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普惠金融最佳体现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的重视,而且也成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日,在2018中国(深圳)第六届“创互联网金融无限未来”高峰论坛上,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卢福财在开幕致辞中就表示,普惠金融的诞生,就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希望通过科技赋能金融,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他强调,当前供应链金融就是普惠金融的直接体现,从产业链角度出发,供应链金融解决了普惠金融最为关键的“普”与“惠”问题,真正构建起一个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供应链金融是普惠金融最佳体现

过去十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一直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核心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上,呈现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造成了即使国家大力鼓励普惠金融发展,但中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仍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虽然金融科技的创新,极大的推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但近年来行业监管套利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重点在‘普’,核心是‘惠’,供应链金融利用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解决了普惠金融服务‘惠’的问题,同时又从产业链金融服务上,解决了‘普’的问题,” 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会长、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迪蒙科技集团董事长向隽在论坛现场表示,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创新,极大降低了产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开启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从普惠金融的具体操作上看,这几年,普惠金融体系的打造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缺乏产业链金融的系统推进和覆盖,使金融服务无法直接灌溉民间中小微企业。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仅占银行贷款总余额的24.67%,普惠金融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如今,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供应链金融则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供应商、经销商和终端个人客户的融资需求,为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门槛更低、利率更优惠的融资服务,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初衷。

当下,中国经济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深水区,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加快普惠金融也已成了领导层首要工作。供应链金融由于其本身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生态来提供金融服务,其自然适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顶层架构。“新时代下,供应链金融重点突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是对普惠金融的完美实践和最佳体现,更是破解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加速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利器。”向隽认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