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①|《政治最前線》中的權、錢、色

【編者按】:漫畫,可以說是日本的一個文化符號。將“漫畫”一詞引入中國的豐子愷先生認為,漫畫的特點在於“洞察人生,刻畫世態,揭發隱微,暴露現實”。日本漫畫不僅秉承這一特點,還呈現出百花齊放之態。在日本,漫畫的讀者群非常廣泛,橫跨年齡、職業、性別等各領域,社會上不僅有漫畫博物館,甚至還有專門的漫畫圖書館(明治大學)。《七龍珠》、《聖鬥士星矢》、《灌籃高手》、《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海賊王》等也都是幾代國人共同的記憶。“外交學人”今起推出的兩篇文章藉助漫畫這一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試著引領讀者瞭解幾十年來日本政治的生態和風雲變幻。

現代意義上的“漫畫”,是一個日語舶來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眾面前是在1925年的《文學週報》,由著名畫家、文學家豐子愷先生引進。1935年2月19日,他在《談日本的漫畫》一文中寫道,“日本人對於生活趣味特別善於享樂,對於人生現象特別善於洞察。這種國民性反映於藝術上。在文學而為俳句,在繪畫而為漫畫。漫畫在日本特別熱鬧而花樣繁多,其主要原因大約在此”。

在市場化與網絡媒體的衝擊下,日本漫畫的年度銷售額雖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在2017年度仍然高達266億人民幣(參見日本全國出版協會2017年公報),可見在當下日本漫畫依然“熱鬧而花樣繁多”。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①|《政治最前线》中的权、钱、色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漫畫的傳統功能大致有兩種,一為諷刺,二為娛樂(參見清水勲《漫畫の歴史》)。但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娛樂性成為了漫畫主要的特徵。因此,內容過於寫實,或題材過於嚴肅的漫畫難以在市場上獲得生存的機會。為數不多的政治漫畫也屬於此類。因此,即使是在漫畫市場興盛的日本,政治漫畫也只是“非主流”的存在。但是,弘兼憲史的作品《政治最前線》卻一枝獨秀,受到日本社會以及精英階層的廣泛認可。

“政治漫畫,首推《政治最前線》”

《政治最前線》的日文版名稱為《加治隆介の議》,刻畫了出身於政治世家的加治隆介在父親橫死後,放棄公司職員的工作憤然躋身政壇,試圖改造日本政治中不合理現象的艱辛之路。作者從日本體制內的視角出發,對日本政治金錢權色的內幕冷嘲熱諷、針砭時弊。

這部作品前後共20卷175回,在《MISTER MAGAZINE》漫畫雜誌上從1991年連載至1998年,其內容的故事背景也選擇了90年代。這一時期,日本剛經歷泡沫經濟崩潰,社會不安,輿情彷徨。國際局勢上,蘇聯解體與海灣戰爭也給日本外交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後冷戰時期,日本政治將何去何從?這正是《政治最前線》的思考出發點。因此,這部作品雖是虛構,但卻是當時日本政治與社會生態的一個縮影。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①|《政治最前线》中的权、钱、色

《政治最前線》第一卷書影

同時,這部虛構的漫畫還與日本的現實政治發生著相互作用。該作品一度流行於東京大學的校園,東京大學正是日本官僚最大的孵化基地。曾擔任過日本防衛大臣、農林水產大臣、自民黨幹事長的石破茂就談到,“提到政治漫畫,首推《政治最前線》。連載開始時的1991年,我還只是第二次當選議員。成功登上首相寶座的主人公加治隆介當時是我的偶像”(參見《NEWSポストセブン》2016年9月2日)。其他,例如時任日本官房長官的河村建夫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及增稅改革時,也引用《政治最前線》藉以表達支持改革(參見《朝日新聞》2008年10月21日)。

漫畫中的中日、美日關係

《政治最前線》採用的是前後故事情節連貫的章回體,但可以看出作者分別對各項主要議題進行了著重討論。此處,我們首先觀察關於中日關係的描寫。

主人公加治隆介在擔任外務大臣後訪問中國。在釣魚臺迎賓館住下後,部下向其提出了兩個核心問題。1,中日之間究竟何時才能擁有真正的友好關係?主人公答,只要日本不放棄日美同盟關係,中日兩國只能是在摩擦中求發展。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仍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2,如果中美髮生摩擦,日本站在哪邊?主人公答,依情況而定,目前原則上是支持美國。這是該作品對中日關係的綜合描述,反應了美國對中日關係的走向具有重大影響的基本認識。

關於美日關係,《政治最前線》並非一邊倒的親美,而是著重描寫了兩國關係中更為複雜的面相。第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作品描寫了美國中情局監聽日本政府官員的竊聽器事件。這在2013年斯諾登事件公佈的材料中得到了證實。第二個例子是,作品描寫了美國對日本的左翼革新派有意保持距離,對右翼保守派相對信任的兩面手法。第三個例子是,作品描寫了在自由貿易問題上,特別是農業貿易問題上,美國要求開放,日本主張保守的意見衝突。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①|《政治最前线》中的权、钱、色

美日會談中針鋒相對的橋段

總之,《政治最前線》中所呈現的美日關係不是鐵板一塊,並不是一般理解上的“美主日從”模式。相反,作品著重反映了美日關係中矛盾重重,日本希望獲取更多自主性與尊嚴的這個側面。時至今日,考慮到沖繩美軍基地問題、TPP問題、修改憲法問題等爭論,該作品所描述的美日關係的特徵仍然值得引起注意與思考。

哪種政治家更好?

《政治最前線》在日本內政的刻畫上,毫不避諱日本政客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自私自利的醜陋一面,可謂入木三分。作者提出了兩個核心問題。1,地方自治體制下,政治家在地方票倉和國家利益之間該如何抉擇?2,清廉但無作為的政治家,有作為但不清廉的政治家,哪種更好?

關於問題1,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政治家雖然要與地方利益形成最大的公約數,獲得地方選區的選票才可能當選國會議員,但是成為國會議員後,應該優先考慮國家整體的格局與利益。關於問題2,作者並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而是認為實際上腐敗只是表面問題,派系政治才是背後的推手。在社會富裕的階段,民眾傾向選擇清廉但無作為的政治家,在社會貧窮的階段,則會選擇有作為但不清廉的政治家。在此基礎上,作者借主人公之口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政治家不能只唱政治改革的高調,應該更加務實地謀求民眾的實際利益。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①|《政治最前线》中的权、钱、色

主人公街頭競選演講時被西紅柿攻擊的橋段

實際上,在日本的政治體制中,國會議員負責全國的政治議題,地方議員負責各地方的政治議題。但是,兩者的選舉實際上都是要依靠地方選區的選票。因此,希望成為國會議員的政治家,必須要在地方選區中勝出,這樣就必然導致優先地方利益的現象。至今,這也是日本政治的一個困境。對此,《政治最前線》還描繪了國會議員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兩頭奔波的“金歸火來”現象(日語中稱星期五為金曜日,稱星期二火曜日),意思是說國會議員每週需要在週五晚上趕回地方選區打點各類人際關係,保護自己的票倉,週二早上要趕回東京參加國會(因為週二與週五有國會例會)。

漫畫與現實

在國人眼中,漫畫常常只是青少年群體中一種獨有的消遣娛樂方式,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漫畫的作用,特別是政治漫畫的作用卻不能忽視。根據日本政治學者茨木正治的分析,政治漫畫的功能至少有3種。1,普及政治常識,提升公民水平。2,通過適度的諷刺與分析,稀釋民眾的不滿情緒,增強民眾對政治艱辛的理解,實現官民和諧。3,在國際關係中,體現為本國能夠接受批評的軟實力(參見茨木正治《政治漫畫の政治分析》)。

《政治最前線》在日本社會廣受好評,正是因為它反映的是一種虛構的真實。這部漫畫雖然是出版於上世紀90年代,但是其內容和觀點不僅反映了當時日本政治的生態,甚至還超越了時空先驗了當今的日本現實。但是,在驚歎作者的先知之明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思考,從經濟泡沫破滅後至今,日本的政治與社會到底是產生了質變,還是仍然在迷茫與彷徨中保持著很強的連續性?

(作者系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