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很聰明

汤和很聪明​朱元璋當了皇帝便大殺功臣,功臣幾乎被他殺絕,惟獨有個信國公湯和活了下來,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這話真不假,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歷朝如此明代尤甚。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就大殺功臣,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幾乎被他斬盡殺絕,徐達、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葉升、馮勝、宋濂、傅友德……惟獨信國公湯和能倖免於難,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朱元璋大殺功臣的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先立的太子朱標,還是後來立的太孫朱允炆都為人仁厚性格偏軟,朱元璋當然不放心自己死後還留下一幫戰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設法把那些舊臣殺掉,以為子孫後代的江山永固鋪平道路防止再出來個陳橋兵變的趙匡胤。有一次太子朱標進諫說,陛下您殺大臣殺得太多,恐怕會傷了君臣間的和氣。朱元璋聽了以後不說話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來,將一根荊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撿起來,面對長滿刺的棘杖太子覺得很為難。朱元璋說,這根荊棘你拿不起來,我替你將刺磨乾淨了難道不好嗎。現在我所殺的人都是將來可能威脅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們除了是在為你造莫大的福啊。本來湯和也屬荊棘上的刺在必殺之列,可因為他的機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貪戀權勢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經驗可圈可點,他對朱元璋有擁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資格還老一些。後來朱元璋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首領,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看到朱元璋當老大難免心裡不服氣,而湯和雖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在關鍵時刻他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這份功勞朱元璋是一直認賬的。 他不爭功能以平常心對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時朱元璋故意降湯和一等,找個岔子只封他為侯而其他同等條件的人都封為公的爵位。他卻很謹慎從不發牢騷不怨天尤人,繼續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並及時向皇上作出誠懇而深刻的自我檢討幾年後進封為信國公。湯和識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湯和傳記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也就是說朱元璋對掌握軍權的老臣開始不放心了,湯和就投其所好,與其等他杯酒釋兵權不如自己主動急流勇退,於是在眾多高級將領中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和以間從容曰,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房,讓他衣錦還鄉。 回家後他又低調做人從不以功臣自居,並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善待鄉鄰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裡,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從不結交地方官和鄉紳不談國家大事,給人一副只貪圖享受別的事一概不管不問的印象讓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這樣他令人難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歲的高齡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幾個能善終的老臣,死後追封為東甌王諡襄武可說是備極哀榮。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盡所有功臣的,天網恢恢之下,湯和能成漏網之魚,確實是個歷史奇蹟。可見明史裡說湯和沉敏多智數,絕非溢美之辭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成了個異數,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