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兩年後 暴風要引入戰略投資「All for TV」破局

迷失兩年後 暴風要引入戰略投資“All for TV”破局

投資潮訊,暴風集團於7月18日晚間發佈兩則公告稱,子公司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暴風統帥”)正在籌劃增資擴股事項,擬引進戰略投資者,並簽訂了《關於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之投資意向書》(以下簡稱“意向協議”或“本協議”)。

公告中還稱,為更加深入地支持暴風TV的業務發展,經與戰略投資人和暴風TV團隊深入溝通,決定由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鑫出任暴風統帥首席產品官,在產品、增值業務收入和系統化建設方面進一步幫助暴風TV團隊,支持暴風TV的快速發展。

暴風方面稱,暴風統帥目前尚處於市場擴張期,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本次暴風統帥籌劃增資擴股,主要目的是進行研發投入和持續產品升級,不斷改善用戶體驗,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進一步搶佔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從而提高暴風統帥整體競爭力。

暴風統帥本次引入的戰略投資人擬以現金5億元人民幣,對暴風統帥進行增資。各方將就本次投資事宜在未來簽署的投資協議中加以詳細約定;投資協議與本投資意向書不一致的,以投資協議為準;各方同意,應盡一切合理努力促成投資協議的儘早簽署。目標籤署日不應晚於本投資意向書簽署日後第60個工作日。

不過,暴風方面也強調,截止目前,本次增資擴股的最終方案尚未確定,尚需與投資人進一步協商確定具體條款。本協議僅為合作意向性協議,正式協議的簽訂及內容尚存在不確定性。

公告未披露增資後暴風集團持股比例的變動,僅表示截止目前,本次增資擴股的最終方案尚未確定。目前,暴風集團持有暴風統帥27.34%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另外,暴風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3.16%,劉耀平任實控人的深圳風迷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8.55%,上述股份合計佔比49.05%。

壞消息頻傳,深陷資金困局

本次增資對於暴風來說可謂近期難得的好消息。

過去數月,暴風集團一直深陷資金困局,其先後通過增發及發債方式進行融資,但因增發額度僅為5000萬元等原因多次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媒體接連質疑暴風集團的營收結構、鉅額債務、現金流情況及轉型互聯網硬件的戰略可行性。

進入7月,由於魔鏡業務涉及的股權轉讓糾紛,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部分股權遭到法院凍結,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暴風集團的擔憂。

7月6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中信資本以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控股股東馮鑫名下4.65%的暴風集團股份被司法凍結,被凍結股份佔集團總股本的0.99%,馮鑫共持有暴風集團21.34%股份。此前馮鑫累計質押暴風集團股份已佔其持有股份總數的95.35%,即加上本次凍結,馮鑫持有的全部暴風集團股份都已被質押或被凍結。

受此消息影響,暴風集團股票在7月9日跌停。

當天下午,暴風集團通過其官方訂閱號“暴風集團訂閱號”發佈題為《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馮鑫的內部兩小時長談》的9000字長文回應此事,文中馮鑫覆盤了上市3年來決策上的對與錯,坦誠了自身的資金困境,承認自己在過去三年中犯下“一些錯誤“,未來將採取包括裁員、聚焦主營業務等在內的若干舉措。

7月13日,暴風集團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6.57億元至 6.62億元,同比增長17.22%至18.11%,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預虧8500-9000萬元,遠超去年同期盈利的1572餘萬元。

對此,暴風集團解釋稱,互聯網電視業務正處於業務快速拓展期,為了積累用戶,進一步搶佔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暴風集團加大了營銷推廣力度,致使成本費用增加,同時公司互聯網視頻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影響了公司整體利潤水平。

曾有輝煌,如今跌下神壇

暴風集團憑藉互聯網視頻網站暴風影音起家,曾有過幾年輝煌時刻。2015年3月,暴風登陸A股創業板,開盤價10.28元,較發行價7.14元上漲43.98%。

隨後,暴風集團連續經歷29個漲停板,股價一路衝到148.27元,到2015年5月6日打開漲停板,此後又陸續出現8個漲停,到了6月,暴風集團股價一度上漲到307.56元的高點,成為A股的明星公司。

瘋狂的漲勢讓暴風集團備受爭議,是“妖股”還是“神股”一時爭論不休。如今大潮退去,暴風跌下神壇,截至7月18日收盤,暴風集團股價下跌1.46%,報12.83元,市值僅有42.3億元,與307.56元/股的高點相比,市值已經縮水近96%。

暴風最初的主營業務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視頻,2014年,暴風進入VR行業,先後推出四代VR手機殼子。隨著業內對VR概念的熱炒,暴風魔鏡很快獲得資本認可,中信資本在2016年1月領投魔鏡2.3億元新一輪融資。

此外,暴風在上市後還佈局了TV、體育、金融等幾個新業務板塊,這些業務設立之初均發展良好,至於為什麼會造成當前的資金困境,馮鑫給出的解釋是:上市後沒有完成任何一次融資和併購,直接導致最有價值的能力完全沒有被釋放;對債權和股權不同屬性的錢沒有清晰的判斷和使用;業務佈局上的貪婪。

馮鑫認為,魔鏡和TV這兩個嘗試都是正確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有小bug。“VR在2016年的時候,行業就明顯出現了不好的跡象,但當時沒有迅速給魔鏡做調整。”而這多少是因為“在做多個模塊佈局的時候,覺得身邊有很多金融機構和資源支撐你,自我感覺能夠做的過來。”

持續虧損,財務引多方關注

自暴風宣佈轉向智能硬件以來,暴風集團及暴風統帥的財務情況便備受各界關注。

暴風統帥成立於2015年6月,註冊資本3508萬元,為暴風集團智能電視產品“暴風TV”業務線重要載體,其法人代表為曾任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的劉耀平。創立後第一年,暴風TV銷售總量即達100萬臺,成為成長速度最快的互聯網電視品牌。

2016年8月,暴風統帥獲寧波航辰投資管理合作企業2億元投資。

2017年12月7日,暴風集團發佈公告,宣佈對暴風統帥進行增資擴股,引入蘇州東山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如東鑫濠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作為新增投資者,暴風TV共計獲得8億元戰略投資。

可暴風統帥至今尚未實現盈利。財報顯示,2017年,暴風統帥營收13.48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淨流出6.34億元,淨利潤虧損3.2億元。2016年同期,暴風統帥營收9.29億元,淨利潤虧損3.58億元。

據暴風集團2017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報顯示,在過去一年多內,暴風統帥通過向銀川股權中心登記借款、票據融資、商品質押借款等方式累計獲得借款3.95億元、短期借款3000萬元,並獲得招商銀行2億元授信額度。但顯然暴風統帥多方努力獲得的融資難以有效覆蓋虧損,自身也無造血能力,其仍將持續燒錢。

戰略調整,未來仍將艱難

現在回頭來看,馮鑫承認當時有“膨脹的心態”,“我們做不出那麼多事情,可以做出來兩到三件事已經頂天了。我們應該更早的對VR的策略進行控制和調整,更早的集中精力做好TV。”

在今年年初,暴風提出2018年“All for TV”的集團戰略。馮鑫認為,“TV是暴風真正的未來”,“暴風重新登上高峰的希望和可能都落在暴風TV身上。”現在暴風最核心的兩件事就是緊抓TV發展及對TV以外的其他業務下決心動大手術。

目前,在線視頻市場被百度旗下的愛奇藝、騰訊旗下的騰訊視頻、阿里巴巴旗下的優酷壟斷,暴風影音在視頻領域只能勉力維持。

而在電子消費領域,VR仍是小眾產品,其難以像手機、電腦一樣成為生活必需品,但隨著樂視電視的退出,暴風互聯網電視有了更多可以搶佔的市場。

7月4日,馮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暴風電視將走高性價比路線,電視新品已經實現正毛利。

暴風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去年暴風智能電視的銷量只有84萬臺,僅比2016年增長4萬臺,不及此前制定的200萬臺目標銷量的一半。今年5月,暴風TV出貨量達14萬臺,實現較大增長。

馮鑫此前曾規劃,暴風電視累計銷量達500萬臺就可以基本覆蓋成本,剩下的銷量增長都將轉化成盈利。根據此前規劃,暴風TV 2018年將實現單用戶盈虧平衡,2019年進入整體盈利,2020-2021年應該至少有一二十億利潤的期望值。

不過,想要在已經一片紅海的電視行業中搶佔一席之地並不容易,暴風“All for TV”難言樂觀。而就目前的銷售量來看,要想實現盈利更加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