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词创作 要知道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前几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前言

简单地说平水韵和中华新韵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好像有点别扭,只能说各有特点吧。

以平水韵为代表的古韵继承了隋唐的韵书一脉传承而来,是没有割裂的文化瑰宝。中华新韵,包括今年大力推广的中华通韵我们都叫做新韵,我以为是为了适应新的时期,为初学者不受今古音韵不同的困扰而制定,因为降低了门槛,所以对于诗词创作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古韵(平水韵 、词林正韵)

读懂古诗词最好要平水韵基本知识,因为今天的发音与古韵有很多不同,不了解古韵,学习诗词总会有短板。

1、关于入声韵

今天的人阅读《念奴娇赤壁》、《满江红》等入声韵的词,肯定是不押韵的,阅读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也是不押韵的: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如果不了解古韵,可能很奇怪为什么诗词不押韵呢?因此造成很多一部人认为诗词是可以不押韵的,我们常看到个别的网络古风就有这些现象。

学习诗词创作 要知道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2、有的平声韵不可以乱押韵

元、先、寒、删、咸等平声韵不是一个韵部,不可以乱用,例如杜甫的这首《秋兴八首》押韵十五删: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李商隐《无题》用的是十四寒: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不是用的一个韵部,十四寒和十五删是邻韵,律诗除了第一句可以用邻韵外,2、4、6、8句必须是同一个韵部,因此这两首押韵的字古人是不可以混用的。特别是科举考试中,绝对不可以犯这种低级错误。

例如唐朝钱起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押韵【下平九青】,今天读起来同一个韵母的【下平八庚】里的这些字“庚更羹横亨平京惊荆明鸣”等字就绝对不能用。

不知道平水韵,不会知道古人的押韵有这么多讲究,也不知道古人遣词造句的功力有多深。有一些学诗的人就因为押古韵顾此失彼而望而却步,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学习诗词创作 要知道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二、新韵

1、新韵古韵的韵部数量不同

《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根据隋唐时期的《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分206韵。宋朝平水人刘渊又合并了很多韵部,划分成106个韵部,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就是依据106个韵部的《平水韵》 。其中:

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

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

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

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

而最新的中华通韵只有十六个韵部,非常好记,下面是 (十六韵)简表目录(按照汉语拼音韵母顺序排列):

学习诗词创作 要知道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新韵取消了入声韵,基本是以汉语拼音来分韵部,不再像平水韵那么麻烦。困扰诗词创作者的今古字不同音的押韵问题得到了解决,作诗不用再去查韵书了。

三、新韵与古韵的优劣

1、新韵的优势 古韵的劣势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新韵非常简单,基本是普通话发音,作诗不必再去查找韵表,押韵变得异常简单;

而古韵与普通话有很多差异之处,仅仅是入声17个韵部就把人搞糊涂了, 如屋、熟、集、觉这些古入声字都是仄声,而新韵里是平声,因此用古韵作诗, 需要经常查韵书,否则极容易落韵。

2、新韵的劣势 古韵的优势

新韵的劣势也很明显,今天很多人读不懂古诗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懂古韵。另外,新韵割裂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字发音不同,直接影响到押韵和平仄,习惯了用新韵作诗,对于学习古诗词是一种障碍。从这方面来说用古韵作诗才能继承古诗词的意蕴。

学习诗词创作 要知道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四、古韵与生活发音不一致, 不是今天才发生的

1、方言与韵书

我们今天的普通话的发音在古韵中,有很多的字音不同,但是生活中的发音和韵书不一致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在隋朝制定切韵的时候,本来就是评估了各地方言所编制,即使是隋唐时期,韵书的发音也不是和各地生活中的发音完全一致。

大家知道康有为诗广东南海人,他说话北方人听不太懂,但是康有为作诗依然用平水韵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唐朝的宰相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广东的口音当然与官方的韵书不同,但是这些诗人们作诗都是依照韵书标准押韵。

2、官话与韵书、科举

元朝和清朝的官话,没有入声,和诗韵也不一致。特别是元朝周德清为元曲制作了《中原音韵》,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这本韵书里也取消了入声韵。

可是诗人们作诗依然以传统韵书作为标准,清朝的官方韵书佩文诗韵就是平水韵一脉相承而来。无论元朝还是清朝诗人作诗都是平水韵。

元朝的王冕《梅花 》中,洁、雪,依然是入声的用法,这首诗押入声韵:

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夜静月明多,开门满山雪。

在清朝可以看到五言八韵16句的试帖诗依然是唐朝的体式,押韵也是如此,如《阴阴夏木啭黄鹂》(李惺,嘉庆丁丑翰林)

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 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

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 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

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 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

杨柳三@路,樱桃四月时; 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这首科举考试的考卷诗作押韵平水韵【上平四支】,其中的“儿”的发音早就和生活中不同,但是依然采用古韵。倒数第二句的“吹”,是用的平水韵仄声发音。

学习诗词创作 要知道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结语

现代人作诗,用新韵或者古韵是诗人自己的自由,但是我以为想提高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一定要学习用古韵作诗。这样更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技巧和意蕴。

在元人统一中原和清人入关以后,以至于民国时期,生活中的语音早就和平水韵有很多不同,但是诗人们一直坚持用古韵作诗,是他们不懂得变通吗?对于传统文化,我自认为以继承为主,如同修复古建筑,修旧如旧为好。

@老街味道

  • 为什么要鄙视网络古风和老干体诗词?
  • 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古代诗人很少写古体七言绝句?
  • 诗词原创 观唐绝句76-80 春草风中鹧鸪语 似人空守越王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