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向西」(五)开国大典上的骑兵

「骑兵向西」(五)开国大典上的骑兵

“我们骑兵师参加过开国大典 。”第一次认识陈老,就和我说到了骑兵第一师这段师史 。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一个重要兵种,骑兵部队在挫折和胜利中发展壮大,一直打到战略决战,骑兵第一师前身各部队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

大青山骑兵支队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合编,发展为绥蒙军区骑兵旅、晋绥八纵骑兵旅,简称绥骑,1949年3月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师长康健民,政委李佐玉,政治部主任强自珍,参谋长封致平。

晋察冀军区察北分区三个骑兵团,简称察骑,1949年5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 ,师长胡德利,政委梁正中,参谋长袁健,政治部主任李虓。

冀鲁豫军区骑兵团,后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一纵骑兵团,1949年整编为中原军区河南省军区骑兵团,团长万怀臣,政委江川,参谋长司家荣。

骑兵第一师、骑兵第三师、河南省军区骑兵团,就是建国后骑兵第一师的前身 。

骑兵编制不同于步兵,骑兵团一般没有营级编制,而是直辖骑兵大连,如骑兵三师编成时,全师共2000多人 ,骑兵部队是各军区、野战军作为机动力量使用的精兵 。

同时,还有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称为蒙骑,主力在东北战场参加了辽沈战役,一部在华北作战 ,是另一支功勋卓著的骑兵部队 。

各路骑兵转战在东北、华北、中原的辽阔战场上,至1949年统一整编,全军共有十四个骑兵师,加上各野战军的团级以下骑兵单位,控马挎刀官兵不下十万 。

1949年7月,东北、华北(除绥远部分地区)、中原已经全部解放,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正在向中南、西南进军,风扫残云般地卷击国民党败军,第一野战军发起扶眉战役,拉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这时,晋绥战场上,参加大同战役后的骑兵第一师奉命转入剿匪,骑兵第三师返回察北归建 。

这一天,骑兵第三师接到军区一道命令,顿时,骑兵们激动地把帽子扔上了天 ——骑兵第三师作为全军骑兵部队的代表,被选调参加开国大典 。

打出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对于这支付出无数牺牲的军队来说,是崇高的荣誉 ,他们浴血奋战之时,最大的祈盼,就是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陈老1958年入伍时的老首长、后来任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的李正忠中将,谈当年参加阅兵时的心情,先提到的不是荣誉,而是感慨:“胜利来之不易,战友的鲜血没有白流 。”

李正忠时任骑兵第三师作战参谋,是开国阅兵骑兵序列的擎旗手。

「骑兵向西」(五)开国大典上的骑兵

李正忠将军1945年参加八路军,身经大小几十次战斗,先后参加过辽沈和平津战役。老人说过:有的战友穿上军装第一天就倒下了,一同参军的伙伴有近百人牺牲,得知我们部队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大家激动地拥抱,流泪,很多人几晚上都睡不着觉 。

察骑部队1942年才建立,在各支骑兵部队中是“小兄弟”,随着战争的推进,开始由游击作战向运动战、正规战转变,但因作战频繁,正规化、系统化的骑兵训练没有时间开展,开国军事盛典这样的大场面,人没经过,马也没见过,所有的战马必须整齐划一, 步调一致,不能有一匹战马受惊失控,这对察骑部队是个考验 。

第一步先要挑人选马,完成人员、马匹编组,参阅人员必须政治可靠,技术过硬自不用说,参阅的马匹更要精挑细选。骑兵们干劲冲天,每天除了苦练,还要精心给马喂料,洗澡、梳毛,把战马养护的膘肥体壮,要确保人马一条线,站的稳,走的齐,踏出骑兵威武雄壮的气势来 。

为了让战马适应“地上战车轰鸣,空中战机呼啸,礼炮连天、军乐铿锵、红旗如潮人如海”的壮观场面,骑兵用炸药包,按照礼炮的节奏依次点响, 同时组织大批群众进场“围观”,营造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热闹氛围,伴以高音喇叭持续播放《解放军进行曲》、《骑兵进行曲》,反复灌耳音,直练到战马对这些声响全不在意为止 。

按马匹的颜色编队,是作战时很多骑兵部队的惯例,如驰骋冀中根据地的冀鲁豫骑兵团 。开国阅兵为了军容威武整齐,骑兵方阵也分别编成白马团、红马团、黑马团。察骑部队很有些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立有战功的军功马,就因为长了身“杂毛”,被刷了下来,战马的主人们情绪不是一般的大 ,“有些战士气的还哭了鼻子 。”

陈老的另一位老首长,骑兵第一师的赵子灵团长,是当年参加开国阅兵的白马连连长 。陈老就是赵团长到甘肃宁县接的兵 ,那是1958年。陈老常言,难忘赵团长对自己这个新兵的关怀和帮助,难忘这位性格耿直,爱护下属的老团长。

「骑兵向西」(五)开国大典上的骑兵

光阴荏苒,李正忠将军、赵子灵副司令均已作古 。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海军、步兵、装甲兵、炮兵方阵之后,骑兵第三师代表人民解放军十万骑兵压轴出场,受阅官兵骑乘1979匹战马,分为12个骑兵方阵受阅,军容威武、阵列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广场,高质量地完成了开国阅兵任务,得到军委和阅兵指挥部的高度赞誉,给当年参加观礼的的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写下了骑兵第一师师史上极为光荣的一页 。

「骑兵向西」(五)开国大典上的骑兵

老人家给这支军队注入了睥睨一切对手的军魂 ,为人民服务 。

马通人性,战马是骑兵无言的战友,在与陈老攀谈中,陈老经常说这句话,老骑兵对战马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战马能随着战友的意志,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有时候,人和机器还真不如马 。

阅兵训练时,察骑部队以为,别的兵种只要保证人的素质到位,机器精心测试保养,就不容易出问题,而骑兵方阵受阅难度很大,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战马不听话,结果经过突击训练,踏入阅兵场,战马非常给战友争气,倒是机器出问题了。

装甲方阵的一辆战车,驶过天安门不远就熄了火,被后边的战车顶着推了出去,天安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到了。装甲兵的阅兵指挥员里有田汉的儿子田申,他听着父亲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奏响,激动不已。偏偏出现了这么辆不争气的装甲车。

也不能怪装甲兵,那时的机械化装备都是缴获和捡来的杂牌货、老爷车,再怎么仔细也难保证不出问题 。空军连参加阅兵的飞机都不够,为了营造声势,几架飞机要重新绕飞回来重新通场,部分战斗机还要带弹受阅,防敌空袭,受阅后在空中转入战备值班 。

人,也出问题,中国请来负责拍摄影片的苏联摄影师,典礼结束后,存放在宾馆的彩色胶片因失火全部损毁,我们今天看到的开国大典视频都是黑白的,就那么短短几分钟,那是中国摄影师所拍的一部分,幸运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镜头保留下来了,遗憾的是各军兵种阅兵的全过程,晚上北京焰火联欢的镜头再也看不到了,包括骑兵第一师将士们的英姿 。

中国的阅兵式为什么世界闻名,那是有传统,有传承的 ,开国阅兵这个头就开的强悍,给以后的历次阅兵注满了一种精神,别人单纯模仿是学不去的 。

值得回味的是,开国大典的分列式,首先出场的是海军,那时的海军弱的可以忽略不计,偏就放在战功卓著的步兵、炮兵、骑兵之前,这是要告诉海峡那边和后边的大国,无论什么时代,换成什么军兵种来对抗,统一都是必须的,中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骑兵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的各路人马,劲旅也好,杂骑也罢,都灰飞烟灭了,只有解放军的骑兵还在骏马奔驰 。

骑兵第三师参加开国阅兵后,又连续参加了1950年到1952年的三次国庆阅兵,紧接着拨转马头,要向西开进了 。

请看下篇,甘青川边大剿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