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王掞在胤禟举荐胤禩当西北大将军王后,站出来举荐太子是瞎搅吗?

红雨说历史


康熙皇帝要在这次朝会上說西北军事的正事,因为大西北的罗卜藏丹曾叛乱把派去的传尔丹六万大军打了个全军覆没,康熙帝整想着考验那位阿哥带兵能平衡这闹哄哄的局面,可是偏偏太子胤礽的师父王掞出来搅局说要举荐“胤礽”,看看康熙皇帝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康熙帝问保举大将军人选】

有历史记载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大西北的罗卜藏丹曾的这次叛乱大概是在康熙五十七年,在此期间康熙皇帝一直没有确立储君位置,所以在夺嫡的问题上比较看似比较平静,实际上夺嫡大战暗流涌动。

这次西北用兵非同小可,按照九阿哥胤塘的话说阿哥带兵就是干个“做蠢”的主,但是康熙皇帝公开说过,这个“抚远大将军”后面加个王字,朝廷上下都是这样理解:太子位空了这么久,这么抚远大将军王必定是皇位继承人的人选,包括八阿哥胤禩也这么想。


【老八认定大将军王就是皇储】

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在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已经受到挫败,但是八阿哥胤禩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次对于这个大将军王也想争一争,所以八爷党成员提前做了周密的计划,先保老八为主。

这边的四阿哥胤禛此刻已经决定正式参与夺嫡,因为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废眼看着东山再起无望,正被圈禁在宗人府,如同半个死人一般无二 。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以助太子谋反,私自暗杀郑春华为名也被圈禁,老四阿哥胤禛只有单枪匹马以孤臣与参与夺嫡。

这几日四阿哥胤禛与邬思道商量要主动举荐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王以换取年羹尧的陕甘总督,为今后一旦发生变故做准备。

【不识时务的王掞又出来了】

本来严肃的朝堂君臣商议西北用兵的军国大事,九阿哥胤塘却在那里窃窃私语,康熙帝不高兴的问道:九阿哥胤塘你有话说吗?老九阿哥胤塘说;十四阿哥胤禵是带兵出身,应该听听他的说法。朕今天就想听听你的说法,九阿哥胤塘看来不说不行了:

阿哥带兵只是“做蠢”的主,儿臣刚才听皇阿玛说一个“贤”字,儿臣以为举荐八阿哥胤禩出任大将军王,请皇阿玛荐纳,二杆子阿哥老十大咧咧出班奏道:是呀,看那诸葛亮要不会打仗,照样带兵。

【最能搅局的王掞】

九阿哥胤塘与老十阿哥的话还没说完,王掞又站出来了。说他保举一人必能胜任。康熙皇帝一看见王掞出来就想到准没好事,不想听王掞瞎叨叨,可王掞还是说话了;他保举的就是被关在宗人府的被废太子胤礽,康熙皇帝想的没错,被废太子这是要东山再起。

不过在九阿哥胤塘没说完话就抢话必定有先入为主之嫌。

康熙皇帝烦了,不禁说道,好哇,静极思动了!还想带着兵马好来逼宫吗?转眼看着太监李德全说道:胤礽他想骑马,那就把他关到上厮院去,让他天天与马在一起!


【康熙帝明白王掞的意思】

王掞又傻了,不过在老九胤塘举荐八阿哥胤禩的当口插话必定有他的用意,他不想八阿哥胤禩带兵,都看明白了!

太子胤礽的师父王掞辅佐了太子胤礽三十多年,最后身败名裂,王掞师父不想皇位继承人落入小人之手,他看好了四阿哥胤禛,因为康熙帝死令不立太子。

王掞看见九阿哥胤塘举荐八阿哥胤禩去西北带兵认为又是八爷党想夺权,所以出来搅局。


【王掞的不输不赢】

王掞无非就是为太子胤礽不死心,探讨一下太子胤礽是否有复出的可能,如果不成也不能让八爷党这一伙人得逞,还有四阿哥胤禛呢!

王掞后来曾经说过:这一辈子下了两步棋,不输不赢,虽然扶植太子胤礽被废了,可是还有他看好的四阿哥胤禛,所以王掞掏心肺腑说,四爷你得争取继位呀!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84期总268期)


日尧居k古史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康熙帝让众大臣和皇子们举荐一名皇子出任大将军王时,废太子的老师王掞突然就蹦出来举荐废太子胤礽出任大将军王。

我们大家看到他的这个举动觉得可笑之极,作为一名有学问的大臣,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大家就是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康熙帝不会同意他的提议的。

那么这个王掞是不是傻掉了,为什么提出这个无礼的要求?

一、

康熙五十六年发生一件大事:

朝廷派往西北平乱的六万大军中了准噶尔部队的埋伏,全军覆没。情况比较危急,康熙帝有意从众皇子中挑选一位任大将军王,去西北平乱。

这是一个特肥的差事,一旦拿到大将军王这个位置,那么基本就可以奠定登基的基础。所以不管是老四胤禛,还是老八胤禩,甚至老十四胤禵,他们都想获得这个位置。

老四胤禛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跑回家取得弓箭,狂射箭,结果射出去的箭就跟穿天猴一样,毫无准性!气得他呼呼的回到书房,打算举荐尚被圈禁的老十三胤祥出任大将军王。

而老八胤禩这边更是势在必得,因为老八胤禩已经分析出来了:

“这个大将军王,咱们一定得争……不管谁当这个大将军王,他就是皇阿玛的继位人。”

为什么老八胤禩势在必得呢?

这在于康熙帝说的话:

“朕决定从皇子中择一贤者代朕出征,封为“大将军王”。”

就是这个“贤”字,让老八胤禩一伙觉得老八胤禩希望很大!

二、

老四胤禛为什么不愿意让老八胤禩当大将军王?

首先,他也认为谁出任大将军王,谁就是康熙的接班人。

其次,一旦老八胤禩掌握了兵权,那么利用他的实力,这场仗是一定会打赢的,到那时班师回朝,众臣欢迎,举国欢庆。老四胤禩就是威德同时具备了,也就具备了接班的基础,成为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即使最后康熙帝并不传位给老八胤禩,那么面临一个掌握重兵的竞争者,下一任皇帝不一定屁股能坐稳。

那么老八胤禩拿下大将军王的前提是什么?

首先必须有人举荐,如果是自己举荐自己那是不行的,更何况老八胤禩根本没有带过兵打过仗。

其次举荐人不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不然的话就有点刻意的意思了,康熙帝自然不高兴。比如班级里让你举荐打篮球的人,你一个一米八高个的人举荐一个一米五的人,这就有故意的成分了。

最后,不能有第二个人被举荐,也就是说举荐的人选中只有老八胤禩一人,即使有第二个人,也不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

当然,老八胤禩还有万一失败的救援措施,那就是如果举荐老八胤禩失败,那么就举荐老十四胤禵。要知道打仗并不仅仅打兵力,更是打的是粮草,是后勤。只要后勤牢牢的把控在老八胤禩的手中,那么老十四胤禵就无法不听从老八胤禩的安排,这个仗打赢打不赢也就不是老十四一个人说的算了。即使朝廷有变,老八胤禩也可以乱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即使老十四胤禵千里迢迢再赶回来,一切都晚了。

三、

但是老八胤禩坏就坏在他提出了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让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在电视剧中,当老八胤禩说:

“还是你当这个大将军王吧?”

虽然老十四胤禵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可是被人直接捅破了小心思,首先的表现是震惊,其次是羞愧,剩下的才是惊喜。

当时的天气也不适时宜地打了个雷,下了场暴雨……

也预示着老十四的内心起了波澜,这个波澜就像暴风骤雨一样的强烈。

其实老八胤禩这么一说,仅仅是怀疑老十四已经跟自己不一条心了,他是在敲打老十四,结果敲打过重,把老十四敲到老四那边去了。

当然,老十四胤禵也是异常聪明,不忘向老八胤禩表忠心,毕竟以后当上大将军王,还指望老八胤禩的帮助呢。所以他说:

“八哥,无论年资还是德望,十四弟都不及你一分,你这样说便是怀疑我,我愿歃血为盟以明心志。”

当然,回头他就跟老四胤禛走到一起了。

而对于老八胤禩来讲,他也能分析出康熙帝心中的最优人选,他心中也明白就是老十四胤禵。

四、

王掞跟老九胤禟的高超对决:

先是康熙帝让老九胤禟举荐大将军王的人选,老九也是绝顶聪明之人,既然他们已经分析出来康熙帝的最优人选是老十四了,那么我就让老十四自己来举荐:

“回皇阿玛,胤禵现管着兵部,儿臣以为应听听他的见解。”

刚才我们也分析过了,举荐自己是不行的,举荐比自己军事差的人也是不行的。所以不管老十四举荐谁,他都将会失去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而对于老九胤禟来讲,只要拼掉了老十四,那么康熙帝无人可选,自然会听从大家推举老八胤禩。

可惜康熙帝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戏:

“是呀,胤禵是管兵部,但朕现在想听听你的见解。”

于是老九和老十依次举荐了老八胤禩,并且提出了没带过兵也可坐镇主帅,只要会运筹帷幄,会将士用命便可,最重要的是康熙帝提出一个“贤”字,老八胤禩再合适不过了。

然后王掞就出手了:

“十爷的话至为允当。老臣保举一人,必能胜任,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阿哥胤礽自获罪以来,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赎前愆……”

他这一搅和,大家一想,确实如此,王掞的聪明之处在于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既然老九老十都说带兵不过是坐橐儿,那我就举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其实明眼人一看这就是荒唐之言。

就这样,他给康熙帝解了围,通过举荐废太子胤礽类比老八胤禩,让大家觉得推举老八胤禩是多么的荒唐!

而后来的胤禛不适时宜的举荐了老十四胤禵,给胤禵的感觉就是老八胤禩一伙不遵守协议,还是自己的亲四哥靠谱,也为八爷党的决裂奠定了基础。

从后来王掞多次帮助老四胤禛上位来看,也就是从此时起,他就已经是老四胤禛的人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这说明王掞老爷子已经站在老四胤禛一边了。

王掞是瞎搅和,但他真正目的是为了搅乱和破坏老八胤禩争夺大将军王的计划。

这次争夺大将军王,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双方都是很有心思,很有谋划的。斗争在朝堂上,但都早有筹谋了。

先看老八方面的计划。


八爷党的战略,“这个大将军王,咱们一定得争”。

为什么要争呢?

老八胤禩亮明观点:不管谁当这个大将军王,他就是皇阿玛的继位人。

老八胤禩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是有计划的:

一、表面上,当了这个大将军王,就能手握重兵,带兵打仗,立下赫赫战功,携功而归朝,威德两立,是理所当然的即位人。

二、老八胤禩能不能争这个大将军王呢?他不可能毛遂自荐,只能由别人推荐,而且,这个推荐人必须是不懂兵事的,老九、老十都可以。如果让老十四推荐,就原形毕露了。更要紧的是,如果老十四推荐老八,万一被康熙否决,那么就会导致连老十四也无法担任大将军王。因为推荐别人就意味着他自己不想干嘛,有推托之嫌。

三、实际上,他已疑老十四胤禵。表面上打仗打的兵力,实则打的是钱粮,只要从中作梗,老十四在外掌兵,却久久不能得胜,无法归朝,一旦有变,却远在边关,鞭长莫及,回来以后,也是大局已定。所以,老十四胤禵当大将军王,并不构成对老八的威胁。

胤禩的这个计划确实很周详。



所以他对老十四胤禵说,还是你来当这个大将军王吧。

老十四也有自己的谋划。

老十四胤禵听了八爷的建议,先是内心震惊。注意这个镜头。


窗外雷声响震,檐前暴雨倾泄而下。

好熟悉的场景,其实大家见过这个场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震惊,恐惧,又强压着胸中澎湃的狂喜。

老十四感觉机会来了,隐忍了很久,算尽了机关,终于檐前雨落,水滴石穿!

但是,胤禵压抑住了内心的汹涌,连忙表白忠心。

老十四胤禵智计高超,他看出老八胤禩的疑心,他此时不能露出痕迹,因为事尚未成,他需要八爷党这股强大的助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他不怕八爷党从中作梗,因为老十四算定,四爷胤禛绝不会让老八计谋得逞。他能利用八爷党和四爷的相互斗争,而从中获利。

最终,八爷党达成一致意见。

大家先力保老八胤禩,如果康熙不允,大家再齐保老十四胤禵。

那么再看看老四胤禛的计划。

老十四很想当这个大将军王,但他确实不行,知道自己真不是那块材料。

久疏骑射,临时抱佛脚,可惜实在手不应心,这几下操练,射得靶子如同狗啃了一般。

心里着急,但又不愿甘拜下风,只好找他的智囊――邬先生,来拿个主意。

邬先生当然看出其中的关窍。

首先,自己不能争这个大将军王,胤禛在领军打仗方面并不精通,勉强为之,后果必然糟糕。

其次,不能推举老十三胤祥。胤祥还在被囚禁中,而且胤祥的姥爷是蒙古汗王,两军阵前,这是大忌,会被别人指摘。即使老十三当了大将军王,率兵出征,兵部掌握在八爷党手中,他们照样能设法让老十三打败仗。

所以,提议胤祥当大将军王,行不通。

然后,绝不能让老八当这个大将军王,重兵在握,老八胤禩就能内外勾连,操纵朝局了。

老八和老十四作梗,导致传尔丹兵败,不惜牺牲朝廷六万兵马,就是为了争得带兵之权。

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康熙的真实想法了。

那么,康熙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邬先生猜的很准,康熙心目中早已有了大将军王的人选,就是老十四胤禵。

一、从国家大计出发,十四爷胤禵有带兵的才能。

二、从朝局出发,老十四率兵,八爷党不能阻碍掣肘。

三、从争嫡出发,让老十四当大将军王,就点燃了老十四的野心,分裂了八爷党。

四、转移了矛盾,使八爷党的斗争目标重心转移到老十四的方向上去。

但他也在观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来看老王掞在朝廷上的举动。


王掞的胡搅蛮缠当然也是有其目的。

在钦定大将军王的朝会上。



康熙:今儿叫来你们,主要是商量一下西北用兵的事。传尔丹轻敌冒进,致使六万兵马全军覆没,朕决定从皇子中择一贤者代朕出征,封为“大将军王”。胤禟,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这是康熙有意把八爷党往路上引。

九阿哥:回皇阿玛,胤禵现管着兵部,儿臣以为应听听他的见解。



康熙:是呀,胤禵是管兵部,但朕现在想听听你的见解。

康熙堵住口,不让老十四发言,因为老十四要发言,肯定举荐老八,康熙再让老十四当大将军王,就不好找理由了。



九阿哥:嗻,儿臣以为,阿哥带兵只是个坐橐儿的主帅。要紧的是运筹帷幄,将士用命。皇阿玛适才说的一个“贤”字,儿臣认为至允至当,因此儿臣举荐八阿哥胤祀,请皇阿玛鉴纳。

十阿哥:九哥的话有理,当主帅的原用不着冲锋上阵,诸葛亮一丁点儿武功也没有,不是照样打胜仗嘛。

这是八爷党向第一个目标努力:争取八爷当大将军王。

但狡猾的老王掞立即跳出来阻止他们实现这个目标。


王掞:十爷的话至为允当。老臣保举一人,必能胜任,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阿哥胤礽自获罪以来,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赎前愆。老臣以为,如派胤礽前去带兵,他一定会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请皇上鉴纳。

你们举荐老八,我就举荐废太子胤礽,你们说阿哥带兵只是个坐橐儿的主帅,我就给你们找个大橐儿。

用废太子胤礽吸引火力。

就是用这种瞎搅和的方式,显得八爷党“坐橐儿”这个观点特别荒唐。

康熙果然顺手牵羊,借了这个荒唐事,做个类比。

康熙:好哇。静极思动了,还想跃马疆场,将来好带兵又来逼宫、又来篡逆。他既然想骑马,那就把他关到上驷院里去,让他和马关在一起。



王掞:皇上,皇上,是老臣昏悖,老臣收回奏请。请皇上不要虐待废太子,皇上。



康熙:好了好了,把王掞搀出去。

把王掞搀出去,那么让废太子胤礽当大将军王这个荒唐主意就不能再说了,当然,八爷胤禩“坐橐儿”也不能再提了。

还有,防止王掞下一步再把老十四胤禵的事也搅黄了。

康熙:胤禛,你说说看。谁出任大将军王为好啊?

四阿哥:儿臣写了个折子敬呈皇阿玛御览。

康熙:你说说看,你保举的是谁呀?



四阿哥:回皇阿玛,儿臣举荐十四弟出任大将军王。

康熙:哦。

这下好了,康熙的目的达到了,胤禛的目的达到了,老十四胤禵的目的达到了,八爷党第一目标没有实现,但第二目标实现了。



当然,被搀出去的那只老狐狸――王掞的目的也达到了,他就是要通过装疯卖傻,搅黄老八胤禩当大将军王的第一目标。

王掞再糊涂,也不会昏到让胤礽去带兵,现在废太子被拿出来,就是废物利用,拼掉八爷党一张好牌。


馋嘴肥猫1


掞在后边临死前与胤禛的谈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那就是二次废太子后王掞其实已经认为胤禛是最佳继承人。所以在举荐大将军王时,王掞的本意绝对不是真正的要举荐废太子。而是一种试探和一种警示。

首先试探康熙的态度。如果康熙对废太子还有些许感情,那么在肯定不会任命胤扔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其他的过分的举动。康熙出言要将他关到上厮院去,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废太子已经完全是一枚弃子。没有任何回转的可能了。

第二是警示,太子二次被废的根本原因是写给任伯安的信,让康熙认为太子绝不是可托付后事的人。而直接原因则是太子调兵准备软禁康熙,实行武力夺权。那么太子在还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尚且能做出此事。如果胤禩做了大将军网会不会发生这类事情呢。王掞意在提醒康熙。不过这种警示也是一种试探,那就是康熙选择的人一定是足够放心的人。


无牙门下是


首先王掞是一代大儒;是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是原太子胤礽的老师,太子的政治生命就是他的政治生命。

因为从明朝以来,太子一旦当政,太子的老师必然入阁处理政务,远的如明朝的高拱、张居正;近的比如范文程、陈廷敬,以及后来朱硅、杜受田、翁同龢等。所以王掞动不动以一家老小几十口性命去担保太子。

但太子胤礽被废,他又没有被指认给其他皇子做老师,那他的政治命运也即将终结。而此刻比较微妙的是,他仍然被保持朝堂议事的权力,这就给了王掞一个信号,康熙没有彻底放弃胤礽。

所以作为胤礽的老师,王掞必须时刻替胤礽争取“立功”的机会,将功赎罪。


但因为《雍正王朝》里设置的太子角色是不懂军事,且没有军事履历的。所以此次本来并没有王掞插嘴的任何机会。


但是在抚远大将军王的人选上,胤禟借口说其实只要一个皇子坐镇中军,打仗实际靠的是运筹帷幄和将士用命。因而顺理成章帝推荐胤禩。实际上这就把选择标准往下降了一格,那就是可以从没有军事履历的皇子里选择。

王掞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立刻来替胤礽来争取机会了。


王掞立刻接过十阿哥的话,肯定了九阿哥和十阿哥的这个理论,“十爷的话至为允当。”然后说开始保举胤礽将功补过,以赎罪愆。

然而王掞还是太操切了,他忘掉了一个最大的忌讳。


胤礽第二次被废的原因就是谋逆啊。此刻要兵权,居心何在?然后康熙就不淡定了,胤礽想跃马疆场,然后再来逼宫?好事变坏事。不但没有棒棒糖,还要罪加一等,要把胤礽关到上驷院去。


此刻王掞恨不能打自己几个耳光。想想在智商爆棚、人精如云的《雍正王朝》里,胤礽拥有这样一个思前不顾后,没有城府的智囊,焉能不败?

但真实的历史里面,胤礽并不像《雍正王朝》里那么窝囊,而王掞也不像《雍正王朝》里那样思虑不周,但王掞对胤礽忠心耿耿,这是事实。复立胤礽有王掞的功劳;康熙60年,王掞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上书要求复立胤礽,不但未获通过,被康熙痛骂,连王锡爵也一并骂了。


炒米视角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残酷宫廷政治斗争背后,王掞与太子胤礽这对师徒之情,可以说是少有难得的真情。在举荐大将军王之时,王掞举荐太子的用意无非就是为太子做最后的努力,还有搅乱局势,不想让太子的政敌老八来担任大将军王,为原是太子一党的老四和被圈禁的老十三制造声势罢了,没想到老四举荐了老十四。

王掞此举并非是瞎搅和局势,可以说是有意识的搅乱局势。

虽然历史上太子胤礽有着诸多师傅,但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太子只有一个唯一的师傅,那就是王掞,两人的师徒之情甚至堪比父子之情。

或许王掞刚开始身为太子之师时候,也有着功利性的驱动,但时间久了,与太子的感情是相当亲密的。比如说追缴国库之时,王掞敏锐的感觉到太子没钱还欠款,所以将自己的几千两积蓄夹在书中给了太子,把太子感动的痛哭流涕,说成为皇帝以后要好好报答王掞,王掞说不要什么报答,只是想要太子当一个好皇帝。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掞与太子的关系胜似父子,同时王掞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师傅。

下面宋安之来说说举荐大将军王的起因。


康熙晚年西北之患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最后西北问题成为老八将势力渗透到军队的契机,老八不愧是老八,别人是善于等待机会,老八是善于制造机会。

老八的八爷党中的老十四负责掌管兵部,老八借此机会为难西北的传尔丹。先是使其后勤保障不了,又让老十四以兵部名义催战传尔丹,最后传尔丹无奈之下只能孤注一掷寻敌决战,最后六万大军全军覆没。

西北之所以兵败,邬先生看的很清楚,所以将老八和老十四搞的小动作给老四说了,并且猜出来康熙也看到猜到这一点,所以应该会让老八一方的人担任大将军王,负责西北战事。因此建议老四顺水推舟举荐老十四,换来年羹尧任川陕总督,以后勤来牵制西北的大军。

这一点邬先生看出来了,康熙也是洞若观火,身为太子的师傅王掞又岂能看不出来。

王掞对于太子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太子二废,但毕竟王掞并没有跟着被康熙罢官,所以王掞觉得自己没倒,说明太子还有一线机会。而且太子的最大政敌就是老八,所以王掞自然不希望老八一方担任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王。

于是王掞开始有意识的搅乱局势,希望为太子博取最后的机会,最不济也声援一下太子一党的老四。

于是在朝会商议之时,当老九说出了大将军王只需要坐镇军中,重要是运筹帷幄将士用命,康熙又说过择一贤者,所以举荐贤王老八,老十也跟着起哄,说老九说的对,诸葛亮不会武功,不照样打胜仗吗。

老九和老十其实是在降低大将军王的标准,因为一般来说挑选大将军王时候,优先选择的是有军事经验的皇子。以这个标准来看,最合适的人选是谁呢,当然是带过兵的老十三和老大了,最不济也是掌管兵部的老十四,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见到这三个当上大将军王,那怕老大和老十三被圈禁没多少机会,老十四是他们的人呢,所以就降低标准,让老八有机会。

但是他们太天真了,康熙对于老八的小把戏清楚的很,他们说再多也没用。同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老九老十降低标准以后,王掞趁机说老十说的对,然后举荐了废太子胤礽,最后为废太子争取一把。同时同意老九老十的降低标准,借以声援一下太子一党的老四,希望自己失败以后,老四还可以举荐被圈禁的老十三出来担任大将军王。

康熙也不会同意废太子复出担任大将军王的,因为太子二次被废就是因为兵变,犯了康熙的忌讳,所以这次王掞竟然想让太子掌兵,是绝无可能之事。

但是王掞失算的是,没有为废太子争取到最后的机会也就算了,老四竟然出人意料的举荐了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而康熙也不想让狼子野心的老八担任大将军王,却杜绝不了老八一方在背后搞小动作,所以同意了仗义执言的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这次政治交锋就此结束。


王掞之后的思想转变。

举荐大将军王风波过后,王掞彻底放弃废太子,想着为国为民最后出一把力。

康熙大寿之时因为死鹰事件病倒,王掞王御医一定说实话皇上是怎么了,御医很滑头,说皇上吉人自有天相没事的,其实隐晦的说皇上不行了。

于是王掞开始重新审视这些皇子,想再发挥一把余热,做一件利国利民之事。王掞感觉这些皇子中也就是原是太子一党的老四,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孤臣,所以转而支持老四。

而且老四原为太子一党的人,老四登基总是比太子的政敌老八登基强。

当时老四的弱点就是曾与太子偷情的郑春华被老十三托付在他的府上。(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而王掞这个人也不是个简单之人,身为太子师傅,果然有两把刷子,知道了老八他们想要拿这个做文章,想出其不意的致老四于死地。

所以王掞过去先是说太子二次被废,自己几次想死被康熙派来的人看住了,意思自己是想死之人,并非是什么利益性驱动目地而来的,然后开门见山的说出了郑春华问题,最后帮老四羞死了郑春华。

解决了郑春华问题,王掞真正的达成了心意,饮毒酒自尽,说自己这辈子下了两步棋,一步下输了,一步下赢了,是不输不赢啊。

意思是辅佐太子失败了,辅政老四却成功了,所以说不输不赢。

而可怜的王掞老爷子却不知道,二废太子之时老四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是老四绝了他最大的希望的,不过老四继位后也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王掞也算是不输不赢吧。

第12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胡说八道,完全曲改了历史,康熙任命十四子当大将军王,就是为了传位给他,中国历史,皇帝不可能没有兵权!可惜被雍正篡位!


注册电气工程师讲座


不是。是真的爱太子。

这是其一。其二也可能是试探康熙对废太子究竟还有无情意。

毕竟,后来王师傅改拥立雍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