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言传身教”是父母教育儿女的重要一环,涉及到儿女成长的各个方面,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好的“言传身教”能使儿女刻骨铭心,受益终生。

现推一例,与大家共勉。

父子俩要吃早饭了,父亲端出两碗面条,一碗有荷包蛋卧在上面,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碗。

“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父亲说。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父亲:“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了一半。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父亲:“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

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竟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父亲又做了两碗面,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父亲:“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

父亲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那样的两碗面。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记住: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布谷说说

这个小故事,生动说明了整天唠叨唠叨哄孩子、说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是很少管用的。弄不好还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为敌——越说越不听,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好的“言传身教”,不是偏重“空”说,而是“重”在实教。把身教与言教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生效。

千说万教,不如遇事一点。

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对所遇到的一切事,都要注意寻找“火候”,恰当施教。让“言传身教”点石成金,水到渠成。

这才是言传身教的真谛。

撰稿人:人生

父亲和儿子吃了三碗面,吃出了“言传身教”的真谛!

于宝君,字人生,中学高级教师,模范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有“教育界才子”之称。河北省教科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曾在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发表教育教学优秀著作多部。获作文辅导奖、中华圣陶杯作文大赛辅导奖多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