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賀友直(1922-2016)是連環畫大師,他在1960年代創作的長篇連環畫《山鄉鉅變》,被譽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賀友直的得意之作還有《白光》《小二黑結婚》《朝陽溝》《連升三級》《十五貫》《申江風情錄》等。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連環畫俗稱“小人書”,賀友直在這個領域默默耕耘了一輩子,終成一代宗師。在中國美術界,有所謂“北葉南賀”之說,北葉者,葉淺予先生也;南賀者,即賀友直先生。他倆都是中國人物畫大家。

賀友直雖生於上海,但童年在老家浙東鎮海度過,之後又回到上海。他對故鄉戀戀不忘,鎮海,又稱蛟川,故他落款常用“浙東蛟川賀友直”。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我無緣結識賀先生,但有朋友與先生交好,時常傳來一些“老頭子”的逸事,提到他總是充滿了敬意。老頭直到晚年都住在上海弄堂裡,房子面積很小,全心身地投入藝術創作,對名啊利啊置之度外。朋友告訴我,老頭酷愛紹興黃酒,每餐飲食,賀師母除了準備“賀傢俬房菜”,總要溫上一壺黃酒,幾十年雷打不動。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賀先生與新加坡有一段緣,1996年攝影家張美寅先生為他操辦了個展。據報道說:“主持開幕的書法家潘受非常賞識他的作品,力邀他為雙林寺歷史作畫。當時雙林寺復原委員會希望以歷史組畫來追念開山方丈賢慧和尚立寺弘法的大悲心與劉金榜居士的傳奇故事。”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賀友直答應了潘受和雙林寺的邀請,為雙林寺創作了十二幅大型雙鉤設色組畫,以他最拿手的“畫故事”的形式描述雙林寺的歷史。每一幅畫下面有一段文字介紹,由新加坡書法家紀民貞用正楷恭寫。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日前,在長輩好友的引領下,有緣去雙林寺一睹十二幅大畫真跡。說實話,踏進文物室見到它們的那一刻,只能用佛門裡的詞彙“歡喜讚歎”來形容。據我所知,賀先生不是佛教徒,但他答應為雙林寺作畫,至少說明他心裡有佛,他是願意親近三寶的。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最後一幅《復原雙林》的落款是:“雙林禪寺建寺史圖一十二幅始於一九九七年成於二000年之歲尾中國浙東蛟川賀友直畫”,從中可推算,賀先生從75歲動筆,到78歲完成,費時三年多。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對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說,絕對是一個浩大的藝術工程,是在“拼老命”,其中創作的痛苦與欣喜,不言而喻,甚至令我聯想到米開朗琪羅為羅馬教皇繪製壁畫的種種艱辛與奉獻精神。這十二幅畫作展現了老先生畢生的綜合才華:白描的本領、水墨的本領、線條的本領、設色的本領。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賀友直與佛教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或許成全了他的藝術,他可以跳出佛教繪畫的框框,不知不覺中滲入一些世俗情懷。其中《方丈圓寂》一幅,賢慧法師的造像,讓我想到大名鼎鼎的“易縣羅漢”,畫出了“普通人”的氣質特徵。賀友直非常欣賞陳老蓮的人物畫,他曾說:“陳老蓮畫的人物,雖不注重細緻入微的表情刻畫,但大的形體造型卻表現出人物的氣質特徵。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人物的細節、動態、衣紋組織都以概念的意識和手法處理,所以顯得單純而具有很高的格調。會做戲是不容易的,不注重做戲而能打動人,則更不容易。他是經心的,卻又像似不經意的;無技巧,卻是更高的技巧。”可見,賀友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韻和格調。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看得出他為了這批畫,認真鑽研了佛教藝術尤其是敦煌壁畫,但他的高明之處,絕不生搬硬套,而是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雙林寺住持惟儼大和尚那天告訴我們,他本來希望賀先生的畫裡體現閩南佛教元素和南洋建築與自然環境的特徵,但賀友直一旦投入創作,有時候顧及不到這些“細節”,惟儼法師最後還是“放下”己見,讓畫家自由去畫。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法師對藝術家的尊重,加上佛力加持,使得賀先生能夠放開來全面展示他的繪畫天才,人物、花草、動物、山石,無一不佳。他也大膽運用石綠、靛藍、朱磦,色彩上既明麗又雅緻。《大興土木》一幅可以說將老頭的藝術才能發揮到了極致,他把所有的看家本領都使了出來,上下兩截背景畫面,有《清明上河圖》的意味。

那些從新加坡河輪船上吊木頭、岸上抬木頭、在腳手架上幹活等種種畫面,細膩生動,動態與靜態相得益彰,可見他高超的寫生能力。我南京的一位畫家朋友對這十二幅作品大為讚賞,尤其佩服老頭子的寫生功底。賀友直他們這一代的畫家,基本功都非常踏實,對寫生有很高的要求,和傳統文人畫不盡相同,文人畫更注重筆墨情趣、詩境、禪意。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我不知道,賀先生在其他地方是否留下如此巨幅的組畫,對一個連環畫家(當然,賀友直的意義,遠遠超越了連環畫,他的水墨功底也極棒,在《白光》裡有了充分體現)來說,這一組大型繪畫,絕對是他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加上題材的特殊性,意義更加非凡。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今年是雙林寺建寺120週年,重談這十二幅組畫,回顧雙林寺歷史,意義非比尋常。同時,在此我們要深深感謝賀友直先生留給雙林寺、留給新加坡這樣一批重量級作品。


何華,男,祖籍浙江富陽,生長於安徽合肥。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現居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者。出版散文集《因見秋風起》《試遣愚衷》《買金的撞著賣金的》《老春水》《一瓢飲》等。

《在南洋》現已出版!

何華新書《在南洋》收有作者近年所寫有關南洋的四十篇文章,分為三輯:涉及人物、文學、電影、音樂、書畫和飲食,包括潘受、饒宗頤、許夢豐、蔡逸溪、陳有勇、董橋、廣洽法師等。

南洋,這兩個字意義非比尋常。它令人想到閩粵潮汕地區老一輩華人口裡的“下南洋”,也讓人記起日本電影《望鄉》裡的“南洋姐”,當然,它還有別的聯想,譬如:南洋畫派、南洋大學等等。這兩個字,沉重、心酸、堅韌,但也充滿了蕉風椰雨的詩意和娘惹峇峇的富麗。

作者以一個新移民的視角,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文景觀,進行了細緻的觀察並形諸文字。本書內容豐富,文字簡淨,有助於讀者瞭解南洋文化。

《在南洋》在各大書店均有出售,戳“閱讀原文”可購買。

中國連環畫泰斗與新加坡雙林寺竟有這樣淵源!


(文:何華)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