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總經理尹燁解碼「創新基因」

2007年,一群懷揣“基因科技造福人類”夢想的年輕人南下深圳創立了華大基因研究院。在這塊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群人將基因科學從學術研究向商業應用延伸探索,華大基因也開始為資本市場和社會公眾所熟知。

華大基因在收穫的同時,也承受著不少的壓力和質疑。華大基因總經理尹燁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華大在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公眾的褒貶其實都在表明對基因技術的關注。我們的目標是讓基因技術普惠到更多人群。”

深圳開啟再創業

中國證券報:從2007年創始團隊南下深圳,到2017年華大基因正式上市,深圳這座城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尹燁:華大成立於1999年,因為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而生,最初是一家專事基因組學研發的研究機構。2007年,華大基因核心團隊一起從北京來到深圳,華大基因做的技術研究規模更大、水平更高。從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再到產業發展,來到深圳後真正開啟了產業發展的道路。

相比國內其他城市而言,深圳更具有活力。深圳緊鄰港澳地區,國際化和商業氛圍更濃,金融投資環境更加活躍。在這裡,大家談的是怎麼更好地把項目推廣出去。深圳政府的服務意識比較強,解決實際發展中的困難。深圳鼓勵創新,也容忍失敗。

中國證券報:深圳在鼓勵企業創新方面,有沒有具體的例子?

尹燁:鼓勵創新方面,深圳的實幹與創新獨一無二。像無創基因產前基因檢測項目,深圳是全世界第一個將此納入醫保的城市。現在香港媽媽做一次無創基因產篩大概需要6000元人民幣,廣州大概1700元,而深圳基本實現了醫保用戶免費。

最初,華大基因推出這個項目,深圳政府大膽給予支持,同時也很審慎。從市政府到發改委、科創委、衛計委,再到醫院,每一步都是紮實地推動。這個項目早在2011年開始推廣,如今在深圳已經比較成熟了。去年數據顯示,單是產前基因篩查一項,全國整體產值已經超過24億元。這在體外診斷這一單項項目上絕無僅有,而這基本都是從深圳發展走出去的。

中國證券報:2007年相當於重新創業,最困難是什麼時候?

尹燁:華大基因創始團隊剛來到深圳不久,由Illumina公司研發生產的第二代基因測序儀面世,將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低到了1萬美元以下。這個技術上的跨越有點像手機網絡從3G向4G跨越,大大提高了基因測序商用的可行性。華大基因想抓住這個機會。

從華大基因當時的發展階段看,我們在深圳已經完成熊貓基因組和黃瓜基因組的測序發表。如果想做更多的研究,必須要有“槍炮”和平臺,於是我們“買”成了世界最大的基因測序中心。

2010年,華大集團向國開行借款8億元購入128臺Illumina測序儀。這個舉動看來非常“大膽”,因為當時華大根本沒有可以用來抵押的資產,僅貸款利息就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但如果沒有當時的決斷,就沒有華大的今天。

應對挑戰

中國證券報:去年登陸創業板成為一家公眾公司後,外界對華大的商業模式和基因技術應用有了更多的審視,怎麼看待華大基因當前面臨的挑戰?

尹燁:從最開始的學界認知、業界認知、資本認知,到醫療機構認知,再到百姓認知,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華大當前最大的實力在於測序能力,特別是對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能力。現在世界上真正能獨立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的公司只有兩家。一家是Illumina,另一家是華大。Illumina的技術是2006年購買自英國劍橋。而華大基因則是2013年通過收購Complete Genomics公司而達成的。

今天,Illumina公司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測序成本為900至1000美元,而華大基因的服務價格做到600美元。這是在基因測序領域中國企業第一次實現領先。現在華大生產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測序儀超過800臺,差不多佔到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在臨床市場我們佔比更高。

現在外界對我們有些誤解,認為我們是基因測序“代工廠”,實際上我們現在使用的800臺測序儀全部都是2015年之後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產品。過去進口的128臺測序儀全部被淘汰。從技術研發,到設備製造,再到終端應用,華大基因已經實現了全鏈條打通。

當前,公司受到了很多關注。不管外界是褒是貶,說明大家對基因科技行業保持很高的關注。對華大基因而言,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變,希望基因檢測能夠普惠到每個人。

中國證券報:上市以來,公司股價回調,市值出現較大萎縮,公司對此如何看待?

尹燁:長期看,市場一定會迴歸到價值投資。希望大家投資華大基因,是因為我們價值投資的長效性。作為管理層,我們只能去專心做好公司主業,市場最終會給出相應的評分。

默克公司創始喬治默克說過一句話,“藥物為人類而生產,不為追求利潤而製造,但技術只要以治病為目的,利潤就會隨之而來。”這句話放在基因技術上同樣適用。華大基因擁有完整研發知識產權,利潤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必要手段,但最終的目標還是對社會創造價值。

行業要發展,必須有廣闊的市場。我們不能為了短期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行業發展速度。基因檢測技術應該被更快地認知,更早地正確應用。我們只需保持合理的利潤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去使用這個技術,我們也可以通過大量的樣本和數據,使產品變得完善和更具競爭力。

打造核心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華大基因核心的競爭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尹燁:從工具的角度看,華大基因以及母公司華大集團實現了全部打穿。從最基本的測序儀、測序試劑製造,一直到最下游的應用,實現了全產業鏈貫穿佈局。這在全世界只有華大基因一家。對基因檢測技術而言,測序儀和測序試劑的研發生產是最根本的東西,相當於基因測序中的“芯片”。在基因科技領域,我們實現了全球領先。

從大數據角度看,華大基因當前臨床以及科技服務的樣本量已經超過了1200萬份。這個數據量全世界絕無僅有。並且我們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佈局。

從北京遷址到深圳,帶來最寶貴的就是人才。這些人才都是當年參與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家蠶基因組研究的專家。華大集團2015年至2017年研發投入約25億元。截至2017年12月,華大累積已申請國內外專利2182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47件;已發表論文2399篇,SCI收錄的1966篇。其中,在GCNNS上發表文章共計349篇。華大基本上屬於一騎絕塵。

中國證券報:改革與開放如何推動華大基因發展?

尹燁:國家基因庫本身就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典範,國家所有,華大代運營。運行兩年多以來,基因測序樣本量數據量已經是世界第一。這就是一個改革開放最好的範例,開創了一種新模式。其他大型基礎科研投資能否採用這樣方式,既保證高效率,又減少了國家的負擔,同時確保權威性和安全性。

公司未來發展戰略方面,華大基因提出了“決勝生死染”的口號,具體包括出生缺陷防控、腫瘤防控以及傳染感染精準診療這三個研究領域。這些和基因檢測結果強相關。對外開放方面,我們的無創產前基因篩查技術已經在海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應用,在全球設立了100多個服務機構,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也在採用我們的技術。

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解码“创新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