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修辭中「別稱」的特點與用法

別稱的使用是一種獨立的修辭手段 其特點有三:

1 、別稱和本稱所表達的是同一事物;

2 、別稱有固定的詞彙 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詞義;

3 、別稱的主要作用在於使得文字典雅 增添文采。

形式上 別稱與借代 借喻 頗為相似 然而他們是有區別的。

別稱與借代的區別在於 二者雖然都是藝術換名 但是 借代是借體與本體是不同的兩個事物 只是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已 借代的作用主要是使得事物的特點突出 形象鮮明 喚起讀者的聯想

別稱與借喻的區別在於 借喻是喻體與本體之間具有相似性 但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事物 喻體是作者自己選的 他沒有形成與本體用詞相同的詞義

借喻的作用主要是在於比方說明 誘發讀者的聯想 使得本體表達更加清晰 更加具有生動性

此外 不少別稱是概括典故而成的 但 別稱與用典有不一樣

用典時候 遣詞造句有作者自由安排 而別稱則是有著固定的詞語 用典時候 取義的角度也是由作者自己定的 而別稱是具有穩定詞義的

用典的作用在於 言約而意豐 而別稱的作用在於使語言典雅 增添文采

我們來看一個實例:

李賀的 南園之六

勳章琢句老鵰蟲 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 文章何處哭秋風

這是詩人自己的感嘆 這裡 雕蟲是做賦弄文的別稱

哭秋風 是悲秋 戰國時期楚國宋玉 能賦悲秋著名 詩人用了此典

玉弓 是明喻

別稱是詩詞修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修辭手段 那麼使用別稱用該注意些什麼呢

別稱的使用切忌不合事理 也忌諱生造難解 因為別稱是已經形成的 固定的詞彙 不可生造之 再有忌諱失去原意

這裡有兩個例子

先來看 劉禹錫的使用別稱的錯誤

劉禹錫在送盧處士歸嵩山別業一首裡面有這樣兩句 藥爐燒奼女 酒甕貯賢人

道家所煉丹汞為奼女 濁酒別稱 賢人

然而在字面上 爐燒 甕貯 就顯得不合理了

李商隱 有句敢雲堪慟哭 未免怨洪爐

洪爐 是天的別稱 雖有出處 但是難解

這樣的別稱用法 不宜效仿

對於別稱的掌握 大家要用心去記住 就像記住詞語一樣 慢慢就會熟悉的 比如 玉樓 銀海 是非常工穩的工對 而且還是雙肩 眼睛 的別稱

那麼 在今後描寫雙肩 眼睛 用玉樓 銀海 豈不是更增加了文采了麼

今天我們開始講 詩詞的修辭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是詩詞表達完美 完整的一個重要組成環節

詩詞的藝術功能 在意表達和抒發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並且感染或影響讀者或者聽眾

所以詩詞要求語言精練 音響和美 要儘可能的表達效果 以引起讀者或者聽眾的共鳴

因此 詩人在創作時候要特別注意修辭

在各種修辭格中 如 對仗 近體詩和詞是規定要用的 咱們前面已經講過了 而 擬人 反覆 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而 示現 迴環 頂針 詩詞用的比較少 在詩詞裡面 運用較多的 是 比喻 誇飾 煉字 借代等

比較難以掌握可是詩人又必須要掌握的還有 別稱 雙關 互文 用典 移就 移情 通感 等

我們將對這些修辭 來進一步講解 已達到大家都掌握的目的

修辭的類屬有時候詩交叉重疊的 比如 李白的 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裡 青絲 是明喻 雪是暗喻 而朝如青絲暮成雪 又是誇張

所以 一首詩詞裡面修辭格是多種運用在一起的 目的是更完美的更完整的表達效果

我們所講的修辭格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所具有的主要屬性而劃分的

我們先來看比喻 這個修辭格

作者描寫事物或者講述道理時候 使用某個別的具有相似點的事物來做比方 從而把事物描述的更加形象 更加鮮明 把道理闡述的更加清楚 這種修辭叫做比喻

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在於使得語言形象化 憑藉作者的聯想 引起讀者的想象 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比喻是詩歌自 詩經 以來所用的三大創作方法 賦比興 之一

沒有哪位詩人不是擅長比喻的 一般說來 說理散文中的比喻 是用來說明道理的 道理說明清楚後 比喻就沒有其他作用了

但 詩歌裡面的比喻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詩歌裡面的比喻 它成為詩歌裡面的形象 是詩歌的組成部分 有很多詩歌裡面的比喻不僅是一處

修辭學上 將被比喻的此物叫本體 用作比方的彼物叫喻體 聯繫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詞叫 喻詞

比如 少年像太陽 本體是少年 喻體是太陽 喻詞 是像

根據比喻詞的不通情況 比喻又分為 明喻 暗喻 借喻 三種

我們先來看 明喻

明喻也稱為 直喻 其特點是本體喻體都出現 通常用 如 猶 似 像 等作為喻詞 有時喻詞被省略 但意念上是存在的

比如 曹操的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這裡是先說了喻體 後說了本體

明喻的喻詞有時可以不出現 喻體一般放在本體後 有時為了突出 強調喻體 也有倒裝之用

暗喻 也叫隱喻 他的特點是直接把本體說成是喻體 通常是用 是 乃 既 成為 為 變為 等做喻詞

從字面上看它是一個判斷句 實際是一個比喻 公式可以理解為 甲是乙 甲是本體 乙是喻體

詩歌裡面的暗喻 喻詞也是往往被省略但在作者的意念裡面是存在的

來看個實例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這是杜甫的

那麼 這首是暗喻 墨暗喻黑雲 珠暗喻白雨 這樣 雲濃雨大 的景象就出來了

再來看 辛棄疾的 舊恨春江流不盡 新恨雲山千迭

這句 若是看成明喻 就淡了 暗喻是 舊痕是春江流不盡 新恨是雲山千迭 這樣就更加深刻了

借喻

不說出本體或者不在本句說 也不用喻詞 只把喻體直接用在本體該出現的地方 這種修辭 叫借喻

公式可以理解為 不說甲 只說乙 甲是本體 乙是喻體

詩歌裡面 借喻是常用的 非常重要的修辭格 如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全詩是打個比方 來說明讀書的快樂 只有不斷的吸取新營養 才能心領神會 以自己已經明瞭的事理 與真理至道而合 而這是快樂的

鑑 是鏡子 渠 這裡是指方塘 借喻心情

再來看一首 總是被誤解的名篇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別面看 是寫踏青的情景 實際不然

這是一首比體詩 是一個典型的借喻 是寫的學習孔孟之道而有了心得的喜悅

有的時候 詩人造比喻句 把喻體和本體錯亂安排 顯得結構別緻 如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通常 人們把美人的眼睛比作水波 眉毛比作山峰 所以是 眼波 眉峰

而此詞的創作方法是反過來說的 水是眼淚橫流 山是愁眉攢聚 造成兩個暗喻 旨在 借景寓情

詩詞修辭中“別稱”的特點與用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