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四):爭論禮儀薄厚 寒暄之後軟禁

上一篇說到太上皇朱祁鎮即將回京的消息傳出後,轟動朝野,群臣無不慶賀。然而朱祁鈺卻不太高興。圍繞如何迎接朱祁鎮入京的禮儀問題,朱祁鈺又跟朝中百官鬧起了彆扭。

本來皇帝回京,是有具體的禮節可以遵循的。但是朱祁鎮現在的身份是太上皇,有了微妙的不同,必須由禮部官員重新擬定。

禮部尚書胡濙組織禮官討論的結果是,先由錦衣衛預備車馬在居庸關外迎接;接至龍虎臺以後,由文官至城外迎駕;行至德勝門外教場,再由武官迎駕;車駕折向東邊,由安定門入城(因為皇帝回城才走德勝門);進入東安門以後,面南背北設下座椅,朱祁鈺作為太上皇之弟,與太上皇相見,百官在此朝見;最後迎入宮中南宮。

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四):爭論禮儀薄厚 寒暄之後軟禁

朱祁鈺卻覺得這套禮儀規格過高,如此大張旗鼓,到時候肯定會有百姓夾道歡迎,倘若一時民眾歡呼萬歲,百官中有人當場要求英宗復位,大家直接把他擁上午門,豈不變成了一場政變?所以安排太監興安對禮部官員們說,只需要派一頂轎子兩匹馬接入居庸關,進了安定門以後再更換車駕,其他如禮部所奏。

官員們聽了朱祁鈺的話以後,也都感到無法接受。雖然大家都明白朱祁鈺的心理,但畢竟朱祁鎮也曾經是天子,只派出一轎二馬前往迎接,實在有失體面,也與禮不合。於是禮官們據理力爭,要求朱祁鈺收回成命。如,戶科給事中劉福等言:“今用轎一乘,馬二匹,丹陛駕於安定門內迎接太上皇帝,禮儀似乎太薄。”

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四):爭論禮儀薄厚 寒暄之後軟禁

明裕陵,英宗葬於此

對於這種政治輿論,朱祁鈺非常生氣,說:“太上皇帝是朕至親,自留虜庭,宗社傾危,生靈無主。彼時群臣進章,請命於皇太后,詔告天下,立朕為皇帝,保護宗社。辭之再三,不得已,嗣登大位。已尊大兄為太上皇帝,禮之至極,無以加矣。今福等所言太薄,未知其意如何。禮部其會官詳福所言以聞!”

禮部尚書胡濙聯合吏部尚書王直等人一同面見朱祁鈺,解釋此事。胡濙說:“福所言無非欲皇上篤親親之義,乃臣子盡忠之道也,初無別意。”可是朱祁鈺卻說日前收到兄長朱祁鎮的手書,要求奉迎還朝的禮節不可過於隆重,希望低調從事。可是到底有沒有這麼一份手書,大家誰也不知道,但是又不好要求朱祁鈺把這份手書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只好作罷。

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四):爭論禮儀薄厚 寒暄之後軟禁

後來大臣們又嘗試與朱祁鈺講理,可是始終拗不過,最後只好妥協。

於是到了朱祁鎮抵達居庸關時,翰林院侍讀商輅帶了一轎二馬等在居庸關外,將朱祁鎮引入。直到進入安定門之後,才換上了正式的車駕,一路之上無人注意。百官在東安門外迎候,朱祁鈺至東安門外親自迎接,朱祁鎮下來答禮,官僚們甚至未獲得朝見英宗的機會。《國榷.代宗景泰元年》記載:“上拜於門內,上皇下馬相持泣,各述遜位意。良久,入南宮,群臣隨請見。敕曰:‘重以眇躬辱國喪師,有玷宗廟,又何顏見爾群臣乎?不許。”

明英宗被俘後怎樣回北京?(四):爭論禮儀薄厚 寒暄之後軟禁

北京普渡寺,原明代南宮

對於迎接儀注的簡薄,後人也多有譏評。如萬曆時期于慎行稱:“英宗北狩,群臣疏請迎復,至再不報。虜酋伯顏、也先索人出迎,至再四不報。及送至都門,竟無一介行李。而於迎駕勢窮情極,遂至自入。景帝之心可知也。當是之時,君臣大義,骨肉至情,豈足動其聽哉!”

也就是說,兩兄弟互相虛情假意地問候一番之後,朱祁鎮乘駕進入南宮,開始了雖有太上皇之名,卻形同囚犯的7年軟禁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