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的北方大旱,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崇禎年間的大旱,當然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北方空前的大旱,是李自成勢力興起和明朝滅亡的關鍵。

崇禎年間的農民起義風潮,其實在崇禎十一年基本被大部撲滅,李自成只帶著千把人的殘軍在陝西、湖廣、四川交界地帶的山區流竄,甚至不少明朝官員認為李自成早已死了。張獻忠、羅汝才等人接受了招撫。

表面上看,有一定實力的農民軍不是被剿滅就是被招撫,農民軍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但大明北方在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期間的空前旱災,造成無數人因旱災成為饑民。北方遍地火種,只要一點火星就會被點燃。李自成之前和明軍作戰時遇到有戰鬥力的明軍基本也只有逃命的份,但時勢不同,崇禎十三年率領千把人進入河南的李自成成為遍地火種下的一點火星,點燃起熊熊烈火埋葬了大明朝。

下面幾張圖表示的是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期間明朝的旱澇災害情況,圖中5表示嚴重旱災,4表示一般旱災,3表示風調雨順無災害,2表示一般水災,1表示嚴重水災。可以看出,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北方大片地區都是連續的5,連續幾年嚴重旱災。

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的北方大旱,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崇禎十一年北方旱災圖,5表示嚴重旱災)

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的北方大旱,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崇禎十二年北方旱災圖,5表示嚴重旱災)

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的北方大旱,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崇禎十三年北方旱災圖,5表示嚴重旱災)

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的北方大旱,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崇禎十四年北方旱災圖,5表示嚴重旱災)

崇禎十五年開始,北方旱情有所緩解,但社會秩序已經崩壞,並不是說自然災害減輕了就會馬上恢復。李自成和各路農民軍大勢已成,最後李自成吞併羅汝才、革左五營、小袁營等各路農民軍,成為最大的勢力。

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四年之間的北方大旱,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李自成)

但李自成實力其實嚴重不足,根基很淺薄,崇禎十三年末千把人進入河南,崇禎十七年三月就打進了北京滅亡了明朝,中間只有三年的時間。李自成核心有戰鬥力的部隊很少,吞併的羅才不、革左五營等部以及收降的各路明軍勢力並沒有來得及有效整合。

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核心部隊慘敗後,根基不穩的問題就暴露出來,最終為滿清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