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人和蛇

東郡有個人,以耍蛇為職業。他曾經蓄養著兩條馴服的蛇,都是青顏色,大的稱作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有個紅點,很是靈活,馴服,盤旋纏繞,無不隨人意願。耍蛇人非常喜愛,把他另眼看待。

一年以後,大青死去,耍蛇人想補上一條,但是苦於沒有閒暇機會。有一天夜裡,耍蛇人在山上寺廟裡寄宿。第二天天亮,他打開竹簍看時,發現二青也不見了。耍蛇人痛不欲生,痛苦極了。他到處尋找,到處呼喊,最終還是渺無蹤影。以前,只要遇到深山密林,草木茂盛的地方,他就會放兩條蛇出去,讓它們自由自在,放開性子玩耍一陣子,過後不久,它們都很自覺地從新回來。由於這個緣故,他希望二青這一次也能自己回來。他一直坐等了很久很久,太陽已經升得很高很高了,還不見二青的影子,他終於絕望了,只好懷著難過的心情離開寺廟,蹬途趕路。

他剛走出廟門口幾步遠,忽然聽見草叢中有一種淅淅索索的聲音。他本能的停下腳步回頭去看,驚喜地發現二青回來了,他高興極了,如獲至寶一般。他放下擔子,停在路邊休息,二青也停止移動,和他一起休息。這時他一看二青身後,才注意到那裡有一條小蛇尾隨著。耍蛇人激動地蹲下來,俯身撫摸著二青說“我以為你離開我走了呢,這個小夥伴是你相邀來的嗎?”耍蛇人當即拿出食物來給它吃,同時也給小蛇東西吃。小蛇有些懼怕,縮著身子不敢來吃。二青銜著食物去餵它,儼然一個主人敬待客人的樣子。耍蛇人再去餵它,它這才大膽地吃了。吃完東西,小蛇跟著二青一起進到竹簍裡,耍蛇人揹著它們繼續趕路。

耍蛇人很精心地馴練小蛇,它很快就學會了各種動作技巧,盤繞旋轉都很符合要求,其馴順和熟練程度,和二青沒有多少差異。於是,耍蛇人給它起名字叫小青。從此,耍蛇人帶著它們在四方賣藝獻技,確實獲利不少。

大凡耍蛇人玩蛇都是以二尺為標準,太大了就會過重,往往需要更換。但是由於二青太馴順,所以耍蛇人並沒有放它走。以後,又過了二三年時間,二青已經長到一米多長了,盤臥在竹簍裡佔的滿滿的,這時,它才決定放它走。一天,他走到淄川東山停了下來,先給二青餵了一頓美食,然後把它放出竹簍,並向它祝福來日平安。二青走了一段路,很快又回來了,在竹簍外面盤旋遊走。耍蛇人忍痛割愛地向它揮手致意道“你快快地去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宴席,你從此隱居於深山大谷,很可能會化為神龍,小小竹簍哪裡是你的久居之地呢?”於是二青便離去了。耍蛇人一直深情的目送著它遠去,一會兒它又第二次回來了,耍蛇人仍然揮手趕它走,它還是不肯離去,卻頻頻的用頭觸碰著竹簍,小青也在竹簍裡面振奮躍動。耍蛇人馬上醒悟過來,他問二青“是不是想和小青告別一番”?於是便打開竹樓,放小青出來。小青和二青彼此頭舌交併,顯得難捨難分,親熱極了,彷彿有千言萬語要相互叮嚀。一會兒時間,兩條蛇一起蜿蜒離去。耍蛇人正猜疑小青不會回來了,很快小青竟然獨自一蛇回來了,爬進竹簍裡臥下了。

從此,耍蛇人到處物色,卻一直沒有尋到一條理想的好蛇。小青這時也漸漸長大了,不便於再玩耍。後來雖然找到一條。也比較馴順聽話,但總是不如小青那麼隨人意願。而小青已經長的像小孩手臂那麼粗大了。

在此之前,二青在山中生息,櫵夫常常遇見它。再過幾年以後,二青已經有兩米多長了,足足有碗口那麼粗大,還時不時的出來追逐行人。來往行人互相告誡,大家都不敢從那裡行走。

有一天,耍蛇人經過,有一條蛇猛然出現,像一陣疾風似的追趕過來。耍蛇人大為驚恐,狂奔逃命,那蛇也越發追趕的迅猛了,耍蛇人回頭看時,見那蛇已經追到身邊。他再細看蛇頭,只見有一個很清晰的紅斑點,這才斷定是二青,就急忙放下肩上的擔子,大聲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馬上停下來,昂起頭持續了很久。二青很親熱的縱身纏在耍蛇人身上,和過去一樣熟練。耍蛇人知道它不存惡意,但無奈它太粗大了,耍蛇人已經承受不了它的重量,於是就躺在地上叫它松纏,二青很通人性地脫身下來。它又用頭去觸碰竹簍,耍蛇人明白它的意思,就把小青從竹簍裡放出來,兩蛇相見如故,非常親密地交纏在一起,很久很久才分開。耍蛇人對小青說“我很久就想和你分手了,今天正好有了伴兒”然後又對二青說“小青本來是你引薦來的,現在還是你把它引走吧,我還有一句話要叮嚀你們:深山裡面有的是吃的喝的,不要驚擾過往行人,否則會遭天譴的。”二蛇似乎有所接受,雙雙低下頭來。然後,二蛇突然騰空躍起,二青在前,小青在後,凡是二蛇經過的地方,草木都向兩邊分開,成為通道。耍蛇人定定的站在原地看著它們遠去,直到望不見影子才離開。從此以後,行人來往如常,沒人知道那蛇到什麼地方去了。

異史氏說“蛇是愚蠢的動物,而對故人卻有如此眷戀之情,並能聽從善意的勸諫。但奇怪世界上儼然有一些人模人樣的傢伙,對待有十多年的老朋友,或者幾世蒙受恩惠的主人,卻總想落井下石,恩將仇報。還有一些道貌岸然者對朋友的忠言勸諫,不但不予理睬,反而惱怒而視同仇敵。像這樣的人,與些兩條蛇相比,而應感到羞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