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为什么有人睡一觉就好,有人却痛了一辈子?

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在他的节目里说起他的第一次失恋。当时,他还是一名大学生。当他听到对方跟他说分手后,他感觉天塌了下来,不知所措,只能到处漫无目的地行走。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他的这个情景有点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当他得珍妮离开之后,他只是想跑,一跑就是一年多。

可是,窦文涛的初恋女友,《阿甘正传》里的珍妮特像没事人一样,该吃的吃,该睡的睡,该玩的玩。

分手后,为什么有人睡一觉就好,有人却痛了一辈子?

分手,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可是谈了同一场恋爱,分手后的反应千差万别。我认识的人失恋后,速度最快是睡了一觉就恢复元气,速度最慢在心里和对方纠缠了十来年,还是过不去失恋的槛,至今单身汪一枚。

明明谈的同一场恋爱,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因为在乎,所以伤心。

那么,你究竟在乎和你谈恋爱的这个人,还是在乎你们一起构建的这段亲密关系呢?还有,你有多在乎?100%、50%、20%?狂人李敖的爱情哲学“只爱一点点”,临死前念念不忘还是前妻胡茵梦,说到底,分手对一个人的影响取决于个人“内在的自我”。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引用“内在自我“的概念。它说:“有证据表明,你能感受到多少自我和你能疗愈到何种程度之间是相关的。一个人如果不能获取、谈论自己的感受,那么他适应危机所需要的时间就要比其他人长得多。”(P60)

简单地说,你的内在自我越完整,那么走出失恋或离婚伤痛的时间就越短。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会告诉你分手后该怎么做,本书中的19个步骤是经过验证的一套方法,已经帮助上百万读者从离婚、分手或失去另一半的痛苦恢复过来,重建他们的人生。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两们作者。布鲁斯.费希尔是教育学博士,开创“离婚后心理重建模型”,从业30余年,不幸于1998年犯癌症去世了。另一位作者罗伯特.艾伯蒂是心理学家,婚姻与家庭治疗师,畅销书作者,代表作《你绝对的权利》。值得一提,本书自1981年首次出版后,印刷了近百万本,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有广泛的影响。

分手后,为什么有人睡一觉就好,有人却痛了一辈子?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书中引用了许多布鲁斯博士讨论班里学员的真实案例,从情绪的角度帮助分手后陷入恶劣情绪的人们一步一步地走出阴霾,中国读者只要按部就班地看完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处理分手后遗留的情绪问题。

在布鲁斯.费希尔提出的19个重生模块中,对于我思考“分手后,人与人的差别为什么那么大?“的问题有启发,仔细地甄别了一下,主要有五点:

1、率真

率真,是指你对自己诚实,对亲密关系坦诚。

作者指出:要想爱情天长地久,关键之一就是率真。

可是,对一些人来说,率真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因为他们习惯先自欺,后欺人。他们无法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明明感觉分手对双方都好,可还是欺骗自己分手是一件痛苦的事。

那些分手后能对自己率真的人,往往比较好过。就算分手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也只是痛一阵子而已,遇到下一个自己喜欢的类型,怦然心动的感觉又来了。

那些不敢、不能对自己率真的人,先要编各种故事骗自己和别人,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心结了。因此,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不如先练习对自己诚实,让痛苦越过你的心房,然后飘散在风中。

2、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也被称为“自我概念“和”自尊“,指的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作一个人,你对自己价值的核心信念。

电影《后来的我们》里提到“好好地说一次再见“触动了很多人。很多情侣或夫妻的分手方式极有毁灭性,比如经微博上相互爆对方黑料、诋毁对方人格等下作行为,这些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受到摧毁式分手的不好影响更大,甚至迷失了自我。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受到的影响低,并不会扭曲对自我一贯的认知。

因此,分手后不妨暂时把自己抽离那段关系,尽可能认真、客观地评价自己。当你如实地看待自己,那么你就能如实地看待分手的那段关系,生活才有了继续向前的希望。

3、放下恐惧的能力

作者在《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地自己》里说,分手会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分手后,最直接的恐惧就是“分手真是件丢人的事,让别人知道了,怎么办?”或者害怕自己一夜之间成了离异人士。

电影《实习生》里的时尚购物网站的老板朱尔斯得知自己的丈夫出轨后,她甚至担心死的时候,自己孤零零地躺在一个墓穴里。事后看来,这个想法简直太可笑了。

分手后,为什么有人睡一觉就好,有人却痛了一辈子?

可是对于分手的人来说,生活里总有那么多、那么大的恐惧。怎么办呢?作者说,征服恐惧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感受它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一路走出去。

学会深度的放松,可以让自己减少恐惧。但是,千万别认为放松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一些人来说,好难呀。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跑步、旅行、禅坐冥想、瑜珈等都行,好好地放松自己的心灵,慢慢地从失恋的阴影里走出来。

4、健康的关系

在所有的人格中,有两个极端:过度地索求和过度的付出。当两个极端的人相遇,他们在短期内取得平衡,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是,如果一方想要改变时,生少发生了倾斜,关系也随之破灭了。可以说,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健康的关系。

生而为人,从《圣经》到佛经都教导我们要懂得付出,却没有教导我们学会适当地接受好心的馈赠。因此,很多人形成一种观念:与其接受,不如给予。在亲密关系里,过度地付出迟早有一天会榨干自己,破坏关系。

健康的关系里的观念:既要滋养别人,也要滋养自己。一段最好的关系是彼此的付出,彼此的滋养,只能先滋养了自己,才能源源不断地滋养对方以及你们的亲密关系。

当一个人没有被教导健康关系的观念时,当他分手时,他就容易执着于过去的恋情和婚姻。学会辨别什么是健康的关系,然后去寻找,经营,幸福就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5、成熟的爱

很多人貌似在情感里追求“无条件的爱”,实在遗憾地告诉大家,作者认为无条件的爱是指父母或是别人并不因为我们表现“好”才爱,而是爱我们本来的样子。这种爱,并不是真的“无条件”,我把称之为“成熟的爱”更为合适。

成熟的爱是爱自己本来的样子;同样,爱别人也就是爱他或她本来的样子。简单地说,你的前任爱你的优点,不接受你的缺点,这不是成熟的爱。当你懂得这一点,那么应该庆幸分手这件事了,因为它给了你有机会去寻找成熟的爱。

周杰伦有一首歌《你比从前快乐》,并不是所有分手的人都这样。但是,当我们改变了自我的认知,了解成熟的爱,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是那个《你比从前更好》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