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孩子的拖拉磨蹭,我只做了這事

戒掉孩子的拖拉磨蹭,我只做了這事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孩子經常磨磨蹭蹭,大人一個勁的催,他就跟沒事一樣無動於衷。

孩子早上起床,叫一遍沒反應,叫兩遍翻個身,叫到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時,他才揉揉眼睛坐起來,磨磨蹭蹭地穿好衣服。大人在一旁焦急地催著:“快點快點,要遲到了!”有時候感覺他動作慢了,就索性幫他穿好。

孩子晚上回到家做作業,剛坐下東看看西摸摸,一會站起來喝水,一會又說要吃水果,明明作業不多,卻經常做到很晚。家長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快點!”有時候看到孩子沒有整理書桌,嫌他動作慢就替孩子收拾好。

為什麼父母越催孩子做事速度沒有加快,反而越是拖拉磨蹭?很多孩子磨蹭其實都是被父母的催出來的。孩子被催的太緊反而會導致焦慮和緊張,越催越慢。

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孩子會根據父母的催促語氣判斷大人的情緒,長此以往,也就養成了拖拉的毛病。

拖拉磨蹭究其根本,關鍵還在父母對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上。

對於孩子,不能看其年齡小而聽之任之,越小開始培養時間觀念,意識就越強。習慣的養成越早,收穫的效果會更好。時間觀念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存在拖拉磨蹭的習慣,做父母的先從自身開始找原因,看看自身是否存在同樣的毛病。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任何一個小習慣,都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比如:寶媽需要寶爸幫忙做件事情,寶爸卻玩手機玩得正high,要求等會再做。

孩子的記性和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他就會理解成做事情原來是可以拖延,等一會再做。下次孩子就會模仿大人的態度做事。因此,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培養時間觀念。孩子雖小,也不太能解讀時鐘的刻度,但在他們的世界裡,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還是可以區分開的。

起床後應該做什麼,吃完飯應該做什麼,以此可以培養一個規律的作息習慣。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進行時長的限定。

比如,玩耍的時間開始之前,先和孩子約定好玩一個小時。時間一到,必須回家,不管孩子再怎麼討價還價繼續玩耍,都不能答應。

因為如果第一次妥協了,孩子就會覺得原來家長說的時長也就說說罷了。那麼這種情況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在以後的很多計劃中,父母說的時長限定都會大打折扣。

3.將部分自主安排還給孩子。等到孩子對時間有了大體的認識,並能按照之前養成的習慣進行學習和活動。那麼父母就應該把部分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規劃好時間,安排好計劃。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在做作業方面磨蹭,不能再催。當睡覺的時間到了,告訴孩子不管作業有沒有完成,都必須去床上睡覺。

而沒有完成的作業,第二天可能會被老師批評。這也是讓孩子明白,自己沒做好的事情必須自己承擔責任。下一次孩子就會記住當天的事情必須要速度完成。這樣的效果往往比父母追在後面催催催來得強。孩子做完作業的書桌也應該自己收拾整理好,父母代勞也許是好心,但如此一來就剝奪了孩子的一次鍛鍊機會。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拖拉,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家長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樹立好榜樣,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家長需要對自己有審察,以孩子為鏡,不斷地自我完善;對孩子有同理心,更要有足夠的耐心。用道理去教育他,用行動去感染他,用愛心去哺育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