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前蘇聯國家及其盟國想加入北約組織?

李翔


蘇東國家加入北約有幾個批次。加入北約也各有各的打算。第一種,是

純粹“仇俄”“恐俄”,與俄羅斯有各種舊恨新仇的,比如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捷克等,屬於屢次被蘇俄欺負的。最近的兩個潛在加盟國,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也是被俄羅斯欺壓怕了,各自都還有領土被俄羅斯侵佔。

第二種,是帶路黨“納投名狀”來鞏固統治的,最典型的是羅馬尼亞。羅馬尼亞跟俄羅斯沒多大矛盾,但是“變色”是靠政變殺了齊奧塞斯庫夫婦,但是上臺後的反對黨也一樣腐敗無能,政局不穩,所以只能藉助加入北約來爭取更多現實利益,堵住國內老百姓的批評和不滿諷刺的是,俄羅斯自己也曾一度想加入北約。葉利欽上臺後,也是難以平息國內的反對,希望借加入北約來爭取更多經濟援助。總之,這第二種國家,一定有一個腐敗無能的政權,才跟北約綁在一起。

第三種,自己國小兵寡,沒錢搞國防,來“搭北約便車”的。最近加入的成員國黑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常備軍只有不到1萬人,加入北約倒不是要跟俄羅斯翻臉,純屬自己不願意花大錢投入國防,因此選擇去北約蹭個流水席,來解決國防問題。


萊茵的黃金


就是俄羅斯在歐洲勢力衰退的體現。東歐國家、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俄羅斯就無可奈何,如果俄羅斯勢力強,這些國家也不敢加入北約,或者申請加入北約,北約也不敢收。就因為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國力大幅衰退,北約才一路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黑山加入北約也是看到俄羅斯連家門口都護不住,現在又被北約制裁、緊逼,自己離俄羅斯那麼遠,根本就指望不住俄羅斯,所以抱北約大腿護全自己。

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北約就不敢收,因為這是俄羅斯的底線。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抱著一堆核彈、常規軍力也不算弱的俄羅斯。像格魯吉亞就在俄羅斯的軟腹部,俄羅斯豈肯讓北約到這兒來,那不要老命麼。所以,在2008年狠狠教訓了一下當時猖狂、幻想美軍會來保護自己的格魯吉亞。其實原本北約是想接納格魯吉亞的,看到俄羅斯狠揍格魯吉亞之後,就打消了這個心思。

俄羅斯在歐洲已經沒有多少勢力範圍了,已經退無可退。以前的算了,離自己遠的無能為力也能吞下苦果。但如果再讓烏克蘭、格魯吉亞加入北約,那俄羅斯也不用混了。(S)


聯合防務


北約的宗旨是在集體防務和維持和平與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北大西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所以理論上講,只要是北大西洋地區利益相關國,包括俄羅斯和前蘇聯,都有理由加入北約。

是的你沒看錯,前蘇聯1954年正式提出加入北約。理由非常正能量,認為二戰就是在兩個國家集團之間開打的,所以不能再搞兩個集團,乾脆蘇聯直接加入北約。當然具體條件就沒那麼客氣了。蘇聯要求加入後美蘇軍隊都撤出歐洲,讓它中立化。

二戰把歐洲打殘了,只要他們不投入美國懷抱就是蘇聯的重大利益。當然西歐和美國也不傻,拒絕了蘇聯的申請。於是第二年蘇聯成立起華沙條約國組織。其主要宗旨就是歐洲如果發生任何國家對締約國的進攻,其它國家要一起保護。

和北約一樣,華約也是開門的,不是僅限於當時的蘇聯集團,歐洲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華約。雙方事實上都留下了擴充成員的可能。只不過後來北約真能擴展,而華約完蛋了。

蘇聯解體後,俄美好的穿一條褲子。當時美國軍事監督員直接在俄國核基地裡面轉,監督他們銷燬核武器。甚至俄國提出說沒錢做銷燬這種事,美國直接購買俄國核彈頭裡面的核原料。既然好到這樣,葉利欽當然提出過加入西方集團,包括G7和北約。G7這個空談集團讓他加入了,北約仍然關緊大門。理由是“不能讓大象闖入磁器店”。

普京是世紀之交由葉利欽直接提拔上來的。當時克林頓還在臺上,兩個人會面時普京直接問,俄國加入北約怎麼樣?克林頓表示不反對!當然,因為是快下臺的人,可以理解為是一句客氣話。但是當年兩國關係確實好到可以聊這種事的程度。當時加入北約這個事在俄國內部有很多支持者。

所以,既然老爸和大哥都那麼希望加入北約,小兄弟想加入也是可以理解的。


科技文化鄭軍


冷戰時期前蘇聯曾一度拉攏東歐各國組成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同西方國家組成的北約組織對峙。1991年7月1日隨著蘇東劇變華約組織正式解散,此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開始東擴,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黑山等前華約成語國乃至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已紛紛加入北約。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前華約成語國加入北約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華約解散、蘇聯解體以來北約就一直不斷在推進東擴,這既是基於北約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進一步擠壓戰略對手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冷戰結束後在西方陣營和俄羅斯的競爭中西方逐漸佔了上風,這些前華約成員國從自身利益出發也希望同西方國家改善關係以獲得經濟支援、安全保護,同時這些國家對俄羅斯是不放心的,時刻擔心俄羅斯會重新將自己納入勢力範圍,引入西方勢力以對抗俄羅斯也就成為了這些國家眼中的可選項之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並不一定是越來越多的前蘇東國家想加入北約。這些國家從蘇聯解體後多數是一直想加入北約,至於到底自己什麼時候能上車,一是看自己什麼時候提出申請,二是看北約啥時候點頭答應。

波蘭、匈牙利和捷克90年代初就提出申請,1997年得到北約接受,1999年正是加入。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一共9個國家都是在2000年提出要加入北約,其中七國2004年成功加入,阿爾巴尼亞2008年加入,馬其頓則到現在還在waiting list等著。

要加入北約的理由很好理解。最重要的是對重回歐洲和西方世界的嚮往。被沙俄-蘇聯支配的歷史,在這些國家看來只是不幸的例外。二戰初期,當西方不惜一切代價向遭到蘇聯封鎖的柏林空投物資的時候,蘇聯則在忙著在東歐拆除機械裝備往東送。從那時起,西方這個大哥看上去就比蘇聯要仁慈許多。有的蘇東國家雖然與俄羅斯同為斯拉夫民族,但它們更珍惜的還是與歐洲的基督教文明紐帶。

不安全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90年代初是因為國內普遍動盪,政權不穩,對俄羅斯重新強大的恐懼還不是第一位的。等到普京靠石油美元把俄羅斯的軍力恢復了一些,東歐的噩夢才算真正開始。2008年俄羅斯進攻格魯吉亞,2014年“收回”克里米亞後,東歐還沒有加入北約的國家才紛紛重燃熱情,甚至為此客服了重大的心理障礙。就以2017年6月才加入北約的黑山為例,多少人記得它曾是塞爾維亞與黑山的一部分,也即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就是那個捱過北約狂轟濫炸,三名我駐南使館烈士犧牲的那個南斯拉夫。

至於這是不是代表俄羅斯在歐洲勢力的衰落,答案應該基本是肯定的。俄羅斯在軍事上越強大,越想對諸如烏克蘭之類的前勢力範圍下手,歐洲就會越恐懼,越抱團。所以聰明如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後就開始在敘利亞動手,畢竟在中東,俄羅斯與歐洲的妥協空間要大一些。

最後放一張三位英雄的圖鎮樓。斗轉星移,時移世易,不到二十年,黑山都加入北約了。


儲殷教授


蘇聯解體之後,雖然還有獨聯體的存在,但是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了。而且隨著北約東擴的推進,獨聯體國家實際上也已經開始分崩離析。這實際上就是樹倒猢猻散的結果,俄羅斯並不能阻止這種趨勢,歐洲小國另外尋找靠山和庇護也是必然的事情。

北約峰會

俄羅斯現在雖然還保留著蘇聯的一部分軍事實力,但是已經沒有了蘇聯的綜合實力和整體號召力。特別是在經濟層面上,俄羅斯並不能給周邊國家帶來紅利,而俄羅斯過於強大的軍事力量,反而使得周邊小國十分忌憚。這些小國需要尋找新的依靠,經濟軍事規模龐大的北約就成了新的選擇。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北約已經接受了多個國家的加入,俄羅斯其實也曾經很積極地想要加入西方體系,但是北約接納不了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俄羅斯只能面臨著繼續被排斥的局面。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排斥,又使得歐洲國家不得不加緊站隊。

普京會晤歐洲國家領導人

目前,就連和俄羅斯緊鄰的歐洲領土大國烏克蘭,也積極地參與到加入北約的行動中。如果烏克蘭的願望實現,那麼北約將向著俄羅斯門口挺進一大步。烏克蘭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一直被稱為“歐洲糧倉”,且烏克蘭有一定的軍工基礎,其軍事技術仍然保持有一定的規模。獲得烏克蘭對北約而言顯然是有紅利的,而對俄羅斯而言則明顯是一種損失。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當然俄羅斯無力阻止這一趨勢,畢竟經濟上不如人,吸引力肯定是不如人的。所以俄羅斯選擇了防禦為主,謹慎進取的策略。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拿到克里米亞半島,就是為了確保自己在黑海的根本性利益不會受到損害。而俄羅斯挺進敘利亞和地中海,也是為了捍衛自己在區域範圍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北約的影響力。


白虎堂


其實很多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和前華沙條約國家都不是自願加入蘇聯以及華約的,都是被蘇聯強行吞併或者是強制性拉入東方陣營。前蘇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緩衝區來維護自身的安全,一直在強化自身的對於其他加盟共和國和東方陣營的控制力。甚至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提出了所謂的“有限主權論”,並且多次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事物進行干涉。這使得這些國家在外表上看是蘇聯的盟友,而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個囚犯和工具。

(北約與俄羅斯)

一般而言,在歐洲尤其是東歐地區,在大街用當地話喊一句“俄國人來了”,估計很多人會自覺的心裡一驚,甚至自發的躲起來。很多不好的記憶和歷史場景都會浮現在腦海之中,這種恐懼感是來源於歐洲國家一直以來都存在“恐俄情緒”,這種恐俄情緒是近可追溯沙皇俄國時期,遠可追溯到東方草原民族的西進,大概有上千年了。在蘇東鉅變之後,一些國家出於“安全困境”的原因,急需加入集體安全協議來保障自身的安全。對於波蘭、匈牙利、捷克等這些國家而言皆為此類。對於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而言,從蘇聯獨立出來,更像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加入北約除了安全以外,還是為了保障自身的民族國家的獨立成果。

(北約與俄羅斯的對峙)

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及克里米亞問題的產生,使得東歐各國的神經再次緊繃起來,波蘭的房價都應聲下跌。這無形之中加速了那些尚未加入北約的東歐以及東南歐那些國家加入北約的步伐。格魯吉亞掃清加入北約的障礙,而烏克蘭也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之中,馬其頓為了加入北約更是把國名都改了以換取希臘方面的同意。這在俄羅斯看來就是北約的步步緊逼,是北約東擴,被俄羅斯視為威脅,然而究其根本其實是俄羅斯自己在威脅自己。這些國家加入前蘇聯以及華約組織,可以說是被動拉上了戰車,而加入北約基本上都是主動申請。在前蘇聯以及華約內部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國家平等,然而在北約內部成員國之間的國力可以不平等,但是政治地位都是均等的,這就是最為現實的差距。

(克里米亞危機)

俄羅斯以及前蘇聯以鄰為壑的做法,讓這些國家的人們感覺到了不安全和不自由。以至於在北約聯合軍演的時候,這些國家的人們看到美國的軍車時候,主動迎上去夾道歡迎,有的甚至抱怨“美軍晚來了70年。”這些蘇聯人在冷戰期間也來過這些國家的城市大街,不過迎接的卻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石塊和然饒瓶。

(捷克民眾歡迎美軍到來)

我想這大概也就這些國家為何踴躍加入北約最直接的表現,美軍讓他們感覺到安全,而俄羅斯讓他們感覺到不安。北約與俄羅斯的對抗,從根本上講依然沒有擺脫“意識形態”的對立。而安全困境使得彼此嚴重缺乏互信,局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一定程度上講俄羅斯的影響力的減弱,才是這些國家得以有勇氣加入北約的根本原因,無論俄羅斯叫什麼名字,帝國也好,蘇俄也罷,其實本質上都是俄羅斯。國家不是個人,其不會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①,其對於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判斷都是基於機械性的理性判斷,所以說不要用“情懷”來思考國際問題。


①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徵,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美國人的霸權核心:對抗

紅旗落地,蘇聯解體,美國人彈冠相慶。總統克林頓說:“20世紀成全了美國,21世紀將是美國人的世紀,到2015年時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對美國構成挑戰。”

這是屬於美國的戰略機遇期,美國利用這樣的“戰略機遇期”來加緊構建“單邊世界”,其理論基礎是美國優勢主導戰爭的“霸權穩定論”。即,“兩極格局崩潰後的世界不應該走向多極化,而應成為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世界,美國的單極霸權不僅是實力造就的,而且還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默認,其他國家都希望藉助美國來平衡彼此之間的矛盾,而不可能聯合起來制衡美國的霸主地位”。

在1990年代後,美國一超獨霸,烈日當空。世界上各個大國都遭到美國的重點關注。中國在90年代“三大恨”,俄羅斯有90年代整個國家被洗劫一空的慘痛經歷。美國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構建著單極霸權的世界體系,在這個意義上,美國不停在給自己尋找對手,製造爭端——所以,冷戰並沒有結束,相反它以另一種形式更加深化了。

(冷戰沒有結束)

冷戰在1947年年開始,以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組織北約等行為的背後,都深深地刻著“冷戰思維”,其最核心的內容是“對抗”。

美國的霸權理論的核心是對抗,對抗誰呢?

答案是:全世界。

美國霸權的立足點:歐洲處於分裂和對抗

蘇聯解體前,美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北約所謀求的最大利益即是東西德統一。除此之外,北約不會選擇東擴。然而,蘇聯解體後,北約又是如何做的呢?

美國許諾說:歐洲將是“完整而自由的” ,一個沒有敵對勢力的集體安全體系。只要實行了美國式的“民主自由”,就會變得和西歐一樣富裕。

蘇聯解體後,歐洲陷入了徹底的分裂狀態——經濟上的分裂。當時在黑市上,1美元的購買力非常驚人。一部略有誇張的美國電影,說到幾個美國小夥子到歐洲尋找豔遇誤入東歐國家,身上只剩下一點零錢,原本以為陷入絕境,哪知道這些零錢的購買力竟然讓他們過上富麗堂皇的生活。

所以,美國這樣富有政治攻心的口號,收穫了從布拉格到莫斯科的一眾粉絲,因為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是那麼的強烈啊!

可是他們也不想想,西歐在戰前可就是發達國家,他們的積累遠非這些東歐的窮國、弱國可比。所以,20多年後,這些國家驀然回首發現,他們國家被“去工業化”了,原本殘存的一點經濟基礎都被破壞了,淪為了西歐的農產品、服務業(和諧)的基地。

(蘇聯解體)

在1991年-1999年,為了避免俄羅斯的反彈,美國甚至把“民主自由”的桂冠給了俄羅斯。一段時期內,美俄關係處於蜜月期。直到俄羅斯的經濟價值被剝奪乾淨,美國亮出了獠牙。

1994年12月1日,北約拋出東擴時間表。俄羅斯強烈反對這一計劃,但美國和歐洲盟友說:東擴是為了俄羅斯利益著想,歐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自然也考慮了俄羅斯利益。1996年北約秘書長索拉納前往 中、東歐國家訪問,強調任何申請加入北約的國家首要標準是看它的“民主化”進程。被美國徹底洗腦的俄羅斯也認為只要做好了所謂的“民主化”的進程,也一樣屬於體系內。克林頓更是在1996年6月,倡議與俄羅斯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係,表示將俄羅斯納入美國主導的歐洲安全體系之中。

列寧、托洛茨基、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他們可能要氣的從地下爬出來,俄羅斯的安全要依靠美國來保衛嗎?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又會是誰呢?難道俄羅斯自彼得大帝以來的威脅不正是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嗎?

然而,俄羅斯卻想當然地認為,這些事情都過去了,如今的俄羅斯,終於融入了西方大家庭,完成了彼得大帝以來300多年的夙願。

1997年的馬德里會議後,波蘭、捷克、匈牙利主動申請加入北約。1999年3月12日,三國正式加入北約。北約成員國從16+3=19,而對俄羅斯來說是-3,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此時俄羅斯發現自己被賣了,還要幫著美國人數錢。因為俄羅斯從始至終都沒有在所謂的“和平夥伴關係”裡擁有過話語權。

這就像赤壁之戰前孫權召集群僚問策,魯肅追到走廊,對孫權說:“……現在我可以投降,您不能投降。因為我若投降曹操,曹操必然會將我交給鄉里父老去評議,由他們品評我的才能、學識和家世,也還會撈個政府的下曹從事噹噹。那時候,坐著牛車,帶著幾名下屬,結交天下有識之士,往來於士大夫之間,按步升官,也能當上州郡大員。可是,將軍您若投降曹操,將會到哪裡安身呢?……”

美國的最終目標是將俄羅斯推到整個歐洲的對立面,人為地製造歐洲的對峙局面,這是英國人當年玩的純熟的離岸平衡手,只是美國將他發揚光大了。所以,北約的東擴,還將繼續,直到未來的某一天…因為俄羅斯早晚會復甦的,復甦的俄羅斯將面臨著整個歐洲的圍堵,使得俄羅斯與歐洲互為敵手。俄羅斯所在的位置就如同一戰後的德國,被整個歐洲線限制打壓,最後德國暴走,納粹上臺,整個歐洲深披其禍。

所以北約東擴與加強歐洲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沒有邏輯關係——這是赤裸裸的機會主義、冒險主義,是美國拿歐洲未來去賭博。贏了,美國得競全功;輸了,歐洲國家打成一團。不管哪一種局面,美國都會成為絕對第三方變量,不可能淪落成為英國如今的角色——被歐亞大陸邊緣化。不被邊緣化,這才是美國霸權的立足點。

北約東擴:美國主導的秩序

在這個意義上,即使俄羅斯已經虛弱至極,儘管美國的軍費是排名第二到第二十四名所有國家的總和,美國依然宣揚“俄羅斯威脅論”,恐嚇歐洲接受北約東擴,趁俄羅斯現在虛弱時,持續打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反正這種得罪人的事,美國見狀不妙可以一走了之,歐洲可跑不了。

如果俄羅斯與歐洲達成了和解,隨著東亞國家逐漸發展起來,那麼,整個世界島將不會再需要美國了,美國的霸權就將付之流水了。

1999年4月,北約迎來50歲生日,再次宣佈接受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等七個國家加入北約申請。2009年4月1日,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加入北約。2017年,黑山加入了北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也在申請加入北約,被逼到牆角里的俄羅斯絕地反擊,延緩了這兩個國家加入的北約的進程。

看到這裡,這兩個國家是自願加入北約的還是美國威逼利誘的,相信讀者會自行判斷了。通過“街頭暴力”上位的這些所謂的國家精英,披著為民請命的外衣,卻做著出賣國家利益的勾當,而普通的國民,也不得不承受著國家離亂帶來的痛苦。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短几十年,爭王稱霸,君臨天下。得之歟?失之歟?


而知而行


歷史與現實都催逼前蘇聯國家及其盟國加入北約!


歷史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曾飽受沙皇俄國侵略踐踏,芬蘭、波蘭可謂世仇。冷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曾想開放發展,卻被蘇俄認為是離經叛道,坦克大舉壓境釀成流血事件,領導人被逮埔,可謂喪權辱國。


布拉格之春蘇聯坦克壓境

現實中,俄羅斯先是策動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分離抗拒國家統一,後又對格魯吉亞大打出手讓兩個格魯吉亞地區分別獨立宣稱建國。後來又是公然撕毀烏克蘭領土完整協議,假惺惺讓克里米亞半島民意公投,不久撕下面具吞併了之,現今於烏克蘭東部派駐精銳部隊冒充民兵與烏政府軍交戰,讓烏克蘭難上加難,國將不國。

世界各國特別是前蘇聯地區各國、盟國,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縱是傻子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豈可任人宰割國破家亡?加入北約成為潮流成為必然!


今古達觀


俄羅斯對土地有變態的渴望。從莫斯科公國短短數百年擴張到上千萬平方公里。對非北約國家侵佔、殺戮、奴役...侵佔、殺戮、奴役……侵佔、殺戮、奴役...對北約國家暗殺、投毒、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