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亡齒寒,中興事件結束後華爲同樣也是受害者

唇亡齒寒,中興事件結束後華為同樣也是受害者

對於外邊吃瓜的圍觀群眾來說,中興事件結束了;但是對於中興和整個國內通訊行業而已,困局才剛剛開始。

6月7日美國商務部已與中興達成協議的官方聲明昭示中興事件迎來了階段性的結果,但最終的走向和結局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因此寫下這篇文章為中興事件做一個總結和預判。

中興事件的性質定位:非政治化的定位為中興事件的解決打開了方便之門

我認為,對於中興事件,不能簡單地以政治化、陰謀論來統而蓋之,而需對作為上市公司的中興通訊的個體行為進行檢討以得出客觀結論,究其根源,美國商務部針對中興通訊的這一系列制裁,客觀而言是中興通訊對其違反商業準則的行為所付出的慘重代價,其背後暴露出的則是身為上市公司的中興通訊公司治理失靈的慘痛教訓。

官方媒體新華網6月7日刊發央廣國際在線評論員盛玉紅的國際銳評,將其定性為“中興事件只是一起企業違規的個案,但中國政府出於以民為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於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個人以為這基本上就是滿足官方需要的定論了。

美國商務部的官方聲明中也強調對於中興相關處置的目的就是為了糾正中興的違規行為,同時也為確保合規的監控方式開設了先例。此前包括商務部長羅斯和財政部長姆努欽等在內的美方官員也多次表示中興事件與中美貿易摩擦無關,而將其歸為執法問題。

把中興事件非政治化對於中美雙方處理更為棘手的貿易摩擦問題是適宜的,這體現了雙方高層的大智慧。中方面對的壓力是國內民眾情緒,而美方面對的除了民眾情緒之外還有國會力民主黨議員的各種牽絆,事實上解決方案出臺後仍然有部分民主黨議員以中興威脅美國安全為由繼續推動國會出臺議案來反對解禁中興。

因此,中美雙方對於中興事件的非政治化的共同定位為中興事件的解決打開了方便之門,否則如將其更深地牽扯進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中,中興會被一直被拖下去直到死得更為難看。

在6月7日發給員工的內部信中,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向客戶、股東以及商業合作伙伴道歉,並表示,“本次事件的發生,從目前內外部調查的結論來看,直接原因是少數幾名幹部和員工的工作過失所引發,但其實質反映了公司在合規文化和管理上存在問題”。

由此,中興自己已經給中興事件的性質蓋棺定論了。

中興解禁方案解讀:比22億美元罰款傷害更大的是為期10年的拒絕令

10億美元的罰款,4億美元的保證金,3個月內更換董事會和管理層,為期10年的合規團隊現場監控,還要再加上一個BIS可以視時啟動的為期10年的拒絕令……

按照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的說法,加上2016年已交付的8.9億美元罰款,中興面臨的罰款總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2.9億美元,這是BIS迄今所開出的最大罰單。

由於美方明確要求只有在中興先行交付10美元罰款並將4億美元保證金到賬後,BIS才會將中興從禁運名單中剔除,因此中興的當務之急是籌錢交款。

中興通訊最新披露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截止到3月31日,其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有236億人民幣,而其一季度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值。在業務停擺導致經營活動暫停而無現金流入,但職工工資、銀行利息等現金支出持續不斷的情況下,中興通訊既要支付罰款又要恢復採購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好在中興背後有政府支持,例如在中興業務停擺的50多天時間裡,其銷售團隊的最大任務就是向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的客戶催收應付帳款,據知情人士透露三大運營商均以大局為重對中興的這一要求予以了配合。

交完罰款之後,與恢復生產同時進行的將是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更換。據財經雜誌報道,其董事長、CEO、CTO和部分VP都將被撤換。更換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既是為了滿足美方的要求,同時也是有關部門和國有股東積極介入對中興通訊及其控股股東中興新的公司治理,適時啟動針對公司決策層高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追責機制的需要。

上市公司中興通訊現有董事會成員14名,除5位外聘獨立非執行董事外,剩餘9名董事中一名來自國有科研事業單位的西安微電子,四名來自國有獨資企業的航天廣宇,四名來自代表創始人團隊持股的民營企業中興維先通。

來自中興維先通的殷一民和趙先明為執行董事且分任中興通訊董事長和總裁,代表中興維先通承擔經營責任。因此,以追責為目的的更換管理層和董事會,主要是將代表中興維先通利益的四名董事清除出董事會。

中興維先通代表被清除出中興通訊的董事會,相應要啟動針對其控股股東中興新的股權變更。中興通訊停牌前的總市值約為1313億人民幣,佔股30.34%的中興新所持股權價值約為398億,中興維先通按在中興新49%的股比計算持股價值為195億人民幣,將需進行股權轉讓。

從目前來自西安微電子的田東方被任命為中興通訊的黨委書記來看,由航天電子、航天科工等國有企業受讓中興維先通在中興新的股權比較合情合理。由此,中興通訊的控股股東中興新或將成為國有法人絕對控股的國有企業。

按照協議內容,美國商務部將選拔並委派一個合規協調小組在10年時間裡常駐中興,實時監控中興的業務行為是否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法。按照媒體說法,中興將由此前的“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國企民營模式轉變為一家由美國政府監督運行的國有上市企業。

美國政府監督的權力來自於協議中暫緩執行的為期10年的拒絕令。這才是整個協議中對於中興處罰最重也是傷害最重的條款:一是交了22億美元的罰款換來的只是一個緩刑而不是拒絕令的完全解除,明顯處罰過重;二是為期10年的拒絕令繼續成為橫在中興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有不慎就有再遭制裁的風險,這將嚴重威脅著中興的業務發展。

中興的業務走向分析:中興解困或許最受傷害將是華為

對於中興而言,活下來是最重要的,因此鉅額罰款和管理層更換之後的中興必然要迎來傷筋動骨的變動。

中興50多天的業務停擺,暴露出的巨大商務風險不僅危及其自身生存,對於其所服務的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服務運營商和政企客戶的正常業務發展也造成了嚴重影響。

據道瓊斯新聞報道,中興通訊的基站和其他蜂窩設備被閒置在倉庫裡,導致海外大客戶開始要求中興對未完成的工作支付罰金,據知情人士表示中興最大的歐洲客戶之一、意大利電信公司Wind Tre已要求中興支付1億歐元網絡建設和維護工作停工補償。

因此,不僅未能徹底解除反而要繼續揹負10年緩刑的拒絕令已成為中興海外市場業務的最大障礙,在中美貿易形勢日益緊張的大背景下,佔中興公司全年營收43%以上的海外存量市場恐怕難免在今後幾年被重新洗牌的命運。由此可以預期中興的業務範圍將被迫收縮回國內市場,其營收規模也將出現大幅下滑。

上游市場空間收窄必將重創中興已然龐大的公司體量,為了強體瘦身,業務重組或將成為中興不得不的選擇。

從2017年財報可以看到,中興公司旗下運營商網絡、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大業務單元中,收入佔比32%左右的消費者業務競爭力相對較弱,其手機終端市場佔有率排名落後,盈利能力差,僅有15.3%的毛利率。因此,將以手機終端為主打產品的消費者業務剝離出售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是中興為了補充公司失血的現金流最迫切要做的事。

份額佔比10%不到的企業業務,最好的去處或許是在與中興先維通做股權轉讓時作價割轉給中興的創始人團隊,一是減少股權對價節約現金流,二也是給中興的創始人和原高管團隊一個東山再起的平臺和機會。

剝離掉手機和企業業務之後的中興將聚焦其收入佔比58%以上的運營商網絡業務,這是中興研發投入的重心,也是其希望藉助5G產業機會謀求超越競爭對手的核心資產。

但10年拒絕令的影響之下,避險因素將是海外發達市場客戶選擇供應廠商的重要考量,由此中興未來的5G機會或將只能專注於國內市場,海外市場機會即使有也僅限於與中國關係良好的一帶一路沿線友好國家。

在這些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上,中興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華為。

成為國有企業控股的中興失掉海外發達市場機會之後,必然希望在國內市場和友好市場攫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來彌補其損失以維持其生存,其與佔據國內市場最大份額的華為之間的競爭必然成倍加劇。

由此,在某種默契和平衡之下,華為或許將被委以憑藉強大技術實力贏取更多海外市場的重任,而不得已要在國內市場做出主動退讓。

至於為什麼受傷害的不是愛立信和諾基亞這些歐洲廠商,一是因為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本來就不多,二是華為要在歐洲市場發展業務,歐盟同樣也會要求中國市場的對等開放。

因此,解困之後的中興要靠國內市場生存發展,有關方面勢必需要華為以大局為重做出禮讓,而二者此前在發展歷史上形成的你死我活的嚴酷競爭關係或許就此將得以緩和,這對於企業文化和行業風氣的改善所起作用也算是失之桑榆得之東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