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斩貂蝉不用青龙刀

吕布兵败下邳,授首白门楼。绝代佳人貂蝉,就此下落不明。后世传言,貂蝉为张飞掳获,赠与关羽。是夜月白风清,关云长手捧《春秋》一卷,一咏三叹,深感女色祸国之烈。转念想到貂蝉,陷董卓诱吕布,似此尤物,留在世上,为害不小。于是拍案而起,一把揪过貂蝉,喀嚓,给斩了。

关公斩貂蝉不用青龙刀

貂蝉

且不说貂蝉死得冤枉,单说关羽斩貂蝉用的那把刀。

关夫子的刀,众所周知,乃青龙偃月刀是也,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折合成现在的长度和重量,大约长是七尺,重是四十一斤,以如此利器加之貂蝉粉颈,不啻杀鸡用牛刀了。在下私心揣测,斩貂蝉之刀绝非青龙偃月刀;试想,关夫子一手揪着貂蝉,一手拿着青龙偃月刀,刀既长,距离又近,斩向貂蝉粉颈,角度一定别扭,拿不稳失手掉下来,把自己脚给砸了也不无可能。故而关羽斩貂蝉所用之刀,一定是采自武都山的玄铁所造,铭为“万人”的佩刀。

此刀在锻造材料上与青龙偃月刀极其不同,青龙偃月刀所用之铁为“镔铁”,是一种产自西方的进口货,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其源头即今中亚之大马士革。用“镔铁”锻造出的兵器锋利无比,强韧耐久,兵器上呈现细碎花纹,青龙偃月刀之得名,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图案之外,与此应该不无关系。

《三才图会》中煞有介事的说关老爷的刀法共有三十六招,其实刀类中偃月刀这种形制是迟至唐朝以后才出现的,以其刀身形似满月而缺半得名;偃月即月亮被遮掩之意。偃月刀是大刀之一种,大刀乃百兵之帅,所谓“大刀看刃”,说的是大刀这种兵器,大劈大砍,迅猛威烈,其刀法秘诀就在一个“刃”字,右手不离刀头之项下,谓之“定手”,控制灵活,挥洒自如,斩、劈、抹、云、撩、错、带等等招式,使出来要清楚流畅,招招不落空;双臂舞动,刀头名为“吹风”之红缨飒飒有声,青龙映月飞雪花,三斩连环如吞血,好不威风!

关公斩貂蝉不用青龙刀

东汉环首刀

刀之产生,其早于剑,商代之时,已有定型实物。河北怀安狮子口出土之鹿首刀,全长二十二厘米余,弧背凹刃,背部有棱,柄首作鹿头状,鹿颈下有环形鼻钮,十分精美。发展到西汉时期,刀形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刀首无一例外的做成扁圆环状,后世因而称之为“环首刀”。当时的工艺水准已非常之高,汉安帝永初六年所造之刀,已长达一百多厘米,反复折叠锻打约三十层,刃部还经过淬火处理,刀身上饰以错金火焰纹,异常华美。

三国之时,刀已取代剑成为军队中主要配备的短兵器,曹丕还是世子的时候,即造有宝刀三口,名曰“灵宝”、“含章”、“素质”。又造百辟露陌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名曰“龙麟”,较前三刀短而轻,是为匕首。诸葛亮羽扇纶巾,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是道骨仙风的模样,其实他的武艺也很惊人,所用兵器就是刀,据说他定黔中之时,路过青石祠,此祠大约是在山脚下,他拔刀刺山,没刃而去,从行之人莫测其高深。此乃传说,未可全信。

关公斩貂蝉不用青龙刀

青龙偃月刀

刀类之中,除大刀之外,还分单刀、双刀。关羽马上使的是青龙偃月刀,步下即用双刀,他自武都山采铁所炼之刀“万人”,即是两把。使双刀讲究步法,两手两脚必要配合默契,用力均匀,双刀在手中如蝶入芳丛,上下缠绕,使人眼花缭乱,步法凌乱的话,未伤人先伤己,称不上高手。

关羽当然是个中翘楚,舞起双刀来,长髯飘飘,步态轻盈,一定很好看。谚云“双刀看走”,此之谓也。关老爷的三弟张飞,冲锋陷阵,大家都知道,使的是丈八点钢矛;短兵相接之时,用的却是单刀,此刀用铁采自赤珠山,刀身上有一行铭文曰:“新亭侯,蜀帝大将也。”张翼德勇猛刚烈,用单刀是再合适不过,俗话说拼命的单刀,单刀招式,以迅猛见长,练到火候,一刀下去,风云变色,气势骇人。使单刀难点在“手”,右手握刀,左手不能让它闲着,闲着就容易出事,轻则干扰出招,重则自伤,故而左手掌法必须配合右手单刀,天衣无缝,进退裕如,方可称善。

后世江湖中人,将一柄单刀分为“天地君臣师”五位,刀背为天,刀刃为地,刀柄为君,护手为臣,柄后为师,乃效法“仁义礼智信”之意,可见武德之重要。

五刑之一为斩,刀之为用,除临阵砍伐,还用作行刑之具。清朝有姜姓一族,世代为刽子手,家藏利刃五口,刀首分五式,为龙、为虎、为鼠、为蛇、为龟,比得上包青天的铡刀了。此五刀历数百年而锋芒完好,次日若有大辟,先一夕必出鞘而鸣,明朝的皇帝将此五刀封以五将军之号,可见其神异。

古代的刀因用途不同,尚分多种,如削刀、佩刀、容刀,鸾刀等,乃至入宫当太监,首先要下“蚕室”净身,净身用的那把弯刀,都各有其制,各得其妙,此乃刀之别用,备而不述了。

近代使刀的武林豪杰不在少数,以义侠著称于世的,首推清末好汉大刀王五,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中的“两昆仑”之一,即指王五。王五所用的大刀,非“青龙偃月刀”之谓,而是因为他的单刀比之一般单刀大而重,故名之。谭嗣同死后王五冒险为之收尸,并策划赴瀛台救护光绪帝,可惜事未成而庚子变起,王五参与义和团,共举灭洋大旗,事败被捕,被枪杀于北京前门外之东河沿。一身绝学,后继无人,良可叹也!

【本号特约撰稿人】

物虚生:得过且过日子,半通不通秀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