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納什在巔峯期,場均出手20次,包括10次三分,會讓小球時代提前到來麼?

小鹿and十一


首先來說一下“小球時代”。按照題主的題設,小球就是後衛不停投三分,其實這是比較偏頗的理解。在何氏佬看來,小球區分的是傳統籃球。傳統籃球講究的是每個位置的球員做應該做的事情。控衛,就是應該組織全隊,分衛,那就是接球得分,內線負責策應、防守、內線單打,鋒線球員就要進行突擊、擋拆等等。傳統籃球的節奏相對較慢,很多以中鋒為軸。

但是,小球時代的籃球理念卻與之不同了。快速攻防、多點持球、外線增加出手,防守端注意換防、包夾,儘可能多打轉換進攻。勇士隊就是小球隊的一個代表,庫裡則是小球時代的一個風向標人物,但庫裡並不代表小球時代的全部內容。他的三分能力又驚為天人,因而成為了一個典型人物。作為控衛,庫裡的攻擊力非常強,但是他卻並不是球隊的真正持球點,格林才是進攻端的一個組織者,杜蘭特、湯普森、伊戈達拉同樣能夠成為持球點。所以,當勇士擺出死亡五小的陣容時,速度快、轉換快,人人能持球、人人能投三分,因而變得難以防範。一旦起勢,就是一波高潮。

這跟納什帶領的太陽是截然不同的。那時候的太陽,講的是7秒進攻,僅僅是快,但是,對於控衛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因為,所有的組織工作都落在了納什一個人的身上,包括小斯、馬里昂、JJ、貝爾等人都只是納什傳球軸上的一點,如果用了高科技的跑動追蹤手段,就發現他們跟勇士的進攻體系是截然不同的兩套內容。

所以,納什帶領的只不過是跑得更快的籃球,它依然是建立在傳統籃球基礎上的,分工是非常明確的。反倒是當年的老鷹隊,打法更像是小球的雛形。當時有一種說法是球場上5個2米左右的球員,都能持球、都能防守、無限換防、大量跑動,讓球員在場上沒有絕對的位置區分。這一點倒是跟上賽季的火箭隊很像。

納什就是納什,庫裡就是庫裡,雖然兩人都很能投籃,不過,真的說起投籃,庫裡還是比納什高了整整一大截。否則,納什早在10年前就應該場均命中5記三分了。


何氏佬侃球


我認為並不會。勇士隊在15-16賽季開啟了聯盟的小球時代,庫裡無疑是這場革命的引導者,因為他在那個賽季場均出手20.2次,三分出手11.2次,個人以50.4%的投籃命中率+45.4%的三分球命中率,場均貢獻30.1分6.7助攻5.4籃板,帶領勇士隊取得了73勝9負的歷史最佳戰績。隨後勇士隊達成了四年三冠,成就非凡,已經成為了聯盟最火熱的球隊。

而作為小球打法的開山鼻祖,如果也是曾經兩次榮膺常規賽MVP的納什,也場均出手20次,三分球出手10次以上的話,他會使小球時代提前到來嗎?答案顯然是不會的。因為小球時代的到來,不是僅僅是因為庫裡和勇士的橫空出世,還在於聯盟內線的凋零。

納什的那個年代,還有處於巔峰期末尾的奧尼爾在,同時西部還有姚明,鄧肯,加內特和司機,東部還有大本和霍華德。只要有這種傳統的中鋒和大前鋒鎮守內線,就算納什本人提高一些出手次數,他本人的數據不單單是場均18分+10助攻的數據,而是上升到場均30+10的數據,但那樣仍然不能給太陽隊帶來幫助。一個人的提升是沒用的,球隊的防守仍然是弱點。

讓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年小球風潮鼎盛的太陽隊在季後賽都輸給了誰。04-05賽季,太陽隊打出了聯盟第一的62勝20負戰績,納什貢獻15.5分11.5助攻,本人第一當選常規賽MVP。

但那年季後賽,太陽隊在西部決賽被馬刺隊4-1擊敗。那年馬刺的鄧肯還在巔峰,鄧肯也是聯盟數一數二的強力大前鋒內線。

05-06賽季,太陽隊圈土重來,取得了54勝28負的西部第二戰績,納什貢獻18.8分10助攻,再次當選常規賽MVP。同一年又是在西部決賽上,太陽隊被諾天王領銜的達拉斯小牛隊4-2擊敗。那輪系列賽,太陽隊的內線被小牛隊諾天王+迪奧的組合完虐。諾天王砍下28分+13籃板,迪奧砍下24.2分8.5籃板。

由此可知,當年的太陽隊碰到諾天王和鄧肯這種處在巔峰時期的大前鋒都打不過,如果衝出了西部,在總決賽上碰到有大本鎮守內線的活塞以及奧尼爾領銜的熱火隊,太陽隊根本一點兒勝算都沒有。勇士隊如今能開啟小球時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在聯盟內線調零的年代,勇士隊本身就有水花兄弟,再加上科爾建立起的體系,一舉成名。

而當時的太陽隊啥也沒有佔到,就算提升納什一人的數據也是沒用的,球隊照樣不能取得突破,更別提在聯盟之中開啟小球風潮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籃視野


首先吶什不是這種風格的,他是以傳為主攻為輔,在加上身高限制其實攻的質量也不會很高,不過射術確實不錯,他最主要的還是帶動隊友,要不然也搶不了科比的兩個MVP。其次,那時候有許多好的中鋒處在巔峰期,鄧肯,加內特,霍華德這種都是當時聯盟翹楚,內線仍然是拿分最穩的手段,而近幾年中鋒漸漸凋零,加上勇士的五小奪冠才讓小球開始流行起來,也是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