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我大聚源的又一牛人火了!

竹雕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中國的竹雕藝術源遠流長,學術、考古界一直認為,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漢族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記事。這種最原始的竹雕,應該先於甲骨文。不過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也是漢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任何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會形成流派。如今,國內竹雕藝術的流派多,如嘉定派、金陵派、浙派、川派、微派等。其中,川派竹雕以聚源竹雕為代表。

竹雕與書畫相似“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當小編有意識的去了解它時,那些藝術和本身和藝術背後傳承人的故事,讓人為之震撼。

跟著哥哥學雕刻

在四川成都都江堰聚源鎮,有一個人他用一套刀具,一隻鉛筆,一本圖紙組成了簡單的雕刻臺,他就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聚源竹雕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首屆農村手工藝大師高尚昆。

膜拜!我大聚源的又一牛人火了!

高尚昆雕刻時所用刀具

膜拜!我大聚源的又一牛人火了!

正在認真雕刻的高尚昆

高尚昆告訴小編,他自幼酷愛繪畫,1987年,15歲的高尚昆就跟著哥哥學雕刻。高尚昆的哥哥高尚遠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聚源竹雕代表性傳承人,被行家為“西南第一雕”。2016年,哥哥因病逝世,弟弟高尚昆便接下了傳承聚源竹雕這一重擔。

“發展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從雕鳥籠開始的,外人開玩笑叫我們‘高圈籠’,其實做我們這一行是分開了的,做鳥籠的就只做鳥籠,我們就只雕刻。”高尚昆笑著說道。“其實這個工藝好多人都還是喜歡,關鍵是看你把這個工藝賦予到什麼東西上,比如說做個筆筒,喜歡寫毛筆字,畫畫這一類人還是喜歡,做個茶具,成都這些喜歡下午喝哈茶的也喜歡。但是要推向世界,賣給那些老外,都要想哈辦法把這個東西賦予到另外的東西上了。”

不忘初心,雕刻時光

採訪時小編在高尚昆的家中看到了他依然保存完好的自己幾十年的雕刻手稿,沒有學過畫的高尚昆,從開始的陌生到熟悉慢慢摸索,他將這些手稿作為自己寶貴的財富。如今,高尚昆的作品方向大多是文房墨寶以及與茶道相關的工藝品,一件最小的作品雕刻,也要耗費一週左右的時間,很多時候要坐一天,大物件就更長的時間,就像鳥籠,他花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雕刻完成。

在高尚昆看來,一件精美的竹雕藝術品,不僅需要雕刻人有雕刻能力,還必須同時具備繪畫功底、文化內涵、視力還要好,下刀雕刻前,構圖格外重要,工具也十分重要,“我們使用的雕刻刀都是自己製作的,市面上賣的雕刻刀沒有這麼小的,刀具齊全才能做出更加精美細緻的作品。眼睛要好是因為這些雕刻的人物的頭髮絲到眼角細紋對視力要求都是很大的考驗,老了之後這些細膩的東西就看不清了,差不多那個時候就可以休息了。”

膜拜!我大聚源的又一牛人火了!

高尚昆代表性雕刻作品《鳥籠》

傳統文化,模式更改

做好一件事不難,但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藝術價值高、做工精細,這些都是手工竹雕自身的優勢。"高尚昆說,“大家都很好奇,看我一天在家怎麼來的收入,其實聚源竹雕的主要客戶都來自海外,我在微信朋友圈上傳圖片,我的微信好友都有幾萬人,微信和qq群都有二十幾個。”

作為傳承人,高尚昆告訴小編,隨著現代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聚源竹雕不能和以往一樣只針對高端收藏者還必須開拓更廣泛的市場,發展竹雕產業,是對傳統手工藝市場和手工藝技術的一次全面革新。他將毫無保留的把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參與到竹雕製作中來,讓更多人在體驗中去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聚源竹雕走出去,走向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