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氫元素與氦元素,那些重元素都是怎麼來的?

一枚遊戲科幻迷


目前廣為認可的大爆炸理論模型認為,宇宙大爆炸後,經過太初核合成,產生了一定比例的氫和氦,以及少量的鋰元素。之後這些輕元素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坍縮形成第一代恆星,這些恆星質量是如此巨大,經過不到一百萬年的時間便燃燒殆盡,生成元素週期表鐵以前的碳、氧等更重的元素,然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將這些物質擴散到宇宙中。

這些塵埃和宇宙中的分子云混合在一起,坍縮形成第二代恆星,通過核聚變烹調出更多的重元素。在其生命週期的最後,第二代恆星經過超新星爆炸後,將更多的重元素擴散到太空裡,終於可以形成我們太陽在內的第三代恆星了。

至於鐵以後的重元素,比如金、銀等,都是在超新星爆炸的超高溫超高壓形成的,最近還有一項研究稱,所有的金子都是在中子星爆炸時形成的。各種元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但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宇宙大爆炸產生能量,經歷四種力的相變和太初核合成後,形成氫氦等輕元素,然後通過恆星核融合和超新星爆炸,生成更重的元素。時間越往後走,重元素會越來越多,未來的宇宙究竟會成為什麼樣子,現代的人可能很難預測。但這些都是巨大時間尺度內的事情,我們真的不必杞人憂天。

:::關注資深科學自媒體“徐德文”,您將獲得最新最前沿最有趣的科學知識:::


徐德文


從元素週期表中我們可看到,氫元素是最輕的物質。只有一個電子層,且只有一個電子。其化學性極不穩定,非常活潑。當其獲得一個電子聚變為兩個電子時則轉化為"氦元素",當兩個氫元素與一個氧元素共價時則生成"水分子"。

故,聚能是輕元素轉化為重元素的原因。不同元素化合產生"分子",不同分子化合產生更高層次、更復雜的物質,人是高分子化合物。可見,聚和合產生新的物質;釋放能量和離散,使物質還原,世間萬物盡皆如此。人的能量耗盡,人的物質外形分解還原(死亡)為"碳、氫、氧、氮"等諸元素。

可見,所謂"靈魂不滅"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硬要說"意識、靈魂"不滅,那不滅的也只能是"原子"及其原子的化學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