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盛产蛤蜊吗?

晓瓷人儿


呃。。。。这个您确定说的不是一个段子?其实我个人觉得哈尔滨好像还真不是生产蛤蜊的城市!因为我印象中这种水产一般都是海边会多一些,或者紧挨江边的小渔村之类的!但是哈尔滨最近几年为什么会被这蛤蜊风靡全网新闻呢!就是因为哈尔滨段的松花江水近几年夏天市场有干旱的时候,那一干旱了江水都没了,所以这些江中的蛤蜊就都浮现出来了。

所以呢,都浮现出来了,就让很多哈尔滨过路的市民看到了,或者平时经常在江边钓鱼的!捡到了回到家打开切成丝一炒感觉甚是美味啊!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成了哈尔滨人越来越多人扎堆去江边捡蛤蜊的原因了!而且江水一退,其实原先隐藏在泥土里的蛤蜊就都浮现出来了!要说盛产我觉得倒不至于,毕竟这些都是自然生长的,也没人在这饲养,所以可能就是之前人们发现的少,也没人打捞,越来越多了吧!但是我想近两年已经是非常的少了,因为最近两年江水经常地干旱,所以几乎都没人捡的差不多了!哈哈哈!但是说归说,我想再次也提箱一下大家,这样的蛤蜊虽然能吃,但是我并不建议大家捡或者捡太多,因为毕竟这松花江水的深浅有数,不像海一样,而且平日里游船那么多,里面早已是各种污染了,千万别因为这种贪口,而弄得铅中毒什么的!而且这种行为真的特别危险,你进入到江中去捡,即使是没有了江水,但是这个淤泥还是特别的深,而且泥泞,要是摔了或者踩到贝壳被扎到就危险了,简直不值得啊!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去市场购买吧!购买正规的蛤蜊!


生活报


最近,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走低,江水缩成细细的一线,大片江底的沙泥滩露出了水面。

所以,松花江特产——蛤蜊(河蚌)就成片成片的暴露在滩涂上,弯腰就能捡到。

近看个头还都不小。

我咨询了很多江边的老人,他们说,以前人们捞河蚌,都用来喂鸡喂鸭子,很少自己食用。因为河蚌体内有寄生虫,需要高温烹食。但煮时间长了之后肉质非常坚硬,像胶皮一样难以咀嚼,所以人们大多不会吃河蚌。

但现在,有很多人跑到江边捡拾河蚌回家烹食,还有很多人说,其实河蚌做好了非常美味。那么,松花江里的河蚌真的能吃吗?黑龙江省水产专家说,现在松花江已达到二类水质,河蚌是可以正常食用的,营养价值还挺丰富。渔政部门也说,水质转好,河蚌增多,但这些河蚌未经检验,可能含有寄生虫、重金属等,如果要吃,最好先高温煮沸。

作为地道的江边人,其实都有吃河蚌的经历。下面我可以为大家推荐几款“硬菜”。

三丝爆河蚌:

将河蚌剖开清理好。把河蚌肉淖水,四个河蚌两斤也,出来大概只有一二两的肉。把大蒜子拍碎切末,姜切片,新鲜大蒜根部切丁,准备干辣椒若干个。把配料统统放进到油锅里爆香,最好是小火慢慢熬。在等的时候,把洋葱、青椒、胡萝卜、河蚌肉分别切丝(恕我刀功实在不好,河蚌肉没切好)。把材料全部放到锅中,开大火爆炒,浇一点料酒,根据个人口味调味。等以上材料断生后,放入新鲜大蒜叶翻炒出锅。这菜的味道,一个字:鲜!


河蚌咸肉豆腐煲:

把河蚌肉切成均匀的小块(较硬处可以用刀柄捶几下),用盐搓洗2-3遍,直至把河蚌肉上的粘液洗净。把洗净的河蚌肉放入砂锅内,加料酒没过河蚌肉,烧开并煮几分钟。砂锅内加姜片和水,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切好的咸肉片,烧开后转小火。大约半小时后再加入豆腐和冬笋。小火炖至河蚌肉软烂,豆腐起孔后加盐调味即可。起锅后可撒些胡椒粉。这是我家冬天常吃的一道汤煲,新鲜的河蚌肉加上咸肉和豆腐,在砂煲内慢火炖上1-2小时,吃的时候撒上些胡椒粉,那就是一锅极其鲜美而香浓的汤煲了!

说的我都要流口水了。额……话题扯远了,咱接着聊河蚌。在江边捡河蚌的人,有人将河蚌整个带走,也有人当场就动手挖肉,并将壳丢弃在一旁。所以,现在江边每天都有一群身着黄马甲的人站在泥地上,将一个个河蚌壳装进袋子里。

这些壳不清理走,不仅“有味儿”,给人的观感也不好。一个大河蚌“连汤带水”超过2.5公斤重,每位“黄马甲”每天都要清理很多袋河蚌,他们为松花江的清洁做出了贡献,为他们点赞。

(图片来自新晚报)


新晚报


我最有资格回答!

因为,我从开江,到封江,就在松花江游泳!

谈不上什么盛产不盛产!

南岸的大嘎啦,发黑;北岸的发绿!

并不好吃!这些年,南方人,感觉这个物种是河蚌,就拿着自己制作的钩子来打了!

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造孽生灵!

包括所谓的美味~


甘之如饴之宴遇


准确地说应该是松花江盛产河蚌,河蚌也叫河蛤蜊,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沿海海域出产的蛤蜊(有花蛤、文蛤,以及著名的丹东黄蚬子也就是青柳蛤等等)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这个也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味道鲜美,当然为了防止感染寄生虫生食是不可以的,炒或者煲汤可以用上,但要求火候要掌握的精确,否则很“皮条”,嚼不动。

松花江哈尔滨段盛产的河蚌不仅仅可以食用,早在三四百年前更有大来头。清朝皇帝皇后的朝服头冠上装饰的珍珠就有当时的松花江河蚌孕育的,蚌的种类应该是三角帆,其出产的珍珠叫做“东珠”,注意了,这个东珠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大臣可以使用的,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朝珠、朝服上可以使用。因为其一当时的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都是苦寒之地,又比较偏远,四月采珠时节来取一趟珍珠是相当的费劲;而且,这个东珠那个时候也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河蚌是野生的,采珍珠完全靠运气,几百上千人忙活攒起大小均匀的一串朝珠也得费不少力气,碰见一颗大珍珠就得说是奇珍异宝了。这就是哈尔滨蛤蜊的故事。


东北网


我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也是江边渔民的后代.首先要更正你的认知,这个叫蛤蜊.这个叫河蚌.河蚌和蛤蜊生活在不一样的水域,河蚌在淤泥里,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今年夏天黑龙江水域干旱导致大量河蚌浮出淤泥,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市民抢挖河蚌.这种行为非常可笑,烹制河蚌需要很高的厨艺,否则口感会很差,再者身为哈尔滨人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小时候黑龙江的水很干净,鱼很大很肥,江虾是多么美味,可是现在呢?




幸运的大姚


先科普一下,你图片上的是海产品,俗称麻蚶子。哈尔滨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内陆城市,不沿海,所以不会产你图片里的东西。但是我听说流经哈尔滨的淡水河松花江出现了枯水期,江底的大河蚌都露出来了,引起了群众的哄抢。


守残卒


哈尔滨松花江流域不仅盛产蛤蜊、老虎夹(小龙虾),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啥都吃。

以前这些东西没人去捞,捞起来把玩一下然后也会再扔河里。死沉的玩意,喂鸡喂鸭都嫌费事。正因为没有天敌,人有不吃,所以才盛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