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爨[cuàn]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全村姓韓,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爨”原意有灶的意思,當年在建這個山村時,主人為其取名“爨底下”,意為躲避嚴寒,或許有避難之意。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現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首次發現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全村現有人口29戶,93人。整座村落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後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呈扇面形展於兩側。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牆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的弓形牆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慣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爨底下村落以清代四合院為主體,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廂房圍合而成,部分設有耳房、罩房。主要分為山地四合院、雙店式四合院及店鋪式四合院。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四合院的附屬建築主要有門外影壁、門內影壁、門樓、拴馬樁、上馬石、荊芭棚等。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民居裝飾有磚雕、石雕、木雕、字畫等,如喜鵲、蝙蝠、牡丹、荷花、蓮蓬等,裝飾的主要部位集中於建築的屋脊、簷口、牆腿口、門墩石、門窗、門簪、門罩、牆壁及影壁等處。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受家庭地位、經濟條件等的限制,其裝飾部位、內容及精緻程度等均有差異。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全村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四合院整體精良,佈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窗、樓、室等細節、局部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的氣勢。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灰瓦飛簷、石壘的院牆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恬淡平和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被稱為“京西的布達拉宮”。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除了佈局精妙的四合院,爨底下村的街道和衚衕的設計也十分巧妙。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爨底下村街道、衚衕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鋪路,質地堅固而漂亮,雨過天晴各色石板映射出迷人之彩。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而院內多用方磚鋪地,夏天不熱,冬天不涼,走路不滑,還可調解院內溼度。地下則建地窖用以儲存蔬菜、果品,因可用氣孔、窖蓋兒調解溫度,蘿蔔、土豆等能儲存數月。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地面上,鑲嵌外方內中央有圓洞的六個石窩,到秋季,六個等距離對稱的石窩內樹起六根帶叉木樁,搭放荊芭,上曬糧食,下可行人。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糧食曬乾下棚,將木樁拔掉,既方便又漂亮,可謂:構思巧妙。2009年,爨底下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如今是國家3A級景區。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爨底下村也是有名的影視基地,電影《投名狀》《最愛》《手機》都曾在此地取景過。截至目前,爨底下村共接待了電影、電視劇組60餘個。

北京最美古村落 電影《投名狀》取景地 有“北京版布達拉宮”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