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苏州之宝带桥

提起苏州,印象中往往都是小桥流水,谈到桥,就不得不提中国十大名桥之一的宝带桥。

宝带桥并不是一座小桥,而是一座长桥,始建于唐代,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捐了其身上的宝带而建,故而称之为宝带桥。后来屡屡被破坏,屡屡被修复,清末被常胜军拆了26孔,抗日时期又被日军炸毁6孔,建国后又修复,现存宝带桥由金山石铺陈全长317米,桥面宽阔,桥下有53孔,其中第十三至十七孔呈现弧形,为5-7米高,其余孔均为4,6米高。故而形成远看似玉带一般,桥两侧各有石狮一对,原来有3只沉入湖底,现已打捞归位。桥北有石碑亭以及石塔一座,石塔高4米,以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五级浮屠,八面造型,每面雕有佛龛及小佛像。底座正方形,刻海浪云龙纹。在宝带桥中间的石盘上也有一座同样的宋代石塔。

宝带桥由于其桥孔之多,桥身之长,造型之精巧,又处于京杭运河节点上,为唐代开始的江南漕运重要通道,能通巨船,故而能称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无数的名人墨客曾经到此,并留下诗,现摘录几首

过宝带桥有咏

清] 乾隆

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

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

宝带桥

(明)文徵明

云开霄汉远,春入五湖深。

天外虹飞彩,波心日泻金。

三江自襟带,双岛互浮沉。

十里吴塘近,归帆带暝阴。

另外宝带桥同石湖行春桥,同为赏月之地,有宝带串月一说 古人赏月还专门留下诗句“瑶台失落凤头钗,玉带卧水映碧苔,待看中秋明月诗,五十三孔照影来”

根据我推测,此桥在唐时应该为木桥制式。参考锦溪廊桥,毕竟在20多孔之间突然高起来有点突兀,清末林则徐修复时曾经有栏杆,现在已经没有了,我估计然而在林则徐修复之前可能就是廊桥结构,上为木质下为金山石,这也导致了这桥从唐代开始屡屡有破损。

行在苏州之宝带桥

图片源于网络

行在苏州之宝带桥

出行方式,公交或地铁到达宝带桥南,然后向东步行800米,之后向北步行600米左右,距离较远。

行在苏州之宝带桥

推荐指数:1星,虽然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保级文物,但是确实没啥好看的,赏月时候可以看看,另外推荐在斜港大桥上看下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