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衛報》2015年度最佳圖書|一部21世紀的牧歌宣言

有些人的生活完全由自己創建,詹姆斯•裡班克斯不是。他是牧羊人的長子,他的父親也是牧羊人的長子,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在湖區生活和勞作,按季節和活計的需要來安排,幾百年來都是如此。如果是維京人也許會理解他們的工作日常:夏天把羊放到山上,打理乾草;秋季到市集上再重新補滿羊群;冬天照顧羊群安然過冬;春天裡羊羔出生,每個人都忙得暈頭轉向,羊群又重新回到山裡。

來自古老鄉村的這些現代訊息講述了一個與土地唇齒相依的故事,描繪了一種很少被注意到但深刻塑造了歷史的生活方式。詹姆斯•裡班克斯以雋永清新的文筆,在《放牧人生:湖區故事》一書中,帶領讀者體會牧羊人的一年,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田園生活記錄,這種生活深深紮根於我們大多數人已失去的土地。

《纽约时报》《卫报》2015年度最佳图书|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

【夏】(選摘)

文 | 詹姆斯•裡班克斯鴉

穿過巷道時,我看到了曾經與祖父一起砌的一道牆。

我還記得他教我砌牆的樣子,那時我大概八歲,他用跟鼴鼠一樣的手把堅硬的藍色築牆石壘起來,我則把不起眼的小石塊塞進牆中間的縫隙裡。夏季也是修補維護的時節—把冬季破損的地方修補好。

當過牧場主的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曾寫過一首有關補牆的佳作:

有一些不喜歡牆的傢伙,

讓牆下的地凍得鼓鼓囊囊,

讓牆上的大石頭露在外面曬太陽,

讓牆間的裂口大得能讓兩個人並肩而過。

“好籬笆造就好鄰居”,確實如此。祖父深知這一點,也希望我能明白。我看著他翻轉手中的石塊,尋找適合砌牆的側邊,然後把它們一塊塊填進去:平坦不起眼的一側朝向牆內側,而長著“牆臉”(walling face)的一側則朝外。他把一些“貫通的石塊”也砌進牆裡,防止牆在漫長的歲月中因膨脹而倒塌。他鼓勵我用小石塊填入牆上的小空隙,把拳頭大小的石片和石塊塞進夾縫,用我的小手讓這道牆堅固起來。

他會悉心收藏一些最好的石頭,把它們壘在牆頂,讓那些銀色、黃色和經過陽光漂洗的苔蘚和地衣再次面對天空。

有一次,一些過路人停下車拍照,祖父則轉身走開,低聲說著“快點離開”。他把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蜂擁而來的遊客看作小麻煩,就像螞蟻一樣—他們會擋在路上,還有些奇怪的想法,但只要天氣稍微糟糕點,他們就會撤走,我們就可以繼續幹活。他覺得“休閒”是一個會帶來麻煩的奇怪的現代觀念—任何人都可以為了爬山而爬山實在是無異於精神失常。他飽受遊客之苦,認為他們難以理解。我覺得他並不瞭解這些人對於湖區的所有權有著另一種看法。一旦他知道了他們的想法,也會深感怪異,就好像他走進倫敦郊區的一個花園,因為喜歡裡面的花,就宣稱這花園在某種程度上是他的一樣。

牧場裡日復一日的勞作都是在完成無數不值一提的小事,這些小事都是經營這片土地和羊群必不可少的。修牆。伐木。治療身有殘疾的羊。給羊除蟲。讓羊在不同區域活動。在藥浴的過程中驅趕羊群。栽種樹籬(只有在恰當的月份才能進行這項工作,否則樹液運行不暢,樹籬也無法存活)。懸掛籬笆門。清理屋頂的雨水排水溝。給羊洗藥浴。修剪羊蹄。拯救卡在柵欄裡的小羊。清理狗窩。清理母羊和小羊尾部的糞便。你開車經過時並不會注意這些,但就是這些小事填滿了我們的時間。所謂的鄉村風貌,就是無數這樣看不見的小事的總和。

因為遇到反方向走來的幾個步行者,走在我前面的羊停了下來。這些人有些緊張地從羊群中穿過,來到我身旁。他們向我打招呼致意,我也跟他們打招呼。然後他們繼續前行,其中一人手裡拿著一本溫賴特的旅行指南。

我很想知道,他們中有沒有誰注意到祖父砌的牆,或是關心這些牆,或者好奇誰砌了這些牆。

《纽约时报》《卫报》2015年度最佳图书|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

【秋】(選摘)

離開牧場開始另一種生活的最奇妙之處在於,從我離開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在往回走。我很快意識到,我的新生活給了我大把空閒時間—週末、假期和夜晚。你並不需要一直待在學校或辦公室。牛津一學期是8周課時,三個學期就是24周。很快我就弄清楚,我待在家的時間能超過半年。學期中間,有時候我甚至能在家待半周時間。這樣一來我不會在牛津結識多少新朋友,也與大多數學生保持著距離,但我並不為此感到絲毫困擾。

我的書都覆著一層木屑。我正站在羊圈裡,與一群牧羊人擠在一起,母羊們被牢牢抓住,隨時準備送上拍賣臺。這是我們對它們進行檢查的最後一點時間。一批羊被帶上拍賣臺,如果我對它們感興趣,就要盯牢它們,不然就讓出巷道,讓下一批羊過來。前一天深夜我才從牛津回到家,我在那兒已經待了大約一個月。回家的感覺有點奇怪,就好像現在我只是這片我熱愛著的土地上的一個客人,不再是其中一分子。我第一次意識到,歸屬感事關參與其中。我們之所以屬於這裡,是因為我們是這片土地的一部分。因此,我一大早起來放牧,半小時的勞作就讓我重新找到屬於這裡的感覺,好像卸下了一層偽裝。草地上的露水或者說霧氣很重,母羊的背部鍍上了一層銀色。當我返回家裡吃早餐時,靴子已經被浸透。然後,我們在一片秋色中開車駛出伊頓谷,清冽的空氣沁人心脾。在太陽經過漫長的午後跋涉爬上山之前,山谷中的陽光如煙似霧。長滿地衣的石頭在薄薄的陽光下閃著銀光。薔薇果在樹籬上留下斑駁的猩紅光點。農舍的煙囪飄出清晨的第一縷炊煙。

我的心疼起來,因為我知道在我的新生活裡,將與這樣日復一日的光陰流轉和季節變幻說再見。我離開的這一個月裡變化很大。與我曾經習以為常的那些小變化相比,我看到了巨大的改變。秋季來得很快。每天樹葉和草的顏色轉變都預示著生命的變換。綠色的土地變成褐色。山上的歐石楠也在蛻變,一直變成茶隼翅膀的那種赤褐色。

母羊分批從巷道下來,走向忙亂的拍賣臺,而我們則站在巷道的盡頭,對它們進行檢查,此時投向它們的目光越來越多。在這次拍賣會上,我們要從山地牧場購買“使役”母羊,用它們來培育出雜交“混種”羔羊來賣錢。父親(就像祖父那樣)會在蒂斯河谷米德爾頓(Middleton‑in‑Teesdale)、柯比斯蒂芬(Kirkby Stephen)這樣的小拍賣集市之間奔波。我們去買那些在奔寧山脈上生活過的母羊,主人現在會把它們出售給居住在海拔更低、自然條件沒那麼嚴酷的地方的人,讓它們獲得新生。路虎和貨車橫七豎八地停在拍賣場附近的草地和街道上。你能看到很多三代同堂的家庭成員,長著羅圈腿的矮小山地老人們佝僂著背,兩旁則站著高大健壯如牛的孫兒們,一個個比爺爺們起碼高出兩英寸。按照傳統,人們會在這一天盛裝打扮。我的祖父通常會上下打量我一番,確保我盛裝亮相。他則會穿上花呢套裝,繫上一條領帶,靴子擦得鋥亮。而我如果是在套頭衫下穿一件襯衣,打一條領帶,則能獲准配上一條牛仔褲。

通過觸摸羊的背部,我就能瞭解其狀態,只需看一眼它們的毛色、毛絨度、腿部和頭部,就能判斷它們的品質。我還會檢查它們的牙齒,只要抓住一隻羊,翻開它的下唇(羊只在下顎長有牙齒)就能看到。牙齒能傳遞很多信息。羊羔長著乳牙,像針一樣鋒利的小牙齒,但長到一歲的時候,兩顆門牙就變成了更寬的白牙。再過一年,門牙兩旁的兩顆牙齒就長成恆牙,又過一年,就能長出一口恆牙,就像是一排邊緣緊挨著的用波特蘭石製成的墓碑。隨著羊逐漸長大,牙齒也變長,並開始老化,牙齒中間出現縫隙,最後變得搖搖晃晃,終至脫落。其實它們沒有牙也可以吃草,但終有那麼一天,它們的嘴會完全“壞掉”,它們雖然繼續掙扎,但仍免不了狀況惡化。當母羊“壞了嘴”,就只能被當作肉羊賣掉,因為它們已經失去了自力更生和生育後代的能力。

像今天這樣的拍賣日,我的工作就是站著檢查母羊的嘴巴。很多年前,父親就開始教我做這活兒,直到他認為我是個稱職的裁判才放手。現在,他相信我的話,他通常會坐在拍賣臺對面,這樣就能在需要投標時看見所有的羊。由於年齡的關係,這些母羊的牙口都已成熟,因此關鍵在於從牙齒判斷出目前這種狀態會持續數年,還是就只能維持一年左右。我們對其價值的評判是對其年齡和耐久性的一種判斷,而這種判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其牙口的檢查。“一口好牙”也許意味著你可以再用這群母羊三年,“一口破牙”則可能只代表一年使用期。這一天我要檢查數百隻羊,而父親則坐在拍賣臺對面觀察,點頭示意我暗示拍賣臺上的羊有一口好牙,還是應該放手。稍微給他一個微笑或眨眼,他就知道臺上的羊經久耐用。如果價錢合適,他會買下一些。只要稍微搖搖頭或轉個臉,就是告訴他不要出手。單隻母羊的差價可以達到20英鎊,而一個大型牧場每年秋季能賣出數百隻使役母羊,這樣的差價就像牙齒一樣至關重要。

本書所獲媒體推薦

在這個越來越注重流動性和自我實現的時代,裡班克斯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裡講述了英格蘭小型家族牧場的生活,也講述了一個有關傳承、根源和歸屬的故事。書中一切充滿知識性的描述,因為蘊涵其中的熱情和生機,都深深吸引著我們。——《紐約時報》書評

他在強大而充滿寧靜冥想的字裡行間,構築了一部21世紀的牧歌宣言。它半是湖區放牧史,半是個人回憶錄。精美絕倫!——《星期日泰晤士報》

所有這些都配以完美的音調,像訴說一樣流利,又準確地擊中人心,在勞作與想象中毫不費力地切換。——英國《衛報》

一本迷人的書……他繼承了父祖輩和祖先們的使命,並敏銳地觀察、講述了定義放牧生活的季節節奏與儀式。——《紐約時報》書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