的傷亡才消滅了沖繩島上的10萬日本人,而雖然說是8萬的傷亡,但是刨除受傷的人,美國在這場戰役中的死亡人數卻只有1萬多人。

因為美國人對士兵生命的重視,所以他們這場戰役即便獲得了勝利,但是在他們的眼中卻是雖勝猶敗的,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我們才出現了美國和日本作戰吃力的感覺。 經過這兩場美國、蘇聯人和日本之間的傷亡比例對比,我覺得蘇聯人在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鬥力並沒有比美國人大上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