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備受古代先賢盛讚、品格高尚的隱士高人。他們的高風亮節被《論語》、《孟子》、《莊子》、《呂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讚揚。太史公司馬遷把他們放在列傳之首,加以褒揚。那麼,他們究竟是兩個什麼樣的人呢?是否是恥食周粟,采薇餓死的呢?

《史記》記述:伯夷、叔齊是殷末周初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國王生前指定小兒子叔齊繼位。他死後,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認為君命不可違,要尊重父親的決定,因此拒絕就位,並出逃外國。叔齊則認為伯夷賢德,治理國家最合適,也符合長幼尊卑秩序,因此也出逃國外。把王位讓給孤竹國君的二兒子。

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互相謙讓,先後出走,後來相遇。他們聽說西伯侯治理的西歧國富民豐,西伯侯禮賢下士,尊長愛幼,人民懂禮儀廉恥,就商定投奔西歧。姬昌已死,武王不發喪,開始伐紂。大軍供奉著姬昌(周文王)的神位,寓意此次主帥仍是文王,向孟津進發。伯夷、叔齊拽住馬韁繩勸說道:“父親去世卻不安葬,這是孝順嗎?當臣子的去討伐自己的君王,這是仁義嗎?商紂固然殘暴,但你以暴力治服暴力也是不對的!”武王大軍沒理睬這個迂腐的人,繼續進軍。周武王率軍,殺進殷都朝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聽說現在是周朝的天下,他們都變成了周的子民,兄弟倆無法接受這種歷史的必然更替。他們認為做弒君奪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恥的,對商紂王是不忠不義的,因此逃到首陽山上采薇菜為生,堅決不食周粟。伯夷、叔齊餓得面黃飢瘦,奄奄一息,他們就做《采薇歌》以明心志:“登上西山去采薇,以暴易暴不知悔,神農虞夏時代遠,命運多舛勿怨誰。”伯夷、叔齊終於餓死在首陽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