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割後保養

割韭菜是一門技術活,跟耍猴差不多。

所謂富養女兒窮養兒,我想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重男輕女的一個原因吧。

這跟種韭菜也是一樣的。

有經驗的老農都知道,韭菜不能富養,富養的韭菜長不快。

你得摳著養,不到它快餓壞了不給肥,不到它快渴壞了不撒水。如果不小心渴壞了,那也沒事,韭菜這玩意最好養,稍微扶一把就能長得跟其他韭菜一樣平,技術手段管這個叫扶平。

而且韭菜只顧爭取水和肥,拼命長個子了,也就絕不會抗議你水和肥沒給夠了,反而還要擔心一不小心得罪了老農,連這一點點水和肥都沒有了。

那些存夠了水肥的韭菜,往往就膽大很多,硬氣很多。

而且老農還很會心理戰,他常常會給一小部分基因不錯的韭菜偷偷加點水加點肥,然後指著其它的韭菜說:你們看看,同樣是韭菜,人家怎麼就能長這麼高?你們還說水不夠肥不夠,分明是自己偷懶。

然後這些特別高的韭菜也會被老農專門拉出來做演講,他們當然絕口不提水和肥的事,反而會把一切都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別的韭菜一看一聽一想,也只能怨恨自己為什麼還是不如人家努力,不如人家有眼光。

有些韭菜不小心暴露了水和肥多了的事,老農就會立刻把這顆韭菜拉出來。如果這顆韭菜還能繼續發育,那就挪個其他韭菜不認識它的地方繼續養著,如果沒什麼發育空間了,那就當眾割了,告訴其他韭菜:這顆韭菜偷偷摸摸藏水偷肥,這很不好,我最討厭這種韭菜了。

說到這,我們好像忘了解釋為什麼老農喜歡養韭菜了——因為韭菜夠頑強,只要不挖掉它的根,就可以一茬一茬的反覆割。

多年代代相傳下來的養殖經驗讓老農學會了很多事,比如假裝自己也是根韭菜,以此獲取韭菜們的認可與好感。這個舉動還能讓韭菜們覺得自己地位不同了,不是隨便人割的韭菜了,而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的韭菜了——沒有掌握水和肥的韭菜,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話也不能這麼說,

韭菜就是韭菜,沒有資格談命運。

老農們要學的另一件事就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結晶——《韭菜的割後護理》,這在農民界是一本《九陰真經》般的存在,可以說是微言大義奧妙無窮。

從周文王、秦始皇到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乃至洋人都在鑽研這本書,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尤其是漢高祖和明太祖,他倆可謂是韭菜界的傳奇,也是“師農長技以種韭菜”的代表人物。

閒話休提,謹將此書條目抄錄如下:

凡韭菜不可挖根,挖根則韭菜死,菜死則農亡。

凡韭菜不可富養,富養則驕而氣烈,不耐寒暑,易自以為是,聚眾滋事。

凡韭菜不可無頭,宜取韭菜之頭而治韭菜,則農不費心而韭菜自割。

凡韭菜不可猛割猛種,猛割則老菜日多,水肥俱乏,猛種則水肥不均,良莠不齊。

凡韭菜割後,需添少許水肥,不可過長不宜過多,待其割口稍愈,即可停,蓋韭菜記性奇差,好了割口便忘了疼。

凡韭菜便好內鬥,若惹眾怒,可挑撥其間,以促其內鬥。

凡韭菜者,其生長快者可少割,生長慢者可多割,此雖違天理,但不違菜意。

凡水肥者,韭菜之假根,假根死,韭菜亡,不可不重之。

凡韭菜之生老病死,皆可取其利,非惟割取而已,此老農之所必知。

凡韭菜,必好水肥,有水肥而號令必從。

凡韭菜,水肥孕育其根而成,最畏割身與取水肥,以割取為罰,所令必行。

凡韭菜,割不可緩,養不可急,緩則或老辣異常而不能割,或移於別家之田而不得割,急則空有個頭而無材質。

凡韭菜,不可令其自有水肥,多者宜存之於農家,割時並取。

凡遇水肥不足,可稍稍稀之,緩緩兌之。

凡遇抗農,則無論韭菜資質如何,先割取之,仍不服者,以其根脅之,再不服者,取其根可也。

此韭菜之養殖採割之秘,以《韭菜的割後保養》為名,以惑眾韭菜也,農者不可不知。

韭菜的割后保养

尾聲

生而為人,真是抱歉;

生而為韭菜,為國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